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31年2月6日,一支軍容肅整的普魯士王國軍隊開進了施特拉爾鬆德這座西波美拉尼亞最為重要的城市。
城門洞開,無數的城市居民神色複雜地排列在街道兩側,一隊又一隊士兵浩浩蕩蕩地走進城市,他們穿著厚重的製服,肩扛火槍,嚴肅的麵容透露出一股征服者的傲然。
軍隊的步伐鏗鏘有力,揮動的旗幟在朝向風中獵獵作響,在隊伍的後麵還有十餘輛炮車,在馬匹的拖拽下,壓過碎石鋪就的街道,留下兩道深深的轍印。
城市裡的居民被這軍隊的肅殺場景驚得目瞪口呆,他們的頭發被風吹得亂糟糟的,一些怯懦的居民因為恐懼而濕透了衣衫。
士兵們的銳氣十足,鏗鏘的腳步聲,閃著耀眼的刺刀光芒,深深地震懾了全城居民。他們沿著筆直的街道,徑直朝著廣場的方向走去,軍號激昂,兵容齊整。
廣場上的建築物、高高的旗杆上,都已經掛上了勃蘭登堡家族的旗幟,似乎在向整個城市宣告,這裡已經屬於普魯士王國,屬於勃蘭登堡家族。
北風吹過,樹葉摩擦出柔和的噪音,士兵們也在鼓號聲中逐漸離開了廣場,進駐昔日瑞典軍隊的軍營。
可惜,瑞典王國軍隊卻沒有抓住這一有利機會,集結主力,直搗莫斯科,給予俄羅斯沉重一擊,反而在攻占洛瓦季河畔重要城市大盧基後,分兵數路,在俄境內大肆擄掠,索掠財物,白白浪費了數月時間。
俄羅斯人在獲得了波蘭的應援後,整個國內頓時為之振奮不已。
想到瑞典軍隊曾經荼蘼過整個波蘭,給這個昔日東歐霸主造成了難以挽回的損失,以至於國勢至今無法恢複。原先扯皮不斷、從未達成任何決議的波蘭議會罕見的保持了一致性,同意國王組建一支規模達六萬人的軍隊,向瑞軍發起進攻,援救處於頹勢的俄羅斯。
裡加之戰,極大地震懾了波羅的海各國,也引得普魯士王國為之忌憚不已。
是役,聯軍被徹底擊潰,斃傷俘達一萬二千餘,奧古斯特二世僅在數千近衛軍的保護下,倉惶逃回波蘭境內。
“怎麼?難道我的小弗雷德裡希出了什麼意外?”弗裡德裡希·威廉一世不由緊張起來。
到了1729年9月,得到喘息之機的俄羅斯陸續收攏各地敗軍,並從後方征召了五萬餘軍隊,使得俄軍總兵力增加至十萬,在北線戰場上形成對瑞軍的巨大兵力優勢。
1728年10月初,卡爾十二世在北線留下一萬餘兵力,對俄軍轉入戰略性防禦,而他親率主力三萬五千餘,大舉攻入波蘭境內,企圖以雷霆之勢擊垮波蘭薩克森聯軍,解除後顧之憂,同時也希冀迫使對方退出戰爭。
此舉,讓剛剛扭轉戰場被動局勢的瑞典王國緊張不已,擔心普魯士會如同上次大北方戰爭時期那樣加入反瑞聯盟,遂將本已調往北線攻擊俄軍的瑞軍主力停了下來,暫時入駐葉爾加瓦。
6月19日上午時分,六千餘將士在瑞典國王的帶領下,分三路猛然攻入聯軍的陣營中。瑞典軍隊閃電般的衝鋒,使聯軍頓時亂作一團、到處都是喊殺聲和聯軍驚慌的叫喊聲。由於戰線過長、聯係方式落後,聯軍根本搞不清到底來了多少瑞典軍隊。
經過一番秘密協商,瑞典同意將西波美拉尼亞領土許給普魯士,而普魯士則承認瑞典重新恢複對庫爾蘭大公國的控製權。
倘若,任由瑞軍一路進擊,怕是會被對方打到莫斯科城下。屆時,我們俄羅斯人還能往哪裡退?
