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西天新街口外大街25號,這裡就是北電現在的大學位置。
幾年後會搬到薊門橋,和北影廠做鄰居,但陳耀東他們這一屆是享受不到這種待遇的。
除非能留校任教。
如果你問考研讀博不行嗎?
抱歉,答案是不行,因為北電到1984年才招收研究生,到了2003年才開設第一個博士點。
現在北電和北師大是挨著的,二者的位置關係正好是一南一北,而陳耀東家所住的北師大家屬小區又位於北師大的北邊。
這相當於陳家和北電中間就隻隔了一個北師大。
直線距離大概在1公裡左右。
說實話,如果不是陳耀東家裡的住房條件也比較緊張,他其實不介意當一個走讀生的。
今天就是9月18日,周一,北電新生報道的日子。
與後世天南海北的父母送自家孩子上學的情況不同,現在基本上都是學生自己手提肩扛的來報道。
造成差異的一部分原因是這個年代的大學生確實比後世要更加獨立,另外當然也和時代的局限性脫不開乾係,比如交通不便,出行困難等等。
陳耀東的父母倒是有送他上學的便利條件,不過被他拒絕了。
倒也不是說父母送讓他覺得沒麵子,主要是今天是周一,二老也要上班的,犯不著特意為此請假。
在家裡吃了早飯後,陳耀東就帶上入學通知書、扛著昨晚王春梅給他打包好的行李,和家人一起出門了。
大清早的,樓下的老頭老太太群還沒有營業,不過這會兒正好是上班的高峰期,他們一家走在小區裡也碰到了不少熟人。
“喲,王大媽你們一家這是送阿東去上大學啊?”
“哪有空,今天又不是周末,我們也要上班呢,就送這臭小子出小區得了,反正他大學也近,走幾步就到了。”
“也是哦,好像阿東考上的北電就在我們隔壁的小西天那邊。”
“王大媽你們一家好福氣啊,大兒子是人民警察,小兒子不僅考上大學了,還是大作家哩。”
“你們家也不差的嘛,阿誠不是去當兵了嗎,說不定還可以爭將軍回來喲。”
“欸,我倒是希望他可以不去當這個兵。”
“為啥?一人當兵,不是全家光榮嘛。”
“我聽說最近南邊不太平,我家阿誠就是被調去南邊了……”
聽到阿誠的娘提及南邊不太平,陳耀東才恍然般想起來中國現在的周邊環境其實很惡劣,還遠不是後世那個‘自有大儒為我辨經’的東方某大國。
當然對於這一戰陳耀東不可能去改變什麼,他也沒有那個能力去改變什麼。
而且他的誌向在文化戰線,這種科技活,還是交給軍事文的同誌們吧。
當然,如果有的話……
“阿東,阿東。”
不知不覺已經開始走神的陳耀東被自家老媽的聲音給喚醒了過來。
然後他發現,一行人已經走出了小區門口。
“想什麼呢?喊你幾聲都沒反應,是不是昨晚沒休息好?”
陳耀東對著一臉關心的母親搖搖頭,道:“我沒事,剛剛隻是有點走神了。”
接著,他將行李從大哥推著的自行車後座上取了下來,扛在了肩上道:
“好了,就送到這裡,你們都去上班吧,我也去學校報道了。”
……
十來分鐘後,陳耀東就扛著自己的行李來到了北電的校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