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不韋告退之後贏梁從暗中走了出來,嬴政見贏梁眉頭緊鎖麵色難看,讓殿內的宮人退了下去。
見殿內已無旁人贏梁這才開口:“大王,方才呂不韋說得不錯,贏傒贏幘二人確有不臣之心。”
嬴政長吸一口氣,鬼穀子曾留下卜算之言:無親可依無親可用,四方皆敵的孤家寡人。
其後贏虔、徐福也說過同樣的話,嬴政揉了揉眉心自己年少喪父,母親趙姬與自己爭奪朝政大權,血親伯父贏傒贏幘兄弟也不安分,趙姬逼得韓霓投井自儘成蛟眼裡的怨恨嬴政不是沒看見,鬼穀子的話應驗了大半。
若真如蒙驁父子的謀劃那般秦國坐擁函穀關之利俯瞰六國劍指九州,諸子百家、六國王室皆是敵對之人。
嬴政回過神來打算去找徐福占卜一番:“王叔,徐福可曾出來。”
贏梁搖頭:“徐福與奉常卿這幾日一直在祈年宮刻畫鬼穀仙師所留圖案,並不見出宮。”
“王叔,祖母已死你可有打算?”嬴政本想開口直接留贏梁在宮中效力,隻是黑冰衛現在由馬興統領,至於如何安頓贏梁,嬴政也感到為難。
贏梁看出了嬴政的為難:“大王,不必多慮。贏梁所學的乃是刺客之道,並不適合為官,大王身邊正缺護衛之人不妨讓贏梁來保護大王。”
“善!”嬴政心裡自然想讓贏梁這等高手保護自己,念及萼裡疾一脈為了秦國出生入死以至人丁凋零實在是於心不忍,贏梁主動開口倒也遂了嬴政心意。
叔侄二人一番交談,嬴政心結頓消。嬴政起身帶著贏梁一道去祈年宮找尋徐福求解,徐福應當早已知曉韓霓會枉死才會故意躲進祈年宮。
離開王宮的呂不韋得到嬴政提點匆匆趕回府邸,剛回府就讓家奴喚來李斯和甘羅。
呂不韋見李斯、甘羅二人聯袂而至便將嬴政的提點告訴兩人:“方才大王提點,讓本相將門下百家之人收歸己用自成一派,不知兩位可有辦法?”
李斯一驚:“大王這番謀劃著實厲害,讓百家之人為呂公所用倒是簡單,他們投身到呂公府中做門客自然是為呂公效力而來,隻是要讓他們徹底脫身門派這就有些難辦了。”
“不難!”一旁的甘羅開口道:“眼下他們忙於編撰典籍無心他顧,若是能將已經編撰好的著著呈獻給大王,讓他們認為編撰典籍是受大王之命!”
甘羅這番話令李斯心中有了妒忌,李斯心思急轉很快就想到了主意,甘羅此番話沒有顧及呂不韋的感受,呂不韋編撰典籍是為了讓自己名留千古而不是給他人做嫁衣,哪怕是秦王。
李斯當即反駁:“不妥,甘羅你可為呂公考慮過?呂公散儘家財編撰典籍卻不能留下名諱。何況天下學士誰人不知秦國不喜諸子百家之人,若是讓他們認為編撰典籍是受命於大王,他們反而會以為是呂公故意以此為借口不重用他們,令他們與呂公離心。不妨將典籍呈獻給大王過目,再求大王賜名並加以推崇,如此才顯恩寵既能讓呂公留名還能討好大王。”
呂不韋頷首笑道:“李斯之言正合我心意,那就依李斯所言,你二人先去讓他們將已經寫好的卷作編撰成冊待明日我再呈獻給大王。”
得到呂不韋的讚賞,李斯連忙躬身拜謝禮,無人注意到李斯嘴角那轉瞬即逝的得意冷笑。
甘羅見李斯借自己的策略討好秦王和呂不韋哪怕心有不甘也無計可施,隻得隨同李斯一道領命而去。
兩人來到門客記錄書卷之處,此時桌案上已經擺滿記錄完畢的竹簡,至於呈獻哪家文集兩人又是一番爭論,甘羅專研縱橫之學自然提議先將縱橫家門人的卷作編撰成冊,李斯知秦國尚法自己隨荀況所學也是法家典籍便提議先將法家卷作編撰成冊。
兩人爭論不休隻好再次找到呂不韋,呂不韋思索之後讓兩人先將法家、農家、墨家、兵家卷作編撰成冊。
呂不韋並非隨意決策,而是投嬴政所好。秦國尚法故而法家必不可缺,秦國兵強馬壯常年對外用兵故而兵法不可缺,嬴政任用鄭國修築水利農耕之術不可缺,墨家相裡一脈歸順王室嬴政有意借用昭襄王招納相裡子的策略收諸子百家為己呂不韋自然要為嬴政宣揚墨家之術。
翌日,呂不韋帶上已經編撰成冊的法家、農家、兵家典籍進宮拜見嬴政。
嬴政看見大殿中這一大堆竹簡詢問道:“仲父這是哪家門人所著?”
“回稟大王,這裡的是法家、兵家、農家、墨家的門人所著卷作!”接著呂不韋又向嬴政說出了為何選擇這幾家的緣由和李斯的建議。
嬴政聽了並未反駁,諸子百家並非都如相裡墨家和農家一般淡泊名利,要想瓦解百家並非易事還得出奇謀。
嬴政遣人召來屠岸賈、王綰、蒙武、相裡子一同閱覽呂不韋呈獻的卷作。
呂不韋見眾人頻頻點頭,終是放下心來,看來自己的門人不是那般酒囊飯袋之輩沒有辜負自己的厚望。
待眾人看完卷作,嬴政問道:“眾卿家這些卷作可有不妥之處?”
幾人都沒都沒挑出毛病紛紛搖頭,嬴政便將呂不韋的話道於眾人,眾人議論一番議論不覺有不妥之處,紛紛附和。
呂不韋門下之人可用嬴政不想寒了呂不韋的心當即決斷:“這些卷作既然是仲父豢養的門客所著不妨就以呂氏之名。仲父以本王的命令將這些卷作帶到城門向百姓展示任由他們閱覽,孤會派屠睢將軍帶禁衛前去助仲父一臂之力。”
“臣多謝大王恩典,臣有一議臣願意自備賞金,若是有人能改動一字賞錢千金,重賞之下才能讓天下識字之人用心閱覽。”呂不韋拜謝嬴政。
嬴政思索片刻當即應允並寫下詔令交於屠睢,呂不韋也遣人回府備好賞金隨屠睢一道去城門展示卷作。
有了秦王詔令,一字千金之事很快傳遍秦國和鄰近之國,為了千金賞錢天下識字之人紛至遝來,一時間天下最繁榮的城池非鹹陽無二。
呂不韋門客所著卷作並非一字不可改,看不出問題的人學識不夠,看得出問題的畏懼秦王和呂不韋的權勢無人敢改。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