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的竹杖點在青石板上,一聲聲脆響像是敲在雲澤鎮的心口。她數著步子轉過第七個巷角時,鎮東染坊的黴味混著鐵鏽氣鑽進鼻腔——這是容婆婆教她的法子,閉著眼時,味道比人聲更誠實。
“滾出鎮子!妖女!“爛菜葉擦著耳畔飛過,桑榆握緊肩上包袱,裡頭老繡娘臨終塞給她的檀木匣子硌得鎖骨生疼。她忽然想起七歲那年,父親把她架在肩頭看霧祭大典,那時滿街飄的是艾草香,如今卻隻嗅得見鎮民袖口散出的陳年汗酸。
染坊的破木門被山風吹得吱呀作響,桑榆摸到門框上三道刀痕。這是父親帶她認過的標記,那年他握著她的手劃過木紋:“阿榆記住,這世上最利的刀刻不出繡針的紋路。“現在她的指尖撫過豁口,木刺紮進指腹,血珠滾下來,正落進門檻內。
“滴答。“
血落地的聲響在空蕩的染坊裡炸開一串回音。桑榆忽地僵住,這聲音不對。容婆婆說過,染缸區的回聲該是悶鈍的,可方才那聲脆得像銀針墜地。她攥著竹杖往聲源處探,杖頭撞上一截朽木,黴爛的碎屑簌簌落下。
有風從東南角漏進來,裹著絲若有若無的苦杏仁味。桑榆貼著牆根挪步,後腰忽然撞上硬物——是半傾的繡架,纏在上頭的破綢緞早結了蛛網。她摸索著解開包袱,檀木匣子哢嗒彈開的瞬間,某種尖銳的寒意刺進指尖。是繡針。
三百六十五根銀針在匣中列成北鬥狀,最末一根的針眼穿著半截血線。桑榆的指腹擦過針尖,舊記憶翻湧上來:父親總在寅時磨針,砂石蹭過銀器的聲響,比鎮西鐵匠鋪打更清脆。“叮——“
頭頂橫梁突然傳來金屬震顫聲,桑榆下意識揚手擲針。銀光閃過,梁上撲棱棱驚起一團黑影,接著是陶罐碎裂的脆響。她蹲身摸索,在潮濕的磚地上觸到幾粒圓滾滾的東西。
是樟木籽,浸過蓖麻油的。
桑榆把木籽攥在手心,後槽牙咬得發酸。當年繡莊大火前夜,庫房梁上也落過這樣的木籽。容婆婆說這是引火物,遇潮則脹,遇熱則燃。“阿榆。“
飄渺的呼喚驚得她汗毛倒豎。那聲音從西北角的染池傳來,分明是父親慣常喚她的調子。桑榆踉蹌著撲過去,竹杖戳進池底淤泥,腐臭的漿水濺上衣襟。她突然摸到池壁某處凹陷——是個“雲“字,和父親那枚從不離身的玉佩紋路一模一樣。“轟隆!“
驚雷劈開濃霧,電光透過破窗的瞬間,桑榆“看“見了染坊。不是用眼,而是雷電在銀針上折射出的光痕。三百六十五根針在檀木匣中嗡鳴,投在牆上的影子裡,有無數蝶翼在翕動。
瓦片突然嘩啦啦響成一片,桑榆仰起頭,聽見七步外有衣袂破風聲。那人呼吸又急又輕,像被掐住脖子的貓。
“誰?“她朝虛空發問,指間已扣住三根銀針。
回答她的是梁上飄落的灰絮,帶著焦苦味落在唇上。桑榆用舌尖輕舔,喉頭猛地發緊——這是燒過半截的桑皮紙,她六歲開蒙時,父親就用這種紙教她描繡樣。
雷聲再起時,染坊深處傳來一聲極輕的歎息:“桑家丫頭,莫要重蹈你爹的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