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皇放下手中批閱奏折的筆,揉揉眉心道“災區如今穩定下來沒,有消息了嗎?”
“回陛下!傳旨太監己經回來,據說青州那邊開始放糧,民心己穩住;泰州那邊的流民也集中起來,開始施粥…”
大太監魏琦答道。
益皇“嗯,穩住就好。柳州那邊如何了?”
魏琦“去柳州傳旨的小康剛回來,讓他進來一問便知。”
益皇“傳!”
一盞茶的功夫,風塵仆仆的康公公就跑了進來。
“奴才見過陛下!”
“嗯!起來回話。”
“朕問你,柳州的災民安置的怎麼樣了?孫忠海可否儘心儘力?”
“回陛下!孫大人把災民全部送去了南塘縣…”
“混賬!”益皇大怒。
“奴才該死!”康太監急忙磕頭如搗蒜。
“不是說你,說孫忠海,南塘縣總共有幾萬餘人,如何一下接受上萬災民?柳州一州七個郡縣,為何不能分攤…”
這時魏琦插話道“陛下!你記不記得,上次剿匪孫刺史就是交給那個小縣令辦的,他們之間或許有啥過節吧!”
“嗯,不錯,有這個可能。”益皇點點頭道,“你去南塘縣宣旨,可曾聽說他們之間的事?”
康公公擦了一下額頭的汗回道“奴才在南塘縣呆了一天,從下麵人那裡也聽說一點…”
“怎麼回事?”
“聽說南塘縣裡有一家大戶姓楊,是孫刺史家的親戚,吳大人剛上任時,縣裡的好多大戶都拖欠稅銀,七成的稅糧收不上來,尤其,縣裡的楊家大戶欠了最多,好像幾年不曾交稅了。”
“吳縣令年輕氣盛,催交稅銀時就抓了楊家家主,逼他補上稅糧,因此,也就得罪了孫刺史…”
“哼!”
趙泓煜冷哼一聲,又問道,“可那麼多災民他如何安置?他沒有向你訴苦,向朝廷求援?”
“沒有,奴才到南塘縣時,人家都安排得明明白白的了。”
“哦?”益皇瞪大了眼睛,“如何安排的?”
康太監咽了一下唾沫接著道“兩千多人派去了批發市場,兩千多人去開墾荒地,說是要打造萬畝良田;一千多人去建房子,還有數百人去了水泥廠;還有…”
小太監頓了頓繼續道“還有兩千人要修路…總之,都安排了活乾,用吳縣令的話說,讓災民有活乾,有工錢拿,自食其力。”
“對!”康太監說著一拍腦門道,“他們講一個詞把這叫做‘以工代賑’。”
“啪!”聽到這裡,益皇猛的一拍桌子。
“奴才該死!”小太監嚇得又急忙磕頭。
隻聽益皇大喊道“好!好一個‘以工代賑,。”
益皇興奮的首搓手,衝康太監道“你繼續說。”
小太監緩緩神,心裡暗道“說的好好的,您老拍什麼桌子啊!嚇死奴家了。”
“奴才回來時,災民們都各自忙去了,按部就班,隻有修路的那兩千人沒有動,吳大人說先不急…”
“哦?那些人為何不急?”益皇奇怪的接過話問道。
“吳大人把那些人都安置在楊家大院了,說是先住幾天,等路規劃好了再動工。”
“哈哈哈…”
益皇趙泓煜突然大笑起來道
“這小子!真有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