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她們自己不想要,那她憑什麽還縱容他們呢?
她又不是跟自己有仇。
無論這些人怎麽求,池月都沒有心軟的答應他們留下來,就是後來這些人找他們村長來說都沒用。
那些人臨走時,對池月生恨,並且放話這麽多地,沒有他們幫著種,肯定別想有什麽收成。
因為他們可算是十裏八村最會種田的老手,他們都種不好的地,別人就更不行了。
回去後還各家各戶親戚朋友們之間傳言,池月是個惡毒的東家,稍一不順心就要把人給辭退。
一十傳十傳百的,池月一時半會兒找不到合適來幫她種地的人了。
附近的幾個村是肯定找不到什麽合適的人,再遠的,池月覺得還得給人家收拾住的地方,太過麻煩,索性她決定一個都不找了。
隔天一早的,直接去鎮上找吳縣令。
吳縣令聽池月又要問他收乞丐,很是高興。
因為這次池月要的乞丐,不是十二歲和八歲之間的,而是十五歲以上,四十歲以下的。
這還不好找嗎?
別說二十個,就是要四十個也能給她找到,他們縣沒有,隔壁縣還能沒有嗎?
當天池月又領了十個乞丐回去,剩下的十個,吳縣令準備從隔壁縣要。
這次的這些人大多都是邊關地界,受戰火牽連失去家園的難民。
難民當中不乏有大量會種地的,這些人基本的都會種地,就連其中一個一家三口裏,一個才八歲的男孩子,都說他會種地,還主動的給池月介紹了一番水稻插秧怎麽插的。
池月看著那些難民乞丐臉上露出的笑容,得知她是池月後,對她又是跪拜又是千恩萬謝的,感謝她研究出了可以治瘟疫的藥方,讓他們沒有死於街頭。
此時池月和那些乞丐,都算辭舊迎新了。
池月看著那些人臉上真誠的笑容,覺得帶他們回去,是正確的選擇。
不過她路過靠山鎮,又去找了方工頭,請他去幫忙給他蓋幾十間房子。
不用蓋多好的,起碼不用像他家住的那麽好,就普通的房子就行。
她收的乞丐越來越多,甚至之前見那些人臉上真誠的笑容,心裏有種想法,如果以後再遇到這樣的乞丐,說不定她都會給領回家。
這樣既能給他們一個安身之處,也能讓他們不會餓死街頭,自己家的地也有人種了,簡直是一舉好幾得的事兒。
而這些人不可能在池月他們村子裏住,池月在她地的地頭間,選了一塊比較差的地出來,就在那塊地上給蓋房子,讓這些乞丐們住。
池月那裏的事兒,要求蓋房子什麽的,方工頭都是第一時間給完成,並不會拖拉。
經過之前池月知道方工頭給她蓋房子,等於是虧本買賣後,池月一直都不肯再讓方工頭吃虧。
她每次去找方工頭給蓋房子之前,都會問一下方工頭的同行,得知價錢後,直接給方工頭相等的價,後來也是華建安讓方工頭該怎麽收就怎麽收,方工頭才敢接池月給的銀子。
村裏人見池月又請方工頭來了,大家夥兒都很稀奇,池月這又是要蓋房子給誰住呢?
有些人比較通透的,見池月領了十個年紀有大有小的乞丐回來,猜測大概是給這些人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