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正雲,58年生人,今年20歲以河南文科狀元的身份考進了北大中文係。
曆史上劉正雲在畢業後進入報社工作,開始從事文學創作之路,相繼發表了《一地雞毛》《溫故1942》《故鄉天下黃花》《一句頂萬句》等優秀作品,在國內國際上都獲獎無數,三十多年後還上了芒果台的《向往的生活》,就是黃老師做飯那個綜藝節目。
當然,現在的小劉同學還隻是一個眼神青澀的大一新生。
北大今年還沒有軍訓,但是隨著新生的灌溉,一些早已經乾枯的社團也再次‘活’了過來。
其中像五四文學社這種具有曆史文化底蘊的社團,更是這一屆78級北大學子競相角逐的熱門社團。
20歲的劉正雲這會兒就剛來五四文學社報了一個名,麵試還要等一些時間,所以他準備離開。
但就在這時,他不小心聽到了幾個應該是社團成員的學長學姐正在討論說要成立一家大學雜誌,這個話題勾起了他的好奇,於是不自覺的停下了腳步。
“查劍英同誌,我覺得你想成立大學雜誌的想法很好,我個人也表示支持,但是我認為你想以個人的名義申請,恐怕學校很難通過。”
“所以我才找了你們幾個和我一起創辦這個大學雜誌啊。”
“難,還是難,就算學校審批了,在我們沒有做出成績之前,學校也不可能給我們的校園雜誌提供多少支持,恐怕到最後也是虎頭蛇尾。”
“我知道萬事開頭難,但困難是可以克服的啊!就像李銀民同誌你說的,在我們前期沒有做出成績之前,學校不可能給我們提供多少支持,那我們就做出成績來啊!”
查劍英顯然早就想過這個問題,她繼續道:“你們忘了上回在朱光遣老師家裡認識的陳耀東同誌了嗎?他可是《牧馬人》的作者,如果我們能從他那裡約一篇稿子,哪怕隻是《牧馬人》的評論文章,大家覺得這樣的校園雜誌還會出不了成績嗎?”
李銀民想了想道:“我不否認你說的確實有可能成功,但是對於用私人名義在大學裡創辦大學雜誌,我覺得還是不太妥。”
“為何不妥?我們可以請院裡的老師背書,而且校園雜誌的收益是歸學校,又不是歸私人。”查劍英覺得這事大有可為,而且要不是她一個人辦不下來,都想一個人打申請了。
這時,一直沉默寡言的王小萍突然開口道:
“劍英同誌,李銀民同誌,我聽了你們的分歧,為什麼我們不用社團的名義來創建這個校園雜誌呢?”
此話一出,查劍英和李銀民相互對視一眼,紛紛讚同道:
“對啊,要是用社團的名義來創建校園雜誌,那在審批上就不用愁了。”
“不僅如此,學校也會更加支持,王小萍同誌,你立大功了。”
“隻是你們陷入了死胡同而已,至於具體以哪個社團的名義申請,這個你們要好好考慮考慮,畢竟大學社團那麼多,社團與社團之間,也是有差彆的。”
“這還用考慮嗎?當然是五四文學社。”
“嗯,我也覺得五四文學社可以。”
“好,既然決定了,那我們就不要像列寧說的那樣,隻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眼下正好就是周末,不如我們分一下工,儘快行動起來。”
差劍英三人正要分工的時候,就見一顆大腦袋湊到了他們這個三人小圈子裡來。
三人不免齊齊望向他,齊聲問道:“你是誰啊?”
劉正雲被這一句‘你是誰啊’給震得回過神來,然後對上三雙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他有些尷尬的擦了擦頭上並不存在的冷汗,然後裂開嘴,訕訕笑道:
“那個,你們還缺人嗎?我想……我想加入你們可以嗎?”
劉正雲見三人不說話,想起了什麼,趕緊介紹了一下自己。
“哦,我叫劉正雲,78級中文係學生,是今年HEN省的文科狀元,之前曾在我的老家擔任一所中學的民辦老師,有幸閱讀了不少文章,也喜歡和文字打交道。”
……
陳耀東不知道差劍英幾個打算創辦一家學校雜誌,而且還準備向他約稿。
這會兒他正帶著他的小莉姐從北海公園裡遊玩出來,接下來他們準備吃點東西後,就去天安門廣場、故宮、頤和園……
“小陳,我聽豔紅姐說你們燕京還有一座古長城對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