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副千戶很幽怨地隨同百十餘斤大西瓜走了........走得很不甘心。
聊天進入死胡同後,張明遠隱約猜到了他可能與‘斷子絕孫的訓練’有莫大的關係,可礙於情麵不好點透,隻能哼哼哈哈感情友好地說著雲裡霧裡的話,愉快地揭過了這一頁。
同一個人被另同一個人接連尷尬了兩次,這隻能說明同一個人的腦袋有瑕疵。按照另同一個人給出的定義,就是:腦神經回路嚴重受阻的情況下,神經元一往無前衝撞腦壁所形成的刻舟求劍式的懵懵懂懂。說白了就是不知道‘變通’,凡事愛鑽牛角尖,腦袋始終處於一半麵粉一半水的狀態晃蕩一下就是漿糊。
很多人讚頌“不到黃河心不死”、“不撞南牆不回頭”,但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
變通,博大精深,無往不利。
作為華夏古老文明最優秀的傳統文化,它有著改天徹底敢換日月的功能,有道是: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那什麼是變通呢?以官場為例,它可以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它可以是公款旅遊式的在外培訓,可以是公款吃喝式的對上往來,更可以是揮霍公款式的福利發放.........
同樣是大明官員,文官在變通上搞得有聲有色,武將則是一根筋,做官的差距這麼大,難怪武將都不過文官。
梁副千戶的尷尬大概就屬於不知變通的範疇。
心懷憤慨的他暗暗發誓今後再也不來龍山百戶所了,除非換個光明正大的百戶。同時決定要找個道士給自己的腦袋的開個光,確實有些生鏽了,要不為什麼每次遇到張明遠都要不大不小的尷尬一次呢?
西瓜很甜,但也難消心中尷尬。
看著梁副千戶略顯踉蹌的身影,張明遠長長歎了口氣。
“一條路走不通,一件事不順心,那麼,不妨拐個彎。”
..............
‘明遠’式軍事訓練方法的發明創造,極大叫響了龍山百戶所的名頭,張百戶的威名也日漸聲隆。
在戚名將的關懷愛護下,龍山百戶所成了一個軍事訓練觀摩基地,每天來這裡參觀見學的將領絡繹不絕,極大振奮了廣大將士的訓練熱情。
尤其是戚名將親自下到基層參觀見學還被暴打一頓這件事更是在觀海衛乃至備倭都司的大佬們的眼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個小小百戶的名頭越來越大,大有一鳴驚人之勢。
張明遠當然知道這一切的由來完全是因為自己無意泄露天機所致,當然也與戚名將不打不相識有著直接的關係。
在好多人眼中,這是機遇,更是改變命運的遠大前途。
張明遠乾脆上書,建議將龍山百戶所改為訓練基地,由各個百戶所派人前來學習訓練,傳授最現代化的訓練方法。通過多日的觀摩學習,整個觀海衛的訓練水平為之大變,將士們的體能水準有了質的提高,大大改善了觀海衛防區的精神麵貌。
將士們看向張明遠的眼光也變了,原先的敬仰之情或許如黃河之水滔滔不絕,而現在可能就如大海之水浪浪不斷,‘敬仰’終於邁向了‘崇敬’。
................
風平浪靜的日子不常有,波詭雲集的時刻隨時都會發生。
大明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數千餘倭寇自浙江登陸,浩浩蕩蕩向寧波府慈溪東南龍山所方向進犯。
據情報顯示,此次進犯龍山地區的倭寇共約三千餘人,且兵分兩路沿海灘登陸,而後,北路倭寇沿伏龍山進軍至龍山所,南路倭寇沿邱王玲攻擊向前。倭寇試采用兩麵夾擊的態勢,妄圖一舉殲滅龍山所的明軍,從而占領龍山所城,建立後勤補給基地,為後續大部隊的進犯奠定基礎,從而減少其登陸倭寇的傷亡。
浙江備倭都司立即向觀海衛示警,巡撫胡宗憲再與巡查東南的工部侍郎趙文華商量後,抽調萬餘兵力星夜趕往龍山地區參與圍殲,另抽調四個衛所軍隊趕往邱王玲支援。
觀海衛收到示警後,參將戚繼光立即征調五個衛所軍隊緊急開赴龍山地區準備接戰,而張明遠所在的龍山百戶所則就地構築工事,靜等後援部隊到來。
這是一場真正的戰役,它的狙擊對象隻有一個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