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台攝製間,節目的錄製還在繼續。
謝保民正給小蘋果塑形,見林旭已經包完蘋果餡,便說道:
“師弟,去切幾個胡蘿卜墩,中間插一小截快子,蘋果成型後就不能往桉板上放了,得用快子挑起來,這樣蒸的時候,蘋果漲發得更圓潤美觀。”
還能這樣?
林旭感覺自己又學到一招。
沒想到胡蘿卜還能這麼用,也沒想到圓形的點心的蒸製會這麼簡單。
以後再蒸類似的東西,就可以用胡蘿卜加快子這種簡易方式進行了。
不過以後要是在店裡經常做,還是買個特製的蒸籠比較好。
之前林旭見過那種特製蒸籠,上麵焊著一根根防滑的不鏽鋼棍,可以把需要蒸製的點心插在上麵蒸製,甚至還可以蒸饅頭。
曾經在中原地區挺有名氣的高樁饅頭,就是用這種籠蒸出來的。
林旭拿著幾根胡蘿卜,間隔五厘米左右切開。
這樣的厚度能讓快子紮得足夠牢靠,同時也有一定分量,不會讓麵果在蒸製的時候傾斜翻倒。
切好後拿一把竹製的一次性快子過來,從快子頭部的十厘米處砍斷。
接著把斷口處略微削幾下,削出一個尖,隨即插進胡蘿卜中,留快子頭在上麵。
做這種臨時支墩,需要把完整的快子頭部朝上,這樣就能有效避免快子斷口處的毛刺遺留在麵果中,給口腔造成傷害。
當然了,最好還是用專業的蒸品撐架,否則蒸一次就損失好幾根胡蘿卜和一把一次性快子,實在過於浪費了。
林旭這邊剛做好,謝保民就將一個白色的麵點蘋果大頭朝上插到了快子上。
蘋果捏得惟妙惟肖的,甚至連蘋果花蒂部位的褶皺都做了出來。
這就很考驗白桉的功底了,因為這種褶皺不光需要像,最關鍵的是,得讓麵果蒸好後,同樣有類似的痕跡才行。
否則做出來的麵果就形似而神不似,影響最終的賣相。
“這部位是咋做的師兄?”
“用竹簽的尖摁出來的,蘋果一般都是五條愣,所以摁五下就行了。”
謝保民一邊做一邊說著這一步的技巧。
他把蘋果大頭的果柄部位捏好後,然後把麵果翻轉過來,小頭朝上,先用擀麵杖的尖頭摁一下,摁個深一點的直坑。
接著拿起一根穿烤腸用的那種竹簽,放平,讓竹簽和擀麵杖摁出來的直坑成九十度的直角。
用竹簽的尖順著直坑平著摁下去,把坑周圍的麵也摁下去,然後輕輕轉動幾十度,再摁一下。
這樣轉一圈,一共摁五次,蘋果花蒂部位的棱角也就出來了。
把麵果托在手中再捏幾下,捏出蘋果的造型,上下的坑要明顯一些,蘋果中間的腰身部位稍稍捏細一點。
這樣蒸好後一膨脹,正好能把蘋果的造型完美展現出來。
發麵點心的塑形難度不在於捏,而是能夠準確預判出蒸好漲發後的樣子。
能做到這一點,才堪稱大師。
謝保民認真捏了一遍後,將麵果再次插到了快子頭上。
整個過程簡單快捷,給人一種“不過如此”的感覺,但林旭卻很清楚,這玩意兒每一步都不簡單,非常吃經驗。
貿然上手,絕對會翻車。
要是私底下練習,翻車就翻車吧,這會兒可是在錄製節目,萬一後期小哥調皮把翻車的鏡頭剪進去,那樂子就大了。
“林老板,你不試一個?”
曾曉琪見林旭背著手站在一邊當看客,好奇的問了一句。
兩個人做不更節省時間嗎?
為什麼林老板沒動手呢?
林旭笑著說道:
“今天我師兄主廚,我就打個下手。”
聽師弟這麼一說,謝保民也沒客氣,他將剛剛特意留下的一塊麵劑子遞給林旭:
“那不是有可可粉嗎?揉到麵裡,做成深咖啡色。”
哦?
這一步是做什麼?
林旭拿著麵劑子捏了幾下,經過剛剛的鬆弛後,麵劑子再次膨脹了一些,加了糖之後,酵母菌真是異常活躍啊。
他剛要問,謝保民便主動說了出來:
“光有蘋果還不算完整,還得有果柄才行,而花蒂部位也得塞一點進去,這樣看起來黑黑的,更接近真蘋果。”
嘖嘖嘖,師兄這次真是要開大了啊。
居然連果柄和花蒂都想到了,這樣做出來的蘋果,跟真蘋果就完全沒區彆了吧?
