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永樂大帝仙遊之後,英宗即位,偽君子劉大夏偷取並銷毀了鄭和老人家用十幾年心血繪製而成的航海技術資料,還美其名曰‘耗損國庫,航海實無益處’。
因此才有了現代曆史學家黃仁宇的悲鳴:‘鄭和之後再未有派遣艦隊之事,船員被遣散,船隻任之擱置廢爛,航海圖被兵部尚書劉大夏焚毀。’。
到了後來,再開海禁時,竟然還要從頭再來,但此時,已經被國外攆上了。
哎!劉大喜之流,終明一朝,舉目皆是。
就這眼界,就這思維,如何能使大明屹立於世界之林?
國庫虧空、技術落後,難道不是海禁所帶來的?
反過來說,若能放眼觀世界,國力強盛了,何愁倭患之災?
實在忍不了這些‘矮鐘馬’的胡作非為,朝廷隻需下道旨意:
任一員上將,提一旅之兵,進可覆滅東瀛,退可封鎖沿海,小小倭人,安能幾成滅頂之災?
.............
“張公子,這是家母。”大叔微微笑道。
張明遠一愣,急忙從深沉的思維中脫離出來,效仿影視作品裡晚輩參拜長輩的姿勢,向老婦人一抱拳,隨即又覺得不太適應,擺出個彎腰鞠躬的姿態,虔誠道:“老奶奶,您好。”
正襟危坐,慈眉善目的老婦人一驚,顯然不太適應這個年輕人的‘您好’和鞠躬,忙顫巍巍坐直身體,緊緊抓住大叔的衣袖,神情頗為惶恐,說不出一句話。
張明遠不由鼻頭又一酸,雙眼模糊,眼淚差點掉下..........
是啊!生活在亂世,處於與世隔絕的山林中,正遭受倭寇之災的老婦人,哪見過太大的場麵?
張明遠不由想起了自己那可愛的老媽。
老媽年紀不大,還不到五十歲就申請退了休,提前過起了晚年生活,享受起清閒的無業狀態。當然,最大的願望莫過於兒子能早日成婚,抱得孫子。閒暇無事之間,怡弄孫子,儘享天倫之樂。
早上出門打打太極,上午、下午邀幾個好閨蜜擺擺長城,晚上回家看看電視,根本不用擔心什麼倭寇,哪怕是前世公認為最可惡的城管在大媽麵前也得老老實實的,不敢有半分僭越。
可眼前這位老婦人,空活了九十餘歲的高齡,她享受了什麼?好不容易把兒子撫養成人,到了該享享清福的年紀,卻又碰上了倭寇,對她老人家來說,天倫之樂就是奢侈的存在。
“我想我媽!”
張明遠揚天長歎............
“不知令尊何在?可否接過來一同居住?”
“她在一個很遙遠且擁有很多快樂的地方。”
張明遠無比歎息自己的遭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