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療養院村裏的人早就知道是怎麽回事兒,大家夥平常也是能幫一把都幫一把,甚至有那好心的經常送個一籃子的青菜呀黃瓜之類的,現在人家靠自己的本事掙點生活費,大家夥也都樂見其成。
最主要的是炸雞人家做的確好吃。
那有的小孩子吃了之後,立馬就跑回家去拽著爹娘的、爺爺奶奶的、吵著嚷著就要買。
村裏療養院的炸雞醬鴨賣的如火如荼,赤月山上的雞鴨也日漸稀少,還有那些兔子,池月不準備讓療養院的那些人做了,留著給薛淳蓋的兩間客棧裏做供應。
炸雞和醬鴨能馬上賣得這麽好,主要因又到了秋收的季節,村裏人又都忙了起來,一忙起來做飯就沒那麽多時間,可又想吃點好的,這不生意就火了。
買的人一多,做的又確實好吃,良性循環,就連隔壁的幾個村乃至鎮上都會有人專門過來買去嚐嚐。
療養院那些老兵們,根本就意想不到能這麽好,非常的感激池月,基本上每天都會送幾隻炸雞醬鴨到池月家和李家。
池月是名副其實的地主,種二茬稻的時候,種了不少地,都是雇傭的人去收割的,現在就是薛淳也沒有時間去下地了。
薛淳選了幾個有賣身契的人,親自帶著,每天忙於各處,看著培養兩個出來做管家。
家裏就池月帶著幾十個記名徒弟,和徒弟們摘棉花,宮裏來的那十個醫女也要跟著一塊兒,池月也沒有拒絕。
他們摘完了棉花後,拿回院子放在晾架上鋪曬著,池月又帶著一眾人等去了荷塘裏挖藕。
今天是屬於他們放假的日子,但池月也沒讓他們閑著都實踐,雖然作為大夫還是個女大夫,但是基本的還是要懂得。
俗話說讀萬卷書不如行千裏路,用在他們這兒也是很實用的,一天到晚光記背那些藥理知識,不如自己從認草藥,摘草藥,炮製草藥開始做起。
宮裏來的十個醫女,是專門來跟池月學精髓的,藥膳方麵也是要教育的,她今天就叫她們做幾道。
沒想到那些平時金尊玉貴的,一點也不想去荷塘裏麵的淤泥,到了荷塘邊竟然爭搶著下了塘裏,池月都沒來得及阻止。
雖然這塘裏的水不深,但是淤泥深啊。
“你們不要太往裏去了,就在邊邊上。”
池月沒有下去,已經有那麽多人下去挖了,挖上來的能吃完就不錯了,她才懶得下。
有幾個膽大的,聽著村裏的老人們跟他們講挖藕的技巧,就順著蓮莖的往下,在淤泥裏摸到了胖乎乎的幾節藕,小心翼翼東歪西晃的,不一會就把幾節藕歪出淤泥。
“哇,我的這個是三節的!”
“我這個還是四節的呢!”
其實這些人都還算是小姑娘,很多人都是第一次玩這種野趣,成功的挖出了藕都很驚喜。
“啊……孫奴你怎麽了?你快醒醒,你這是怎麽了?救命啊,孫奴暈了,快來人!”
突然池塘靠裏,有個姑娘驚慌尖叫起來。
離她們近的過去了兩個,幫著把那個暈了的孫奴給拖上了岸。
“她這是中了瘴毒,快點把她抬回家。”
池月話音剛落,幾人就抬著那孫奴回家去,也顧不著她們這會是赤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