“陛下,參加齊國皇帝登基大典的使團回來了。”
此次,瑞軍充分吸取了上次大北方戰爭的失敗教訓,在隆冬來臨之際,並未迅速突入俄羅斯縱深腹地,而是收縮兵力,主動放棄大片已占領的地盤,屯兵於波羅的海沿岸數座軍事據點,等待俄軍主動進攻。
戰場形勢似乎變得對聯軍一方極為有利,瑞軍在多線作戰的情況下,終於開始顯現出頹勢,囿於兵力的不足,不得不左支右擋,進退失據。倘若,此時俄軍再從東線發起強大攻勢,與波蘭薩克森聯軍遙相呼應,未嘗不能將瑞軍主力儘殲於俄羅斯境內。
可如今倒好,瑞典王國在接受了齊國大量財政和物資援助後,便立時擼起袖子就跟俄羅斯人乾了起來,法國人瞧了要是心裡不吃味,那是不可能的。
昔日雄才大略的彼得大帝就曾數敗於瑞典之手,一度被打得懷疑人生。
1730年8月上旬,普魯士國王弗裡德裡希·威廉一世調集一萬餘軍隊入駐北部邊界重鎮梅梅爾今立陶宛克萊佩達市),密切關注瑞軍動向。
“陛下……”那名侍從官欲言又止。
“一周時間,這足夠瑞典人在呂根島搜刮很多財富了。”弗裡德裡希·威廉一世俯瞰著整個城市,嘴角帶著一絲譏誚的表情,“想必,待他們走後,又會給我們留下一個千瘡百孔的領地。”
5月下旬,波蘭薩克森聯軍進逼裡加,使得瑞軍已到了退無可退的境地。
在接下來兩年時間,瑞典王國大發神威,先後在普斯科夫、諾夫哥羅德兩地與俄軍主力展開會戰,均取得大勝,斃傷俘俄軍超過三萬餘,迫得俄羅斯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和軍隊統帥緬希科夫不得不退往莫斯科。
當年,俄羅斯在大北方戰爭中能擊敗瑞典,除了有波蘭、丹麥、薩克森等盟友分擔軍事壓力外,最為重要的因素是利用俄羅斯廣闊的縱深國土,以堅壁清野的模式,將瑞軍拖垮,從而尋得最佳作戰良機,在波爾塔瓦要塞,重創瑞軍,最後贏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作為跟隨彼得一世征戰沙場多年的軍隊統帥緬希科夫,自然要延循曾經的成功經驗,竭力避免俄軍跟鋒芒正盛的瑞軍展開硬碰硬的較量,命令部隊且戰且退,依托有力防禦工事和堡壘,持續消耗瑞軍的實力和銳氣。
更讓俄羅斯人雪上加霜的是,戰爭的第二年1727年),女沙皇葉卡捷琳娜一世在內外交困中病逝,但未留下遺囑,引發了一場宮廷政變,使得俄羅斯高層和軍隊統帥部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混亂,更加劇了俄軍在戰場上的潰敗。
六月中旬,瑞典國王卡爾十二世率領精銳部隊六千餘,在庫爾蘭港口城市利耶帕亞登陸,然後揮兵疾進,置聯軍所攻占的葉爾加瓦而不顧,僅用五天時間便悄然殺至頓兵於裡加城下的聯軍背後。
儘管,起初瑞典王國在圍攻聖彼得堡兩年而不克,並在攻城戰當中,損失了不少兵員和裝備,對瑞軍的士氣造成不下的打擊,但瑞軍在南線戰場,卻勢如破竹,不到三個月時間,便全取庫爾蘭、愛沙尼亞,並在隨後攻入俄羅斯縱深腹地。
納爾瓦一役,俄軍五萬對瑞軍八千,結果,四萬多人的俄軍被擊潰,傷亡八千多人,再加上凍死、落水餓死、以及失蹤人數,損失超過一萬五千人。更糟糕的是,軍隊高級軍官幾乎無一生還,七十九名軍官被俘,包括臨時總指揮克魯瓦戰役前,彼得一世直接跑了)在內的諸多外籍軍官直接降了瑞典。
要不是,在聞知俄軍在東線又發起攻勢,瑞軍不得不掉頭北上,說不定會地趁勢掩殺,追擊至波蘭境內,活捉奧古斯特二世。
你們瑞典王國當年承了我們法國人的情,保住了不少波美拉尼亞領地,也沒說好好感謝我們——其實,人家瑞典王國已經在國內市場上對法國商人大幅讓渡利益,並以極為優惠的價格出口鋼鐵給法國。如今,你們轉頭勾搭上了齊國人,是不是就不把我們法國人放在眼裡了?
“陛下,瑞典人將計劃在一周後撤離呂根島。”普魯士王國陸軍大臣格爾德·穆勒來到總督府三樓的露台,站在國王弗裡德裡希·威廉一世的身後,輕聲彙報道。
連招呼都不跟我打一個,就朝俄羅斯境內殺了過去,視我為無物!
故而,法國人雖然沒有應俄羅斯所請,給予必要的援助,但法國政府卻向瑞典發出了一份外交照會,呼籲瑞典停止戰爭,恢複波羅的海地區的安全。
“他們雖然舍去了西波美拉尼亞,但是得到了更為富庶的庫爾蘭以及波羅的海東岸大片領土,還有我們的中立態度。”弗裡德裡希·威廉一世悠然地說道:“這樣一來,瑞典人便可以通過控製芬蘭灣和裡加灣,使得他們擁有絕佳的戰略態勢,並對俄羅斯形成兩麵包抄之勢。說起來,倒是瑞典人占了大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