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
時至初秋,卯時還未全亮。
衛山城城門處,恰好換防時,一隊馬車走到門前,準備出城。
“停下!哪裡的車隊,停下檢查......”
趙環縱馬向前,也沒有下馬:
“我們是趙家車隊,昨日將貨物運抵,今日一早返回庸州。請軍爺放行。”
城尉一臉不悅,趾高氣揚就算了,就這樣騎在馬上說話,脖子抬得痛。
“下馬、下車!接受檢查!”
趙環略顯不喜,沉聲道:“我們是庸州趙家,城主府上我們也經常拜......”
“拜不拜那是你的事,到我這裡,就要按規矩辦事!”
“下車檢查!”
一群兵士聽見城尉嗬斥,紛紛端起槍棒圍了上來。
兩側的騎在馬上的行武握住刀柄,隨時準備抽刀。
“慢著!”
隻見為首的馬車內傳出一道響聲。
一名中年人,在趕車老叟的攙扶下,走下了馬車。
朝趙祥說道:“趙叔,按規矩辦事沒錯......”
“是少爺!”
“都下馬!”
趙祥一聲招呼,騎著馬的護衛紛紛翻身下馬。
趙祥也上前遞上一袋銀子:“軍爺莫怪,我們急著出城,這點孝敬,權當是請兄弟們喝茶賠罪了。”
城尉掂了掂,交給了身邊的兵卒後,像模像樣地在車隊裡轉了一圈。
“放行吧!”
“多謝軍爺。”
中年男子跳上馬車,站在車架前,四處張望一番,好似亮相一樣伸了一個懶腰後,又鑽進了馬車之中。
天邊麻麻亮,城外的農戶擔菜急著進城,樵夫將打好的柴挑在肩上,朝著城門口前行。
更有些獵戶,一早打了野味,還未進城,就被大戶人家的丫鬟、仆役,攔著買了下來。
“賣包子咯...”
“油炸鬼來一根!”
......
三五成群的小孩,跟著父母一早,做起了生意。
打鬨時還不停地唱著童謠:
“螢蟲提燈,燈照林深,
鏡中成影,影作二人。
三鬼索命,來世莫真。”
這個時候的城門口,如同一個小市場般熱鬨。
“店家,來倆饅頭。”
“好嘞......”
一樵夫將擔子放一邊,掏出幾枚銅板買了饅頭,一邊吃一邊說道:
“這幾個小孩唱得怪好嘞,這童謠以前怎麼沒聽過。”
賣包子的說道:“俺以前也沒聽過,今天也是第一次聽,確實好聽。”
“嗯......再來碗豆汁,噎住了。”
......
不久,城門處駛來一車隊,五騎在前,二三十騎分作兩側,護住中間的車隊。
“乖乖,這又是哪家的車隊,好生氣派?”
“趙家的唄...剛剛還看見趙家少爺就在那輛馬車上.....”
賣饅頭的低頭放好蒸屜說道:“命生得好,不乾人事,也有福享哦。”
樵夫將豆汁喝完,還了碗,笑著說了句‘謝謝’,便挑著一擔柴,朝著城門口走去。
腳下越走越利索,似乎肚子裡有倆饅頭,來了精神。
低頭甩著汗水,‘嘿咻嘿咻’的隻顧往前走。
卻在靠近城門,與車隊插肩而過時,腳下踩了石頭,身子一歪,朝馬車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