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上包房裡。
等陳燕把所有人的銀絲鮓湯全都盛好後,大家這才端起碗,用小勺子舀起一小勺送進嘴裡。
然後,所有人都愣住了。
“這味道,這口感,不愧是銀絲鮓湯啊!”
“一口下去,仿佛回到了古代那些文人雅士的宴席上。”
“也難怪唐宋那些大家不斷的寫詩讚美呢。”
“這鮮美的滋味,確實值得寫詩寫文章讚歎。”
“嘗了這口湯,總算明白孫月娥為什麼會抱怨了,這裡麵頭發絲兒一樣的魚絲得一刀一刀切出來,得多費勁啊。”
“這家店的老板真是好手藝!”
“……”
讚歎聲不絕於耳,大家又品嘗兩口,話題從銀絲鮓湯轉到了鮓上。
任崇墨說道:
“唐朝時候,鮓是王公貴族享用的美食,當時的文人隻有參加那些高門大戶的宴席才能品嘗到,詩句中多見奉承;宋朝就成了文人雅士的專享,多用鮓來形容心情,到了元明年代,成了落魄書生的專享,可見美食一直是自上而下發展的。”
耿立山一針見血的點評道:
“王公貴族都是暫時的,文人雅士也逃不過時局動蕩,隻有流落到民間,美食才能得以流傳。”
許教授問道:
“立山先生是美食大家,這道鮓湯確實是失傳餐品嗎?”
耿立山嘗了口湯,點頭說道:
“銀絲鮓湯確實已經失傳,這道湯需要用高湯烹製,光這一點就限製了在民間的發展。不過鮓現在還是有的。”
見大家有些疑惑,耿立山給大家介紹了一下現今還保留鮓類食材的地方。
基本上兩湖兩廣以及雲貴川地區,都有用鮓保存食材的傳統。
不過鮓的做法已經根據當地特征做了很大改變,跟書中記載的完全不同。
美食嘛,一直都在向前發展的。
八十年代那會兒,誰能想到川菜會在短短幾十年內,從百菜百味發展成麻辣味一家獨大的局麵呢?
樓下廚房裡,原本打算把湯廢物利用一下的林旭,看著空空如也的湯盆笑著說道:
“這是涮魚絲的湯,你們不覺得鹹嗎?”
魏乾說道:
“鹹是鹹了點,但好喝啊!”
“回頭再做幾條魚唄,這吃著挺過癮的。”
“就是,這道湯可以當成咱店裡的高端菜品出售了,有典故味道也好,顧客們肯定搶著想嘗嘗味道。”
林旭說道:
“現在不是做魚鮓的好時節,需要到農曆四五月份用荷葉做,那個味道才更香呢。”
說完,他衝車仔吩咐道:
“回頭再買些鯉魚草魚和鮁魚吧,用這幾種魚再做點魚鮓。”
“好嘞老板。”
吩咐完這事兒,林旭離開廚房,去了烤鴨爐那邊。
打開烤爐的門,一股好聞的鮮香味立馬飄了出來。
“哇,裡麵烤了什麼呀,味道好好聞。”
林旭扭臉,看到沉寶寶在身後,便說道:
“我切了一些醃魚,用微火烘烤了半個小時,現在看看咋樣了,你想嘗嘗嗎?”
“當然想啦,我剛剛都沒吃午飯,就想嘗嘗你的手藝呢,看我多支持你的工作,你是不是要嘉獎一下?”
林旭笑著將烤架上吊著的烤網端了出來。
上麵原本鋪著的白色魚片,此時全都被烤成了金黃色,散發著迷人的香味,這味道有魚肉的鮮味,也有發酵後特有的鹹香味。
總之,很好聞,也很饞人。
他捏起一片吹了吹,撕下一條送進了嘴裡。
經過炭火烤製後,魚肉的口感更加勁道了,但又不像魚乾那樣毫無水分,而是勁道中帶著些許鮮嫩。
 本章未完!
第344章不愧是被古人寫詩讚歎的美味啊!魚鮓的批量做法!
鮮嫩中又帶著醃魚特有的鹹鮮。
這種味道再加上果木炭烤製後帶來的特殊芬芳,使得魚肉的口感和味道都達到了一種很曼妙的境界。
好吃!
