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李秦武目標明確,他隻需要水泥平板船有渡過大河的能力,把南北兩岸聯通即可。
李秦武調了幾百個工程隊哥布林來打灰,在他的指揮下,先造了個1米×0.6米的混凝土船殼。
確定這玩意能飄後,李秦武又加大船模,造了個5米×3米的船模,並且在上麵用木棍代替鋼筋,製造船殼內部的結構。
李秦武還找來個鐵砧,放在大模型船底,模擬蒸汽機。
蒸汽機這種鐵坨坨重量太高,需要放在船底,這樣船隻穩定性才高。
鐵砧上了船模還能飄,李秦武就開始規劃工作間,煤間,水箱,煙道等等。
等這一切弄完,船模還飄在河上,水泥平底船的技術也就驗證完畢,李秦武開始造真船。
首先是造船塢,在大河邊挖個坑,用混凝土修整。
李秦武修船塢多次測量,主打一個橫平豎直,船塢修好了,船也不會歪。
半個多月後,一個長30米,寬20米的混凝土船塢修建完成,上麵還搭建了大量腳手架和木質吊機。
一切準備就緒,李秦武開始主導建設水泥平底船。
先是用鋼筋搭建骨架,水泥船也是要鋼筋骨架的,不然撐不住,隻是水泥船用的鋼鐵隻有普通船的一半不到。
等骨架搭建完畢,然後就是上船殼。
船殼也是需要鋼鐵參與的,不是說直接糊水泥。
先用鋼絲鏈接在骨架上,然後用木頭搭建殼子,在木殼子裡灌入混凝土就行,和搭建房子一樣。
船越大,鋼絲就要越粗,也要好幾層,李秦武這裡造的是小船,隻用細鋼絲,鋪了三層。
幾周後,船殼造完乾了,李秦武開始把蒸汽機等設備吊裝進船殼。
最早的蒸汽船用的是明輪,一左一右兩個大輪子。
這玩意的大輪子大半留在海麵上,浪費動力,而且結構複雜,所以被螺旋槳替代了,李秦武直接就是造的螺旋槳。
螺旋槳有結構強度要求,畢竟一直轉一直轉,強度不高容易折斷,但李秦武造的是小船,蒸汽機轉速也不高,對螺旋槳要求自然也不高,所以直接采用鑄造法,一體鑄造螺旋槳。
鑄造速度很快,一坤天,螺旋槳就造出來了,被鏈接到水泥平底船上,工程進度也就完成80%了,隻差封頂。
但李秦武沒下令封頂,而是讓人往船塢內放水,看看這船能不能漂起來。
結果確實飄起來了,還很穩當,但是特麼的漏水!
水泥平底船在船塢裡瞟了半天,李秦武進入內部檢查,發現船底有水,仔細檢查後發現,是連接蒸汽機的動力杆船殼處漏水。
這玩意因為要高速轉動,聯通船殼外麵,所以有縫,水會流進來,就是個密閉性不行的問題。
李秦武有些撓頭,不知道要如何解決,他記得上輩子好像是通過特殊結構來解決的,具體如何又不清楚。
這就是穿越者的弊端了,什麼都知道一點,什麼都不精。
思索良久,沒什麼好注意,高速轉動的傳動杆,總不可能往裡麵塞蜘蛛凝膠吧?
然後李秦武想到個笨辦法,上抽水機。
水泥平底船進水的速度不快,李秦武在進水位置掏了個凹槽,往裡麵放了個蒸汽抽水機,隻要抽水速度快於進水速度就行。
又是幾天的改裝,進水問題解決,李秦武開始下令封頂。
半個月後,一條長20米,寬12米,2層的小船建造完畢。
李秦武將這條實驗船取名初行號,立馬在淺岸開始試航,並召集了100個水亞龍當救援隊圍在船邊。
初行號設置鍋爐工6人,其他人員6人。
初行號有兩層,最底部放置蒸汽機,煤,補給。
第二層是貨倉,然後是甲板上,有個小操作室,控製船的方向,其他位置可以站人客運。
初行號空船航速14節,滿載500噸貨物時9節,續航能力很差,幾乎隻能在大河來回跑一輪。
空出載煤的空間拿來載貨性價比更高,反正這船的目的就是來往於河岸,每次靠岸卸上貨時順帶上煤就行。
李秦武連續待在初行號上試航了5天,來往大河兩岸40多次,最終確認蒸汽機係統的可靠性,載貨極限也被定在安全的450噸。
出航號在鐵城碼頭停下,船員們開始檢查蒸汽機,李秦武下船,對一個中年人類道:“可以了,初航號已經證明可行,立馬開始擴產,先建5座30米級船塢,然後擴產30艘初行號。”
中年人類是克萊斯,一個人類工人,之前在工業區負責蒸汽機製造,因為救火有功進入李秦武的視野。
當初辦科奇時開會吃飯,克萊斯還得了個二級英勇勳章。
李秦武需要人才負責船的生產,就挑選了熟悉蒸汽機的克萊斯。
克萊斯保證道:“陛下,我一定給你管好船廠!”
李秦武點了點頭,鼓勵道:“未來我們造的船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水泥船隻是暫時的,接下來我們還要造鐵船,武裝船,海船。
你要好好乾,多學習,未來我有更大的擔子交給你!”
克萊斯瞬間挺直了脊梁,差點把胸口的二級英勇勳章頂到李秦武臉上。
“陛……陛下!保證完成任務口牙!!”
克萊斯好像看見了,未來自己成為聯盟的船業老大,造出幾百幾千艘大船,成為能被曆史記住的存在!
(pS:兄弟們,征集船隻數據,大家想造什麼船可以在這裡說,未來要順著大河去打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