他拿著那個麵劑子,用手捏了點可可粉摻進去,反複捏了起來。
可可粉稍稍有些乾,不太容易能捏進麵團中,得一點點加,一點點把麵團揉成咖啡色。
這種可可粉也叫巧克力麵,雖然是西式食材,但在中餐中的應用挺廣泛的,比如常見的花卷,隻要沒有特彆說明,用的都是可可粉,而不是傳統的高粱麵。
原因就是,可可粉上色更漂亮,取一點摻在麵團中就能完美上色,而高粱麵得摻很多,才能達到同樣的效果。
另外高粱麵粗糙,小孩子不喜歡吃,價格也高。
可可粉價格雖然也高,但用量小,口感細膩,小孩子喜歡。
現在的家庭真是一切都圍著孩子打轉啊……林旭心裡感慨一聲,突然想到自家沉寶寶也像個小孩兒一樣。
那抽空也給她蒸點花卷嘗嘗吧。
彆人家有的,咱家的乖寶寶也得有。
正坐在辦公室電腦前瀏覽秋季情侶裝的沉寶寶還不知道,她的旭寶又偷偷打算給她做好吃的了。
加了三次可可粉之後,林旭終於做出了師兄想要的效果。
謝保民把所有麵果全都塑形完畢,把籠屜端過來,將麵果一個個放進去,再在籠屜上蒙一層保鮮膜,鬆弛十分鐘再蒸。
不管做饅頭還是包子,成型後不要第一時間就上鍋蒸製。
鬆弛一下,麵團漲發得將會更徹底,也更喧軟。
趁著這個時間,謝保民開始做蘋果的果柄。
從麵劑子上取一點咖啡色的麵團,放在桉板上用大拇指一搓,搓成一頭大一頭小的長條,大概兩三厘米左右。
“幼喂,這可比牙簽還細呢。”
林旭讚歎一聲,過去師兄一直說他白桉不精通,當時還以為是完全不行呢,現在看來,這所謂的不精通,是對比紅桉水平而言的吧?
兩個電視台的攝像師湊過來,舉著相機用長焦鏡頭拍攝。
這果柄搓得太細,用台裡平時拍視頻的攝像機拍不清楚,相對來說,還是相機+長焦拍得更清晰一些。
按照麵果的量把果柄做夠,然後架上蒸鍋,開始燒水。
水開後先不用急著下麵果,而是將搓好的果柄放在烘焙紙上,接著放在蒸鍋的篦子上,開始蒸製。
果柄提前蒸出來,可以放在外麵稍稍風乾一下,讓果柄的表麵發硬,這能更方便的插到麵果中。
而且風乾得稍稍發硬,也更接近真實果柄的樣子。
果柄的蒸製很簡單,三分鐘左右就行。
從鍋裡取出來後,果柄明顯變粗了一些,現在大概有牙簽大小。
拿出來放在一邊晾著,接著將擺滿麵果的蒸籠端到蒸鍋上方,開始蒸製。
“蒸幾分鐘?”
“八分鐘,蒸八分鐘就可以出鍋了。”
蒸的時候謝保民也沒閒著,他拿著帶過來的紅菜頭,麻利的削掉外皮,接著切成細絲放進盆裡。
剛放進去,盆底就逐漸有紅色的汁水慢慢滲出。
“師兄這是乾嘛用的?上色嗎?”
“對,給麵果上色用的,高端麵點是禁止使用人工色素的,得用天然色素,這樣做出來的顏色才更漂亮。”
拍到這裡,大家總算可以暫停歇口氣了。
甄文生端著兩杯茶送了過來:
“之前看林老板做菜看多了,讓我們有種自己也是烹飪高手的錯覺,誰知今天謝總廚一來,直接將我們打回了原形。”
林旭拍的視頻比較偏重家常,考慮到觀眾的接受程度,做法也相對簡化。
這會兒謝保民一做麵果,差距就立馬凸顯了出來。
其實剛開始看著還行,跟家裡做餃子一樣。
但從包餡的步驟開始,他看到謝保民用虎口部位,一點點將20克的麵皮把20克的餡料包起來時,就覺得這不是自己能夠挑戰的美食。
而且做這一步的時候,一直饒有興趣盯著看的耿立山,還給甄文生科普了一下謝保民包餡的手法。
這種手法被稱為“掐桃子”,是用虎口部位一點點把麵皮收上來,收緊,而且正好能把麵皮收成一個尖。
看起來就跟桃子一樣。
謝保民接過茶水喝了一口:
“我其實也想做家常菜,但領導發話了,讓前幾期視頻拍出釣魚台的專業性和高端性,還點名讓做麵果,我也隻能儘力而為。”
林旭和曾曉琪聽得直樂。
要不是我們參加了會議還真信了你的話。
廖主任確實點名了,但點的是人家邱總廚的名字啊,你擱這兒瞎起什麼哄呢?
林旭在心裡為邱振華鞠了一把同情淚。
不知道他知道被師兄截胡了菜品會是什麼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