他又撕下一塊,剛要再嘗嘗味道,卻被沉寶寶給搶了去。
“小心點,燙。”
“哇,好吃好吃,這魚烤一下居然這麼美味啊,又香又鮮又勁道,感覺比小魚乾還美味呢。”
這就是發酵的好處。
能夠讓食材獲得更加純粹的鮮味。
沉寶寶吃完一條後將林旭手中這塊拿了過去:
“吃得我好想謔啤酒……連我都想喝酒,彆人肯定會更想了,旭寶,要不咱在店裡上新吧,這麼烤一盤,就叫古法烤魚,你覺得咋樣?”
林旭原本想說彆搗亂了。
但轉念一想,店裡確實缺少一種烤製類的下酒菜。
這種魚鮓的製作不算太麻煩,完全可以批量生產。
比如把魚用糯米飯包裹起來,再弄個大號的竹簍,一層魚一層稻草的放進去,再放到一個溫暖的地方,幾天後魚鮓就正式做好。
完全能供應店裡的使用。
想到這裡,林旭摟著沉寶寶親了一口:
“謝謝你的提醒,下午我就開始做魚鮓,等做好了咱就在店裡開賣,這種魚是餐飲中的一個空白,咱沒理由不掙這錢。”
說完,他便提著烤盤去了廚房,準備裝一盤送到樓上,順便讓大家都嘗嘗。
正在吃魚的沉寶寶:?????
“你給我站住!親完我就跑,你跑得了嗎?”
這丫頭湊過來,愣是摟著脖子親了兩下,這才放過了哭笑不得的林旭。
烤好的魚收縮,加上魚身體的構造問題,形成了一個個逗號的造型,林旭將這些魚肉擺放在盤子裡,逗號的尖朝外,魚肉在裡麵,形成一個火輪的造型。
最後切幾片白蘿卜,做成蘭花的造型擺在盤子中間,簡單做了造型,就讓服務員上菜去了。
至於剩下的,直接分成兩份,一份留在廚房讓大家品嘗,另一份則端出去,給想謔啤酒的沉寶寶品嘗。
順便也讓舒雲她們嘗嘗,畢竟以後要上這種古法烤魚了嘛,讓大家都品嘗一下,方便給顧客們介紹。
樓上包房裡。
正在喝酒的教授們見到端上來的烤魚鮓,興致完全被調動了起來。
田清瀾嘗了一口笑著說道:
“怪不得王維在詩句中說“江鄉鯖鮓不寄來,秦人湯餅那堪許”,之前讀的時候總是好奇,究竟多美味的魚鮓,才會讓老陝吃不下麵條,今天一嘗才知道,味道確實鹹香美味,吃慣了還真離不開呢。”
許教授端著花凋酒抿了一口:
“唐朝人對魚鮓真是愛到了骨子裡,比如皮日休就寫過“竹葉飲為甘露色,蓮花鮓作肉芝香”的詩句,白居易也寫過“就荷葉上包魚鮓,當石渠中浸酒瓶”,聽起來就好愜意。”
任崇墨說道:
“大夏天的用荷葉盛著烤魚,配上水渠中的冰鎮酒,確實很愜意。不過我更喜歡馬致遠在《南呂·金字經》中寫的“絮飛飄白雪,鮓香荷葉風”,柳絮漫天飛的時節,一個落魄文人提著剛買的鮓回家吃飯,那輕快的心情躍然紙上。”
聽著大家對古詩詞這麼信手拈來,坐在門口的陳燕覺得自己讀了個假碩士。
教授們的知識真夠淵博的啊,連一些冷門詩詞都記這麼清楚。
然而,淵博的是他們,我隻覺得好吃……陳總咬了一口烤魚,越吃越覺得美味,尤其是那勁道的口感和表麵的焦香味,讓人不由自主就想端起酒杯抿一口。
可惜小警察出差還沒回來,不然端一盤擺餐桌上,他肯定吃得滿嘴流油。
也不知道他出差忙什麼……快回來吧,還等(本章未完!
第344章不愧是被古人寫詩讚歎的美味啊!魚鮓的批量做法!
著向你自首呢,再不回來我可就畏罪潛逃了呀!
正胡思亂想著,旁邊的田清瀾說道:
“小陳要是喜歡這種場合,以後聚會還喊上你,現在的年輕人肯學這些的不多了,都喜歡快餐文化,傳統文化忘得一乾二淨。”
我也忘了一乾二淨呀……陳燕笑著說道:
“好啊好啊,不會打攪大家吧?”
“不會不會,我們巴不得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與這種聊天呢。”
丈夫自打不能開講座就閒了下來,而一閒就生悶氣,田清瀾覺得要是能請一群年輕人經常聊天,應該會好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