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長看見吳縣令竟然往人群裏麵擠,生怕被那些老百姓們給衝撞了,到時候老百姓們落不著好,就想把他給請到屋子裏去。
“沒事沒事,我今天是特意來看看這二茬水稻畝產收成的,你們不用管我,你們忙你們的。”
他又不是三歲孩子。
吳縣令是一定要看著他們幹活,老村長也是沒法,回家泡了一壺上好的茶,這是他兒子從外麵帶回來的,平常都舍不得喝的。
還給吳縣令搬了個小桌子和椅子,到外麵放在樹蔭下,既擋風又擋太陽。
這會是大冬天不錯,可是現在還是有太陽的,一直站在太陽底下曬著,也是有些受不住的。
老村長是想著他們這些達官貴人,定然是身嬌體貴經不起曬的。
“好了好了,你趕緊帶著他們幹活吧。”
吳縣令為了老村長他們,能夠安心的去幹活,很是順從的按照他布置的坐在了大樹下,還端起了茶杯呼嚕了一口,示意他,你看我都喝了你給我的茶水了,你趕緊去幹活去吧不用管我了。
眾人知道吳縣令是等著出結果,大家夥兒熱火朝天的開始給稻子脫粒了。
你一把我一把,一會兒的功夫,稻子全都脫好粒,村裏每家每戶把自己家裏,專門用來篩癟稻殼的大簸箕拿出來,把癟稻殼給篩出去,接下來就是稱重了。
吳縣令看終於到了這一步,實在是坐不住起身到村民們身後。
老百姓們知道他是連山縣縣令,都不敢造次,甚至有些人要給他端凳子過來,吳縣令搖搖手示意他們,別妨礙了池月他們幹活。
稱重也是大家夥兒一塊兒稱,李非和李薇聽著他們報的數加起來,結果一會就出來了。
池月也加了一下,得出的結果和李非她們算的一樣。
二茬水稻因為肥料上的足,稻子又沒有生蟲病,產量比第一茬水稻的產量應該還要高些。
算的來的結果,總產量竟然有一千七百五十餘斤,相當於每畝地是四百斤多一點。
這個數字報出來之後,在場之人都沒反應過來。
接著是老村長家和王大柱家的,他們兩家一直跟著池月的腳步,一步不漏,種出來的稻子當然產量差不多的,也是畝產四百斤出頭。
“四四四百斤!”
吳縣令第一個反應過來,說話都結巴了。
但他的心快要跳出嗓子眼了!
這是什麽神仙數字,他還以為他們算錯了,自己親自過來把持池月家的,又重新稱了一遍,因為池月家的地是最少的。
“哈哈哈,池大夫,你這又是立了一大功呀!”
吳縣令知道,農民們在風調雨順的年月裏,種出來的水稻,都是畝產兩百多斤,三百斤都算高產,且是微乎其微的種田老手種出來的,
池月這個可是畝產四百多斤!
還隻是二茬水稻!
就目前這種狀況,一茬加二茬的種,那一年每畝產就是八九百斤!
要是西梁國每一個農民都這麽種地,那麽他們國家就不會出現缺糧食的情況了!
一家種出這樣的高產沒有什麽稀奇的,可是老村長家和王大柱家都是跟池月一樣的!
這是多麽驚人的數字,多麽讓人歡喜的數字,多麽讓人心潮澎湃的數字!
“池大夫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