相比起這些投降份子們來說,此刻唯一沒有向燕飛送來請降信件的叛亂集團核心成員,一直被很多讀書人蔑視為奸臣的馬士英在曆史上反倒是堅持抵抗清兵,直到兵敗被俘也堅拒投降,最終被斬首殉國。
燕飛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很多讀書人推崇的人一般都是壞蛋。而被讀書人蔑視為奸臣的,反倒是有不少都是儘到了自己的職責。
在很多金陵城內的人看來,擁有極為強大城牆防禦係統的金陵城絕對是固若金湯。這是朱元璋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動用了近三十萬民夫修建起來的堅固城防工事。
城南以秦淮河為天然護城河,城東有鐘山作為依托,城北則是以大名鼎鼎的玄武湖為屏障,城西則是直靠紫金山。單單是內城牆就長達三十五公裡以上,而外圍的外郭城牆長度則是超過了六十公裡。這是真正的世界之最。
金陵城的城牆高堅甲於海內,據崗壟之脊,依山傍水而建。是都城建設的傑出代表,是古代軍事防禦設施,城垣建造技術集大成之作。
現代世界曆史上的中日戰爭之中,金陵城的城牆之堅固就連日軍的火炮都啃不動。而明末清初的時候這座城牆卻是根本就沒有發揮出其應有的意義,而是在清兵過來的時候直接選擇了投降!
朱元璋要是知道了,估計在地下能生吃了徐達他們。
擁有著如此強大的城牆保護,再加上數萬守備這裡多年的守軍以及人數超過十萬之眾的臨時拉起來的民夫丁壯。在渡過了最初的慌亂之後,大部分人都認為這裡的防禦力量還是可以相信的,至少堅守一段時間沒有問題。
錢謙益等人雖然向燕飛送去了投降信為自己留下一條後路,可他們心中還是希望能夠打贏的。都在期盼著能夠在金陵城下拖住燕飛,急切的等待著左良玉等人的百萬大軍回援從而將燕飛的兵馬一口吃掉!
對於手下大臣們私下裡的動作毫不知情的福王在得知燕飛上岸的兵馬總共不過三萬出頭的時候氣的破口大罵,金陵城內的常備兵就有六七萬之多,加上十多萬的壯丁居然被區區三萬人給圍困在了城內。簡直就是丟儘了臉。
這位福王白瞎了一副好皮囊,在他的腦海之中戰爭這種事情還停留在互相比拚人數的階段。仿佛是不需要看訓練,裝備,士氣,組織度,後勤補給等等方麵的原因。隻要看誰的人多誰就能打贏似的。
燕飛這次帶來了幾百條船,不過因為這個時代的船隻裝載能力有限,雖然船的數量不少可隨著船隊來的兵馬卻是隻有三萬多一點而已。
三萬多人馬在這個時代不算什麼大數字,像是左良玉可是號稱八十萬大軍的。不過燕飛的三萬人馬都是接受過現代體係嚴格訓練的軍隊。裝備著跨越時代的先進火器已經強大的後勤補給能力。單純依靠著三萬人攻下金陵城並不是什麼問題。
隻是,燕飛想要的可不僅僅隻是這座城而已。
他要平定整個江南,兵馬少了肯定不夠用。船隊放下人員和物資之後就會返航,在五艘遠洋漁輪的護衛下再次返回天津衛進行第二輪的運送甚至還會有第三輪。
江南人口眾多號稱魚米之鄉,供養出來的讀書人數量太多。這裡也必然將會是反抗燕飛最為激烈的地方。
因為燕飛要強收土地重新劃分而且還要普及教育斷絕讀書人的特權與財路。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啊。燕飛都要殺他們全家了,他們當然是要想儘辦法的和燕飛拚命。
用現代世界的話來說就是,雙方是不可調節的階級矛盾。隻能是有其中一方被徹底打倒與消滅才能結束。
燕飛預計至少需要有十萬兵馬才能勉強壓製江南地區,而且還要配合多種手段一起使用才行。像是已經上了必死名單上的那些人,都要先被利用去做開路急先鋒之後,等到利用價值被榨乾才能去死。
反正這些人麵對滿清刀槍的時候跪的比誰都快都徹底,他才不相信麵對自己的時候會有多麼頑強。
十萬兵馬已經是燕飛所動用過的最龐大的力量了。哪怕是遠征東瀛的時候也不過才兩萬來人而已。燕飛也沒想過等到後續兵馬到齊之後再開始攻城,他早早的就決定要儘快拿下金陵城。
白天的時候燕飛分派兵馬將金陵城的各處城門都給封鎖起來,這下除非是從密道或者是用吊籃從城牆上吊下來,否則的話城裡的人想要出來就隻能是直接撞燕飛的槍口。
燕飛在每個城門都僅僅是擺放了千多名火槍兵,絲毫都不擔心裡麵的軍隊有膽量衝出來。因為他很清楚自己所麵對的並非是什麼天下強軍,而是毫無軍心鬥誌可言的烏合之眾而已。
孫子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燕飛對於這個時代所有的軍隊都是完完全全的了解,甚至比他們自己還要了解。
燕飛選擇的真正突擊目標就是城南的秦淮河,突破這條河上的水閘殺入城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