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9年4月,吉爾紮伊人首領米爾·霍塔克和他的追隨者們因為不堪坎大哈總督、格魯吉亞人古爾金的殘暴統治,掀起了聲勢浩大的反抗行動。他們殺死了古爾金,驅逐了所有的波斯官員,然後宣布脫離薩法維王朝的統治。
時任帝國沙阿素丹·侯賽因先是兩次招撫不成,隨後便命令被殺死的坎大哈總督古爾金的侄子凱·霍斯魯率領帝國軍隊,並聯合吉爾紮伊人的世仇阿卜達裡人前往坎大哈平叛。
很不幸的是,平叛大軍被吉爾紮伊人擊退,主帥凱·霍斯魯被擊殺,最後不得不放棄對坎大哈的圍攻。
儘管帝國在此次平叛過程中並未遭受太大的損失,但這次戰敗的後果卻很嚴重,薩法維王朝就此失去了對坎大哈的控製。
及至1719年秋,日益坐大的吉爾紮伊人在新任首領馬哈茂德的帶領下,試探性地進犯帝國西南重鎮克爾曼。
卻不想,這座城市竟然不戰而降,總督聞風而逃,馬哈茂德幾乎兵不血刃地占領了克爾曼。
吉爾紮伊人在克爾曼實施了血腥的屠殺和搶掠,第一次將帝國的虎皮給扯了下來,露出它那虛弱不堪的身體。
到了1721年的盛夏,嘗到甜頭的馬哈茂德又一次侵入帝國境內,並再度光顧了克爾曼,以期再薅一把羊毛、割一茬韭菜。
然而,此次克爾曼非常意外地選擇了誓死抵抗,讓準備進行一次愉快“零元購”的吉爾紮伊人沒有得逞。
圍城八個多月後,吉爾紮伊人無奈收了克爾曼城奉送的2000土曼1土曼約等於2.7兩白銀)贖城費後,悻悻的撤圍而走。
雖然逼著克爾曼城的守軍交了一筆錢,算是撿了麵子,但卻失了裡子,沒撈到實質性的好處。馬哈茂德不甘心這般返回坎大哈,決定往帝國境內腹地逛一圈,碰碰運氣,看能不能搶些東西回去。
溜溜達達地就來到了帝國都城伊斯法罕,然後他們就走了狗屎運。在古爾納巴德逆天地擊敗了四萬餘帝國大軍後,便想玩把大的,決定一不做二不休,打下伊斯法罕,劫掠這座帝國最富裕的城市。
不得不說,吉爾紮伊人的運氣是極好的,波斯人在長達七個多月的圍城過程中,把能犯的所有錯誤都犯了個遍,臨到最後,輸光了所有的底牌,隻能主動打開城門,帝國沙阿素丹·侯賽因將自己頭巾上象征王權的羽飾呈給馬哈茂德,並親手為這位征服者戴在頭巾上。
倘若,沒有任何人反對的話,那麼這群來自坎大哈的“鄉巴佬”就將奇跡般地完成一次帝國的改朝換代,使得阿富汗人破天荒地入主波斯。
但是,好管閒事的齊國人此時站了出來,明確表示反對阿富汗人竊據波斯,濫殺無辜,禁絕貿易,毀滅文明。
他們不僅在第一時間支持被廢黜的沙阿素丹·侯賽因的兄弟阿巴斯王子繼承帝國沙阿,而且還不惜伏波萬裡,調集兩萬餘軍隊登陸波斯,向吉爾紮伊人發起了進攻。
曾經大殺四分的阿富汗人在麵對齊國人時,遭到了連串的失利,設拉子、亞蘇季、沙赫爾、納傑法巴德,一支又一支軍隊被齊國人所擊破,以至於吉爾紮伊人被打出陰影,未敢與之再戰。
他縱兵在伊斯法罕再次搶掠一番後,帶兵迅速撤往阿富汗。
