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6日,清晨六時四十分,隨著一陣激昂的軍樂聲響起,在刻赤要塞內的軍營內,一場齊國人例行的升旗儀式正在舉行。
在寬闊的操場上,士兵們整齊列隊,身著華麗的軍裝,步伐一致,神情肅穆。一麵巨大的紅色旭日黃龍旗隨著升旗手的動作,緩緩向上升起,在微風吹拂下,旗幟獵獵飄揚,一條金色的巨龍在晨曦的照耀下,栩栩如生,躍然於天際。
幾名軍官們身穿軍禮服,手握軍刀,目光堅毅,肅然地站在旗杆旁。士兵們豎舉火槍,注視著旗幟的徐徐升起,臉上洋溢著無比的自豪和忠誠。他們的眼神中閃爍著堅定的目光,仿佛誓死捍衛國家榮譽的決心已經刻在了他們的靈魂深處。
“禮畢!……全體稍息!”
“請長官訓話!”
整個儀式過程充滿了肅穆和莊嚴感,仿佛在展現一場精心編排的軍事盛典。當旗幟最終掛到杆頂之時,執勤軍官大聲地發出連串口令,士兵們將火槍由豎舉轉為放置於身側,雙腿微叉,目光看向高台,認真地傾聽長官訓話。
在軍營的外圍,圍攏了許多城市居民,在衛兵的默許下,他們扒著牆頭,蹲在樹上,站在屋頂上,無不翹首以望,觀看著齊國人的升旗儀式。
激昂的軍樂、齊整的軍容、肅然的氣氛……,都讓刻赤城中的居民們感到無比的震動,所有人仿佛也被這個場景所感染,在整個升旗儀式過程中,沒有人大聲喧嘩,也沒有人交頭接耳,更沒有人表露出任何褻瀆神情。
此前,他們從未見過這番場景,更沒有體味到一個簡簡單單的升旗儀式,就能將所有人的心神予以震懾。
大國氣象,威武之師!
還彆說,齊國人搞的這麼一出,讓刻赤城的居民感到一種莫名的安全。瞧著,可比那些穿著羊皮襖子的韃靼騎兵要強出不少。
是的,包括刻赤要塞在內的整個刻赤半島三千餘平方公裡的土地從本月開始,就已經置於齊國管轄之下了。
為了“維護”亞速海的和平穩定,更是為了“保障”刻赤海峽的航運完全,克裡米亞汗國將刻赤半島以每年一萬金圓的價格租借給齊國,期限為三十年。
更讓人難以想象的是,克裡米亞汗國做出這個決定,並未征得宗主國奧斯曼帝國的允許。
克裡米亞大汗卡普蘭.格萊一世直接與齊國駐歐總代表謝道仁在汗國王城巴赫奇薩賴簽訂了租借協議,同時也換來了齊國一攬子經濟援助計劃。
經過這麼多年,克裡米亞汗國也早就看出來了,這奧斯曼帝國最大的金主絕對非齊國莫屬,每年都會通過銀團貸款、政府援助等諸多方式從齊國手中獲得高達一百多萬金元的資金。若是國內出現意外變故,或者歐洲戰場上遭遇重大失利,齊國人還會給予帝國特彆緊急援助,每次都能在帝國陷入危機重重時,安然地度過難關。
而作為奧斯曼帝國的附屬國,克裡米亞汗國其實並沒有從奧斯曼手裡獲得過太多的好處,反而需要頻頻派兵跟隨帝國征戰歐洲,或者北擊俄國,想要獲得一些必要的人口和物資補充,隻能通過戰場繳獲。
倘若遭遇重大軍事失利,那隻能賠個底掉,過幾年苦日子,熬一熬才能緩過勁來。
而作為宗主國的奧斯曼帝國對他們所提供的軍事支援,也都是一些帝國軍隊在裝備齊國新式武器後被淘汰下來的破爛玩意,甚至不乏大量性能落後和部件損壞的軍械,像打發叫花子一樣。
克裡米亞汗國其實很早就想跟齊國搭上關係,試圖從他們手中討些好處。即使沒有像奧斯曼帝國那般每年獲得數十上百萬的資金支持,但手指頭縫裡隨便漏一點,幾萬十幾萬的,都夠他們克裡米亞汗國吃得飽飽的。
畢竟,整個汗國的經濟支柱太過單一,僅靠奴隸貿易和牲畜交易,根本無法讓汗國獲得長足的發展,而且為了應對俄國人和哥薩克人的威脅,汗國長期維持著數量龐大的軍備武裝,這小日子是一直都過得不慍不火,甚至有時候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而且,隨著俄國人勢力逐漸向南擴張,再加上對方在南部邊界地區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事,使得捕捉奴隸的活計是越來越困難了,大大影響了汗國的財計收入。
所以,克裡米亞汗國做夢都想攀附上齊國這麼一個大方多金的“大款”,從而改善一下汗國窮鄙的日子。數十年前,齊國人在他們手裡購買大量女奴,算是初步建立了一層友好關係。但是,那個時候,齊國人眼裡隻有奧斯曼帝國,所有的精力也都投注於他們身上,對克裡米亞汗國並不怎麼重視。
想想也是,齊國人不可能隔著一個浩瀚的地中海和黑海,跳過奧斯曼帝國,跟你一個韃靼王國建立起親密的合作關係。人家有什麼事,直接招呼一下奧斯曼人就能擺平,何至於放下身段和一個附屬國打交道。
不過,隨著齊國的勢力逐步延伸至高加索和黑海地區,克裡米亞汗國陡然在齊國人眼裡有了投資的價值,遂開始與其進行一定程度上的事務合作。
比如,為了能在波蘭以及東南歐地區施加齊國的影響力,克裡米亞汗國就是一個最好的支點。
再比如,為了遏製俄羅斯帝國向南擴張,阻止他們侵入高加索和裡海地區,從而“維護”波斯薩法維帝國的北方領土安全,克裡米亞汗國則可以從側翼對俄羅斯構成一定的軍事威懾。
當三年前,伏爾加河下遊地區的土爾扈特部在齊國的支持下脫離俄羅斯的控製,據地自立,為了能站穩腳跟,共同應對俄羅斯人的威脅,克裡米亞汗國則是它天然的同盟者。
此前,齊國在跟克裡米亞汗國進行一係列政治、經濟和軍事等諸多方麵合作時,是比較照顧奧斯曼帝國的感受的,總會在某些事務推進前,向伊斯坦布爾進行詳細告知和說明,征得對方的同意後,方才實施。
畢竟,克裡米亞汗國是人家的藩屬國,總要給奧斯曼帝國幾分麵子,不好私下裡將它的小弟給“拐跑了”。
但是,近年來,齊奧之間的關係卻出現了一絲裂痕,齊國不僅連續數年停了對帝國的經濟援助,更是破天荒地將每年給予奧斯曼王室的特彆財政援助也給斷了,引的帝國素丹和政府大為不滿。
此中緣由,是因為四五年前,齊國要求在克裡特島建立一座海軍基地,用於維護齊國在地中海地區的海上貿易航線。
但剛剛經曆了一場軍事政變的帝國政府為了不過度刺激諸多反對勢力,避免給人以口實,拒絕了齊國人的要求,同時還否決了齊國人提出的士麥那今土耳其伊茲密爾市)至伊斯坦布爾鐵路修建計劃。
在奧斯曼人看來,克裡特島不僅是帝國較為富庶的行省,而且具有極高的戰略地位,更是對帝國的權威極具象征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