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池家村的人,他們有可能都身有病毒,要是出來就會禍害別人,她們是不是壞人?”
池月換了個方法問。
李子晨和李子夕點點頭。
池月又問:“那我把他們關在一個村子裏不準出來,是不是我在他們的孩子眼中也是個壞人?
因為是我限製他們的外出行動,甚至有些人被關在裏麵可能就會一直關到死。
你們先別否認,倘若這下命令的人不是娘親是別人呢,那這個人是不是也很壞?”
李子夕和李子晨心裏是讚同了娘親的說法,但是他們總覺得事情有些不一樣。
“可是那個老太婆欺負你。”
李子夕就覺得娘親被欺負了。
“她欺負我也是為了他的孩子,她的孩子病死了,她認為是我能救卻沒有救,所以才死的,她是心生怨懟,才會那樣說我的。
娘親不否認她是個壞人,但是要站在她的角度來說,娘親可能也是個壞人。
如果她的孩子還活著,也像你們那樣做給我下毒,你們覺得可以嗎?”
池月這麽說李子晨和李子夕總算是聽明白了。
“娘親我們真的知錯了,下次再不會這樣做了。”
李子晨和李子夕異口同聲態度誠懇,池月這下終於放下了心。
看來兩個孩子是真的明白了,今天這一天沒白跑。
“咱們學本事是為了強大自身,懂得更多幫助自己和別人,不能什麽事都憑著自己有本事,就胡亂的去禍害別人或者去打擊報複。
上天終歸是站在有理的這一方的,犯錯的人是逃不出律法製裁的。”
池月看倆孩子懂了,才把他們之前做的事情細細的給兩孩子解說。
大年二十八這天,有關池家村所有接觸過花柳病的人,才算真正穩住。
吳縣令從各鄉鎮收上來給那村子過年的物資也算豐厚,全都一絲不留地送進了池家村。
這樣做也讓池家村裏的人,感覺到他們並沒有被上麵人放棄。
雖然被關在村裏限製外出行動,但是生活上也都沒有什麽缺陷,甚至比以往他們自己辛辛苦苦勞作的生活還要好些。
有些人更是覺得這樣被關注也挺好,有吃有喝不用出去做活。當然,這是少數人的想法。
好在得了花柳病的人並不多,他們被集中隔離在原來穆冬梅家那一片,另外又柵了許多柵欄,與那些還沒有發現有花柳病的人隔開。
同知得到了皇帝準批,親自對花柳病一事嚴查,嚴格按照池月那邊的決策而決策。
這次事件,讓此事牽扯到的所有官員更加認知了池月的話語權,大家夥兒也都認真幹事。
這一位公主雖說是個假公主,但架不住皇家認她,人家的執行能力、處事能力可不亞於男人。
他們更是把這明月公主的指令,當做聖旨般尊崇,吳縣令做事的時候也就順利許多。
甚至吳縣令都想著,如果他一輩子都不出連山縣,在這裏做一輩子的縣令也是非常舒心的,畢竟上頭有一個大人物罩著,那種感覺是單打獨鬥的人體會不到的。
大年三十這天一大早,不論何時何地,家家戶戶都是一片喜氣洋洋。
從大人到小孩都是忙忙碌碌的,大人忙碌著做吃食貼門對聯,小孩兒忙著在一旁吃著剛做出來的各式吃食,時不時的拿兩個鞭炮出去炸一炸,互相討論一下,誰家做的果子、炸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