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黔州地區最大的城市並不是被辟為自由港的會寧今開普敦),也不是因為金礦而彙聚了大量人氣的漳德城今約翰內斯堡市),而是於乾武十三年1657年)建立的昌寧今德班市),截止到去年為止,該城已擁有居民四萬五千餘,妥妥的黔州第一城,更是整個地區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據悉,考慮到昌寧總督區建立已愈七十多年,不論是人口數量規模,還是經濟發展成熟度,乃至地方治理模式,似乎都已達到了設省的要求。而且,從本土也不斷傳來消息,說是內閣有意取消該總督區的建製,將其納入本土化管理。
不過,考慮到昌寧總督區境內不僅有數萬餘奴工,還有多達十多萬的班圖人,分布於荒涼的高原地區以及破碎的河穀山區,若是一旦實行本土化管理,這些人的身份歸屬將是一個極為敏感又是極為麻煩的問題。
在內閣民政事務部駐昌寧總督區行署大總管的要求下,地方政府索性采取一勞永逸的方法,那就是將其趕走,以徹底清理這些“非國民”土著。
從兩年前開始,總督區便利用冬閒時節,征調大量地方武裝鄉兵,對隱匿於高原地區和山間河穀地區的班圖人部落展開驅逐行動。
然而,此舉卻遭到了地方民眾的強烈抵製。
當然,這些鄉兵並非貪生怕死,不願承擔地方軍事義務,也不是同情那些苦哈哈的黑人土著,而是因為這些出力不討好的軍事行動,會大大耽誤了他們搞副業賺錢的時間。
受杏山淘金和樂陵淘鑽的影響,包括昌寧總督區在內的數十萬百姓無不被這巨大的財富所吸引。
誠然,不論是杏山的金礦,還是樂陵的鑽石礦,經過初期的大規模開采,露於地表之上和淺層地表中的原礦幾乎都已被挖掘殆儘,若沒有專業的工具或者設備,再想隨意地采掘出黃金鑽石),那是相當的困難,甚至是希望渺茫的。
但這並沒有阻止人們的淘金熱潮,許多農人依舊會在冬閒時節,駕著馬車或則牛車,三五成群地湧入礦區,在荒郊野外細細地探尋,以期能撿個漏,發個小財。
更讓昌寧總督區境內民眾瘋狂的是,三年前,幾名獵人在青雲嶺地區今萊索托)居然撿拾到大量鑽石,然後以數十到上百元的價格賣給了昌寧的寶石收購商。
好家夥,這個消息頓時讓無數的人為之瘋狂,一個個全都拋下手中的活計,背上火槍、跨上短刀,然後帶著緊急采購而來的挖掘工具,湧入到青雲嶺。
受青雲嶺這股洶湧的鑽石采挖熱潮影響,最先倒黴的則是居住於該地區的班圖人部落。
麵對一個個窮凶極惡的“淘鑽者”,這些曾經被齊國人驅離家園、最後輾轉逃到高原棲身的班圖人再遭巨大浩劫。
他們又一次地被趕出居住地,簡陋的茅草屋被占據,糧食、牲畜等物資也被儘數搶走。部落中那些年輕的武士但有反抗者,皆被火槍射殺於當場,無數婦女、孩童和老人慘遭荼毒。
班圖人辛苦開墾出的土地儘數被毀,到處都是被挖掘出來的巨大坑洞。
當政府出動駐屯軍和憲兵開始圈占礦區時,班圖人部落的苦難也達到了頂峰,一個又一個部落被整體驅離,每個人僅攜帶少量隨身物品,所有的牲畜和稍許值錢的物資皆不許帶走,然後被押送至昌寧與杏山交界處,交於那裡的礦業公司,成為他們的“雇傭礦工”。
儘管青雲嶺地區的鑽石礦被地方政府圈占封禁,但偌大的一片高原可不一定都能管得住,這就導致當地民眾會時不時地躥入那些非核心礦區,尋找和采掘可能存在的鑽石。
雖然,很多人在整個冬閒時節未必能挖到一顆像樣的鑽石,從而白白浪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
但是,每個人都懷揣著發財夢,堅信自己通過一番努力,肯定會撿到一顆價值千金的鑽石。今天撿不到,可能是運氣不好,明天再轉幾個地方,多挖幾個坑洞,說不定就能尋到鑽石了。
可若是被政府征召,去參與武力清剿山間土著的軍事行動,那豈不是就會讓自己錯過發財的機會,平白損失了大筆錢財。
於是,為了逃避地方政府的軍事征召,大量應役人員選擇讓家裡的老人或者半大孩子頂替自己,而他們則繼續攜帶采挖工具,三五成群地前往青雲嶺尋找夢想中的財富。
其實,對於昌寧總督區諸多殖民官員而言,並不是很想納入內閣民政事務管理體係當中,成為本土建製省份之一。
作為海外殖民領地,雖然製度體係和法律規範皆從本土,但很多事務都會“事急從權”,遵循當地特殊“民情世俗”,地方官員施政過程中有相當大的自由裁決量,從而方便他們上下其手,撈取足夠的經濟利益。
更重要的是,海外殖民領地沒有監察院之類的監督機構,在治理地方和管理民生等諸多事務中,皆由官員一言而決之。
在很多人看來,包括昌寧總督區在內的整個黔州地區,要財權權有財權黃金和鑽石),要政權有政權地方殖民政府),要軍權有軍權可征召地方鄉兵),是錢袋子、硬把子、槍杆子一把抓,成了名副其實的地方實力派。
那麼,黔州殖民領地是不是就此能在這裡一手遮天了呢?
還差著火候呢!
在齊英戰爭期間,齊國乘勢攻占了葡屬莫桑比克和葡屬安哥拉,使得整個黔州殖民領地範圍瞬間擴大了一倍;再加上持續火熱的淘金熱和淘鑽熱,使得齊國人的殖民勢力不斷向內陸腹地延伸,幾乎控製了整個非洲南部地區。
黔州的中部邊界線直抵瀍河今南非與津巴布韋和博茨瓦納之間的界河林波波河),東西兩側分彆進抵廣濟河今剛果河)和興隆河今莫桑比克境內的尚比西河),控製麵積超過四百萬平方公裡。
而就在這片廣袤的殖民領地上,齊國人一口氣設置了五個互不統屬的總督區,使之彼此相製,互相約束,根本不可能聯合在一起抗衡本土。
更不消說,海外殖民事務部還在五個總督區之上設立了黔州行署大總管,不定期從本土前來巡視轄區,核查各個總督區治理情況。
另外,黔州駐屯軍六個團一萬四千餘官兵也直接隸屬於本土軍事樞密院,稍有不軌,即會毫不留情地予以鎮壓。
黔州這麼一塊寶地,每年為本土提供數百噸黃金,以及大量的鑽石、象牙,可以說是皇室和內閣政府最為主要的財源之一,無論如何都要牢牢的掌控在手裡。
以產業鏈的角度來說,黔州殖民領地隻是壟斷了當地金礦的開采,然後將開采出來的礦石再提煉成原料金,這隻是走完了整條產業鏈的第一步。
緊跟著還要把原料金運到漢州本土,再由本土的金礦提煉廠,把這些粗金提煉成純度較高的金條或者金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