卻未曾想到,齊國軍隊竟然不依不饒,在成功收複伊斯法罕後,未做太多休整,便循著他們逃跑的方向,一路追了過來。
吉爾紮伊人為了逃避齊波聯軍的追擊,曾組織過幾次阻擊,但人心惶惶之下,斷後的部隊往往一觸即潰,根本未能阻齊軍片刻,始終被人家攆在後麵。
被逼急的吉爾紮伊人便想到了斷尾求生,準確地說應該是“棄帥保卒”。馬哈茂德的堂兄阿什拉夫聯合數名高級將領,在一次晚上宿營時,帶領數百名心腹,驅散了馬哈茂德的衛兵,控製了他的王帳,然後毅然砍下了他的腦袋。
阿什拉夫派人將馬哈茂德的腦袋送給了銜尾追擊的齊國人,並敬奉了數十輛大車的金銀珠寶。
他們請求獲得帝國的“諒解”,敕免吉爾紮伊人的叛亂行為,讓他們安然返回坎大哈。屆時,吉爾紮伊人會允諾取消自立狀態,重新歸附帝國的統治,永不複叛。
齊國人驗明了人頭,收了禮物,然後……繼續引軍追擊,做出一副誓要將他們吉爾紮伊人一網打儘的架勢。
我勒個擦,齊國人太不講理了。
阿什拉夫見勢不妙,繼續帶著人往東邊逃,經過崎嶇的山嶺,跨過無邊的荒漠,終於跑回了阿富汗。
但在一路逃跑的過程中,吉爾紮伊人不僅遺失了大量“小黃蜂炮”和軍械物資,還不得不丟棄了無數搶掠而來的珍奇異寶,白白便宜了追在後麵的齊國人,最後宛如乞丐一般,惶惶然地抵達坎大哈。
然而,讓所有逃回的吉爾紮伊人目瞪口呆的是,坎大哈竟然被敵人攻占了!
這個敵人是臨近的喀拉特汗國和印度的齊國人,對方趁著坎大哈軍力空虛之際,聚兵一萬餘,施施然地跨過兩百多公裡的荒漠,在吉爾紮伊人尚未逃回的時候,便卑鄙地將他們的老巢給端了。
無奈之下,吉爾紮伊人在首領阿什拉夫的命令下很大概率是自發性的),很快便化整為零,星散於山區之中。
齊國人非常高調地在坎大哈進行了會師慶典,宣布坎大哈重歸薩法維王朝統治之下。
但齊國人的大軍並未在坎大哈久留,在聞知高加索地區遭到俄羅斯入侵後,便又匆匆離去,僅留下一萬餘聯軍士兵鎮守當地。
可能是想要永絕後患、斬草除根,聯軍對坎大哈周邊山區的吉爾紮伊部落展開大規模武裝清剿,試圖要將阿什拉夫等一乾首領人物捕殺。
在平原地區,或者在堂堂正正的兩軍對戰,擁有絕對火力優勢的聯軍往往會將武器落後,且缺乏有效組織的吉爾紮伊人打得狼奔豕突潰不成軍。
但在地形複雜的山區,聯軍的優勢便蕩然無存,反過來被神出鬼沒、驍勇善戰的吉爾紮伊戰士打得狼狽不堪,損失連連。
在長達數年的山區遊擊戰中,有地方部落為依托,又有複雜多變的山區地形為憑借,吉爾紮伊人頻頻挫敗聯軍的清剿行動,並創造出數次大敗齊軍的戰役。
雖然,在諸多戰果中,被俘獲和擊斃的齊國軍人沒多少,大部分都是印度仆從兵,但通過這種零敲碎打的勝利,讓缺少武器裝備的阿富汗人籍此繳獲大量火器,有力地支撐了他們持久反抗外敵入侵的“聖戰行動”。
在遭到恥辱性的失利後,聯軍隨後展開的大規模軍事報複,又將更多的地方部落推向吉爾紮伊人一方,聯合對入侵者發起襲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