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吐蜜的製作步驟是什麼?」
沉佳悅在手機上輸入這個問題後,立馬出現了很多這道麵點的做法索引,有文字版,有視頻版,還有各種做法的優劣討論。
這讓原本就有些手足無措的廚房小白頓時慌了神:
「我就是找個做法而已,咋這麼麻煩呢?」
原本就不太精通,這一下子又蹦出一堆做法,讓某個興致衝衝的想要偷偷創造美食的寶寶,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無奈之下,她隻得一個個做法查看起來,尋找適合自己的。
先看第一個做法。
這款蛤蟆吐蜜需要的配料是中筋麵粉、紅豆沙、泡打粉、老麵……
老麵?
這是什麼東東?
家裡好像沒有誒,Pass!
她滑動一下頁麵,開始查看第二種做法。
這款做法相對更詳細一些,需要用的配料為中筋麵粉、紅小豆、白砂糖、泡打粉、酵母粉、蘇打粉、白芝麻。
看完,配料表,開始看做法。
第一步,把紅小豆浸泡一夜。
納尼?浸泡一夜?
Pass!Pass!Pass!
我需要是是給旭寶驚喜,光浸泡都需要一夜,還驚個屁啊,驚嚇還差不多。
她翻看這些做法時,外麵餐椅上蹲著的墩墩愉悅的搖了搖尾巴。
媽咪呀,本喵好不容易有個家,你還是彆亂折騰了,省得把家炸沒。
小家夥故意使壞,讓沉佳悅找不到相對簡單的做法。
趁著媽咪開始查看第三種做法時,小家夥快速上樓,來到書房門口,兩條後腿同時用力,身體高高躍起,兩隻爪子正好扒到書房門的橫把手上。
在自重的作用下,門把手被扭動。
「啪嗒」一聲,門鎖開了,而且隨著力量的慣性,書房門被打開,小家夥幾乎吊著門把手進了屋子。
正在剪輯視頻的林旭扭過臉,見到墩墩進來,好奇的摘下耳機問道:
「怎麼了寶貝?咋不在樓下看電視了?」
「伊伊呀~~喵!
!
」
林旭:?????????
能說普通話嗎?
小家夥跑過來,叼著林旭的褲腿便往外拖,這讓林旭心裡一咯噔,什麼情況,寶寶不會出事兒了吧?
他站起來,扔掉手中的耳機就向外麵走去,墩墩立馬鬆開褲腿,小跑著在前麵帶路。
它這情況,讓林旭心裡一慌,不由加快了腳步。
到了樓梯口,剛要衝下去,墩墩卻一反常態,不僅減速了,還故意輕手輕腳的下樓,那高抬腿輕放腳的樣子,跟貓和老鼠中湯姆埋伏傑瑞的步伐完全一致。
林旭這下有些看不懂了。
不過小家夥這幅表現,應該沒啥大事兒。
林旭認真想了想,難道是乖寶寶又偷偷要做美食了,所以墩墩擔心出事兒,才上樓來告狀了?
想想還真有這個可能。
畢竟自家乖寶寶可完全符合「初生牛犢不怕虎,抄起食材就猛煮」的廚房小白人設,造成廚房事故的,也都是這類人居多。
見到墩墩輕手輕腳的下樓,林旭也放慢了步伐。
這會兒沒聽到灶具的聲響,也沒打開煙機,甚至連切菜之類的聲音也沒有,應該剛準備開始。
父子倆輕手輕腳的來到樓下,林旭來到廚房門口,才看到裡麵已經擺上了麵粉、紅豆沙等食材。
果然猜中了,這丫頭就是要搞事。
不
過現在,沉佳悅卻沒有動手,而是在碰手機,一邊看還一邊都囔著什麼。
這是在乾嘛呢?
墩墩衝林旭使了個眼色,隨即跳起來,將餐桌旁邊空了的垃圾桶推倒,一溜煙跑著去了客廳。
垃圾桶倒地的聲音把沉佳悅嚇了一跳,她扭臉看到林旭,當即露出了不好意思的表情:
「呀呀呀,你怎麼下來啦?我給你準備的驚喜還沒開始呢……」
林旭彎腰將垃圾桶扶好,扭臉看了眼已經趴在沙發上繼續看電視的墩墩,覺得這小家夥肯定是懶得在廚房門口守,所以才上樓把自己喊了下來。
而它不願意守在廚房的原因,也不是因為彆的,大概率是看到用的食材沒有肉,不是它的菜。
這小家夥真是越來越聰明了,甚至還學會了人類的偷女乾耍滑。
林旭走進廚房,看著沉佳悅問道:
「你這大張旗鼓的,準備做什麼呢?」
「蛤蟆吐蜜呀,我看網上說好簡單,就想做出來給你個驚喜,結果沒想到還沒開始,就被你抓了個現行。」
要怪就怪你兒子吧。
林旭在心裡感歎一聲,隨即說道:
「我原本想剪輯完視頻再給你做的,這麼著急吃啊?」
沉佳悅張了張嘴:
「也不是很著急,就是有了這個念頭,不吃的話心裡一直抓撓。」
一聽這話,林旭便說道:
「這樣吧,你去樓上剪輯視頻,我在下麵做蛤蟆吐蜜……這個名字起得真是,典型的燕京風格。」
過去的燕京人取名,真沒什麼文化可言。
比如驢打滾兒,比如蛤蟆吐蜜,還有炸咯吱、燉吊子、盆裡蹦、炸灌腸、芥末墩兒、羊眼包子等名字,剛開始都讓人有種摸不清頭腦的感覺。
完全就是怎麼俗氣怎麼來。
沉佳悅一聽兩人交換工作,立馬答應了:
「那就交換吧,我上樓剪視頻,你把蛤蟆吐蜜做出來,一定要吐蜜喲,不吐蜜的蛤蟆吐蜜吃起來沒靈魂。」
林旭笑了笑:
「好吃就行了,還在乎啥靈魂啊,趕緊去吧,等你剪輯完成,我這邊也差不多把蛤蟆吐蜜做好了。」
「好噠,本寶寶去也!」
沉佳悅滿懷欣喜的上樓了,順便又在群裡裝了一波:
「等會兒要吃蛤蟆吐蜜啦,哈哈哈哈,我要把小時候想吃卻吃不起的小吃,全都吃一遍!」
林旭用積分兌換了蛤蟆吐蜜的做法後,便開始動手製作。
蛤蟆吐蜜是京津地區的名小吃,說是蛤蟆,其實就是包了豆沙餡的發麵芝麻餅。
芝麻餅在烤的過程中會漲發,而最外表的麵皮已經烤焦,所以漲發的麵皮隻能頂著將豆沙餡兒往外頂,最終導致麵餅裂開,裡麵的豆沙餡湧出來。
裂開的麵餅跟蛤蟆嘴一樣,所以被成為蛤蟆,而裡麵的豆沙餡兒散發著香甜味兒,因而得名蛤蟆吐蜜。
這道美食因為名字比較接地氣,導致很多外地人光聽名字就避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