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紈是個俏寡婦[紅樓]!
太後看重端郡王妃,皇後倒也沒有不高興,端郡王本來就是太後的幼子。太後多疼端郡王一些,這也正常。
從皇帝對端郡王的重視,也可以看出太後的教育很成功。
皇後把太後當成自己的榜樣,得多跟太後學一學。太後能讓皇帝和端郡王相處的這麼和睦,這也是一種成功。
一母同胞的兄弟也可能為了皇位相互殘殺,哪怕端郡王比皇帝小好幾歲。有的人就是讓長子去爭,把勝利的果實交給幼子品嘗。
“母後。”皇後想到後宮的那些妃嬪,總有那麼幾個手長的,意圖讓家裡的其他女子成為端郡王的側妃。說什麼李紈占著正妻的位子,興許端郡王就不再克人。
皇後知道她們是怎麼想的,就是認為可以試一試。要是不成的話,也就是犧牲家裡的一個女孩,家裡又不是沒有其他的女孩。而且還可以把過錯歸結到端郡王的身上,因為以前就有很多女子被端郡王克到。
“臣妾瞧著淑妃妹妹的表妹甚是不錯,不如就給皇上納入宮中。”皇後笑著道,“真論起身份,這當皇上的妾室比當郡王的妾室地位高。”
“不錯。”太後點頭,“就讓她住在淑妃的宮裡吧。表姐妹,理當相互照顧才是。”
淑妃還到太後的麵前說過,太後沒有應允。這些人一個個都認為太後瞧不上李紈,之所以多次賞賜端郡王妃,不過是為了端郡王而已。
太後豈會不知道這些所想的,一個個就是想把端郡王拉到她們兒子的陣營,支持她們的兒子成為太子。
她們想得太美了,端郡王是皇帝一母同胞的親弟弟,根本就不需要從龍之功。如今的太子,皇後的嫡子,也十分敬重端郡王,端郡王沒有傻到去支持其他皇子的地步。
端郡王隻要保持中立就成了,太後也不希望自己的小兒子卷入這些事情。
在皇後說出這樣的話時,太後沒有不高興,反而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主意。
彆說進了宮,就算沒進宮,表姐妹嫁給同一個男人,都不可能鎮的和平相處。進了宮,就更難和平相處了。
太後不是不關心皇帝兒子,而是她相信皇帝兒子能處理好,大不了就放在那邊不去碰。
於是元宵節前,淑妃的那個表妹就成了貴人,跟淑妃住在一個宮裡。
淑妃沒有想到事情竟然會變成這樣,她還想著讓表妹嫁給端郡王,等到後麵生了孩子,再把李紈拉下正妃的位子。沒想到,表妹竟然成為貴人,還跟她一起共同伺候皇帝。
太後還特意給淑妃的表妹賜了一個字‘柔’似水柔情的柔,柔貴人。
正常情況下,這個柔很少被用來當封號。
但是太後就是給了淑妃表妹這個字,淑妃不是總說她表妹柔麼,那就叫柔貴人。
柔貴人不管這裡麵有沒有深意,是不是帶有嘲諷的意味,有這個字總比沒有字的好。
她現在就得想著得寵,生下龍子。不過剛剛開始還是得奉承著淑妃,畢竟淑妃已經生了皇子,皇子年紀也大些。
而她還沒有侍寢,之前又被淑妃明裡暗裡要說給端郡王,就怕皇帝不高興。她還得想辦法侍寢,讓皇上多看看她。好在她比淑妃年輕,也漂亮一些,總有機會在皇帝麵前露臉的。
淑妃卻覺得非常膈應,她怎麼可能不知道這個表妹的想法呢。
她家的這些人,一個個都很有心機。她的表妹絕對不可能願意當她的固寵工具,畢竟都不是一個姓,要是一個姓的,或許還可能。
不是一個姓的,表妹的娘家必定也希望表妹能上位,能生下皇子。
“可惡。”淑妃在屋裡發火,卻無可奈何。
親娘還讓她多顧著表妹一點,這是父親讓她母親帶的話。
怎麼顧著啊,表姐妹之間隻有可能一個人在高位,不可能兩個人同時在高位。
淑妃可不想養大柔貴人的心,要是讓柔貴人生下孩子。以後,柔貴人就可能不滿足現狀,想著要爬上高位。
那時候,柔貴人的敵人不是彆人,就是她這個淑妃。隻有她這個淑妃下來,柔貴人才能爬上四妃。否則彆說四妃,就是嬪都可能很難,可能一輩子就待在貴人的位子上。
“娘娘。”淑妃身邊的宮女眼珠子轉了轉,“這大冷天的,聽說安嬪還吃了冰鎮酸梅湯呢。”
冬天這麼冷,哪怕屋裡有燒炭,不見得就多暖和。
這位宮女不是為了說安嬪不怕冷,而是說安嬪多次流產,現在很難再懷上孩子。
柔貴人就住在偏殿,淑妃要是想下手也容易。隻不過不好讓柔貴人多次流產,倒不如直接讓柔貴人不能生。
這柔貴人也是厲害的,早就想到淑妃可能對她下絕子藥。
在淑妃還沒有下藥之前,柔貴人跟淑妃去給皇後請安的時候,還特意道,“有淑妃姐姐在,想來妹妹也不可能那麼容易中絕子藥。若是中了……想來也不是姐姐宮裡的人故意疏忽吧,跟姐姐住在一塊兒,妹妹特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