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老婆是花木蘭!
趙俊生思前想後,決定五月初十進行立國登基大典,命高允和酈嵩二人操辦相關事宜。
實際上,大典各項事宜已經操辦得差不多了,主要是因為局勢還不穩定,戰事一直持續,在登基大典上進行閱兵的軍隊還沒有確定由哪幾支兵馬參加,對各方勢力的邀請名單也還沒有確定。
高允和酈嵩二人得到趙俊生的命令之後立即開始擬定受邀參加大典的官員武將名單、外部各方勢力名單、內部各番號軍隊名單。
趙俊生又命裴進和東方辰擬定乾國朝廷行政大體框架、大臣官員任命名單,畢竟要立國,這也是一個小朝廷,該有的朝廷衙門、大臣和各級官吏武將的具體職司都必須要有。
過了幾天,裴進和東方辰把乾國朝廷的行政大體框架、組織結構擬定出來,但具體各職位的朝廷大臣還是空白,這個得要趙俊生親自來定。
“大王,魏國因為是鮮卑人立國,所以朝廷中保持了不少鮮卑部落遺留的官職和衙門,我乾國立國因為是以漢人為主體,所以臣等認為應該摒棄蠻族人那一套,但又不能照搬前朝和南朝的那一套,這是臣等新擬定出來的朝廷各衙門、官職、武職等大體框架,請大王過目!”
趙俊生接過奏本打開看了起來,他發現裴進和東方辰擬定的這個官製大體框架已經與三省六部製相當的接近,實際上這個時期北魏朝廷的官製框架就已經有了三省六部製的雛形,而且這些衙門的權利在逐漸加重。
趙俊生思索一下,提筆進行修改,改動一些衙門以及所屬,直接改為三省六部製,隻是有些衙門和官職的名稱與後世還有些不同,不過這都不是什麼大問題。
“就按照本王修改過的這個官製施行吧!另外,地方官製中的各級衙門不能全部由主官一人獨攬大權,把權力進行分離,主官的佐官成為朝廷正式官員編製,由朝廷任命!”
趙俊生說完把奏本遞給裴進,“拿回去按照本王剛說的重新做一份,然後抄錄若乾份分發給各官員!”
“是,大王!”
不久,高允和酈嵩把大典的相關具體流程、受邀參加人員名單和軍隊名單遞交趙俊生審閱,趙俊生看了一遍,覺得這個名單擬定得不錯,方方麵麵都照顧到了。
“就照這個名單發出邀請吧!”
隔了一天,裴進和東方辰很快又把經過修改的朝廷官製和地方官製給趙俊生送過來,趙俊生看了一遍覺得滿意,這與隋唐時期開始施行的三省六部製相似度達到了九成。
經過一個月的思考和權衡,趙俊生終於把朝廷各衙門官職的人員名單當做填空題給填滿了,各地方官官員暫且不變動,隻不過職權和所屬發生了變化,縣令、太守和刺史不能再獨攬大權。
隨著趙俊生立國的日期漸近,各方受邀勢力派來參加大典的使者也紛紛來到了幽州,使者們都被安置在使館內。
王宮修建在薊城以北,占地麵積廣大,經過商議討論,把乾國的都城命名為乾京,按照規劃,整個薊城都包含在乾京範圍之內,薊城日後會作為乾京的老城區。
各地乾軍派來參加大典的兵將們也陸續抵達了乾京附近的軍營內,一邊操練一邊等待大典日期的到來。
這些日子,來到乾京的人不止是各方勢力的使臣,還有大量的商賈,更有各地有名望的人也趕來。
五月初十,立國登基大典開始。
祭天、祭祖、宣讀祭文,趙俊生身穿王袍帶著所有大臣參加完以上這些流程,被一個新任命的趙氏宗正戴上了王冠,趙俊生又腰掛王者之刃、手持王印接受眾臣的朝拜。
隨後,花木蘭被冊封為王妃,各大臣、武將和宗親也都有封賞。
被封賞的人不少,太監念冊封詔諭都念了半個小時。
封賞結束後,閱兵很快開始。
目前為止,乾國治下各地方鎮戍軍有十六個軍,共五萬人,十六個軍接到命令之後都分彆派來三百人參加大典。
除了各地鎮戍軍之外,各地州郡兵也都派了兵將參加,一州派三百人,十二州、一鎮、一府各派了三百人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