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馬青梅長相隨!
高子青帶陳文竹去了客棧附近的一家小食肆,小二上前招呼兩人坐下,高子青問“想吃點什麼?”
“你點吧,我什麼都行。”
“那好,一碗蹄子清羹,再來一份鵝黃豆生(豆芽),三份麻餅。”點完後衝陳文竹說“這家的豆生卷麻餅我吃過一次,很好吃。”
“看來你吃的也不差呀,怎麼比原來還瘦了?”
“瘦了嗎?我現在很能吃,兩份麻餅就是我吃的。”
陳文竹笑著說“都說黑瘦黑瘦,所以我是變相說你黑。”
高子青也笑了,“被烤黑的。”
不一會兒小二將飯菜端上來,兩人邊吃邊談,陳文竹才問起高子青的情況。
高子青開始是在洛帶鎮瓷器鋪子當學徒,管吃管住每月二十文,說是學徒,其實就是看他年齡小,負責掃地擦瓷器。一年後成了小夥計,在鋪子裡跑腿,因活輕鬆每月隻得六十文。鋪子專門經營自家在翠山窯廠燒出的瓷器。
高子青乾一年,遇到窯廠把頭(窯廠總管)帶人送瓷器,聽人說起窯廠做學徒每月可掙八十文,他便跑去求把頭收他去窯廠,把頭喜他能識字,長得端正挺拔,找鋪子的管事一說,就將他帶去建在翠屏山腳下的窯廠,離洛帶鎮不過十裡。
把頭本來是想讓他去學做素胎上釉工序。高子青再次看中燒窯學徒每月就可得一百文,把頭自己就是燒窯出身,在這一行乾了四十多年,深知燒窯辛苦,出頭不易。
高子青態度堅決,把頭勸他無果也就答應了。
陳文竹聽得直樂,笑著說道“咱倆都是掉到錢眼裡了,哪裡錢多就往那裡跑。”
說完想到高子青借給她的五百文,自己以為是他省吃儉用攢下的,如今看來他多半也是與人借的,眼中一潤,忙低頭咬了一口餅。
高子青全然不覺,聽她說了也直樂,還真是掉錢眼裡了。
一頓飯花了二十文,對於陳文竹來說,破天荒第一次,不禁感歎,“有錢就是好啊,咱們在成都隻能吃著燒餅在食肆前麵聞香味。”
“以後你跟著我,咱們把這洛帶鎮吃一個遍。”
高子青搶著付帳,陳文竹也不與他爭,說道“下次我付,不然洛帶鎮的美食咱們隻能各吃各的了。”
兩人站起身走到街上,天已經全黑了,各家鋪子門前都已點上了燈。
陳文竹問“你現在去哪?要回窯廠嗎?”
“今天先不回,我剛燒完一窯可以歇兩天。明天下午再去看看能不能接到人,完了就回去了。”
“那你晚上住哪?”
“瓷器坊給窯廠來鎮上的人留了一間屋子歇腳,不過在玉帶街另一邊,離你下車的地方不遠。”
“你回去吧,天晚了。”
“你進了客棧我就走,明天早上我來叫你一起吃飯。”
“好。”
陳文竹洗潄好躺到床上,微笑還洋溢在臉上,她相信未來在洛帶鎮的生活一定會美好。
早晨高子青依約而來,兩人去了萬福街,進了一家專賣豆腐的食肆要了兩碗豆花,端上來後隻見碗中豆花色白如玉,嘗一口細膩質嫩,陳文竹大呼好吃。
漫步走在街上,陳文竹對飾品、衣料、雜貨等一眼看過,經過一家書肆,邁步進去。她雖幼年開始識字知意,畢竟時日尚短並不能深悟。
後來楚彬和高子青帶給她幾本雜書和《論語》《詩經》,陳文竹一知半見地將《論語》背會,有些字還是問高子青和蘭羚才識得,《詩經》更是生澀難懂。雖然學得艱難,但陳文竹想讀書,因為娘說過,“讀書可以明理。”
挑挑揀揀選了本蘇轍的《詩集傳》,花了三十文,付錢的時候小小地心疼了一把。高子青並不催她,手中拿了一本書翻閱,待見她選好後方才將書放下。
已近午時,兩人也不進食肆去吃,這家攤上來兩個糖糕,那家爐前買一把環餅(饊子),這筍肉餡的饅頭(包子)也不錯,再來兩個火烤的千層餅,你看還有螢白似玉的雪糕……
陳文竹拉住高子青的衣袖擺手,“我再吃不了了。”
高子青看著剛走完一半的萬福街,感覺自己晚飯也可以不用吃了,滿足地說“下次從這裡繼續往前吃。”想著陳文竹和自己吃得差不多,擔心她吃得太飽,“不逛街了,我帶你去玉帶湖玩吧,那裡湖麵遼闊,你見了一定喜歡。”
從玉帶湖回來,高子青去鎮口接人,陳文竹自回客棧休息,約好高子青休息時再來鎮上找她。
回到房中,陳文竹喝了杯水開始拿出錢袋算帳。父親給了兩千,還了五百五,路上一共花了五百六,住店一百八,今日又用了六十,還剩六百五十文。
明天她得去給自己買兩身衣服,現在的這些都好幾年了,實在太舊。買把剪刀,挑一些磨損輕的地方剪下來做個布袋什麼的還行。
陳文竹的女紅拿不出手,母親去世早,她就學會了縫邊,能繡兩片葉子,簡單的花瓣能勾出邊,裁剪製衣一概不會。陳文蘭會得多,不過到成都後,陳文竹再沒見她拿過針線。
想到陳文蘭,又想起劉成義說“到了給家裡來封信。”有些苦悶。她不願意去想陳文蘭,回憶會勾起她的委屈,是自尊被人踐踏在腳下的不堪。
可是她又不能否認是陳文蘭帶她離開瀘州,是陳文蘭讓她去學織布。
“算了,先不想了。等正式開始做工再想不遲。”
次日陳文竹簡單吃了早飯,去街上買了兩身粗布衣裙,也不知織坊提不被褥?她去了布店問好棉花布料的價錢,像她做一套單人的一百五十文就夠。把錢預留出來,等弄清楚再做不遲。
洛帶鎮不大,陳文竹這兩天下來也逛熟了。白天除了出去吃飯,便在房中做做針線,看看書。
七月最後一天,高子青又專程跑來一趟,陳文竹請他吃了一碗梅花麵餅。
“用浸泡梅花、檀香末的水和麵做麵皮,再用模子壓出梅花樣子,包上餡料下到鍋裡煮熟,撈到雞湯裡。你嘗嘗,是不是味道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