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征程_我在黑心工廠上班那幾年_线上阅读小说网 

新的征程(1 / 2)

元旦過後的第一個工作日,楊誌強早早來到互助社新辦公室。玻璃門上“工友互助社“四個字在晨光中閃閃發亮,他掏出鑰匙時,手指被凍得有些發僵。深圳的冬天雖然不下雪,但濕冷的空氣依然刺骨。

推開門,暖氣撲麵而來。林曉雯已經在了,正對著電腦劈裡啪啦地打字,桌上放著一杯冒著熱氣的花茶。

“這麼早?“楊誌強搓著手走過去。

林曉雯頭也不抬:“昨晚張教授發郵件說,有個勞務派遣維權的全國性研討會邀請我們參加。“她轉過電腦屏幕,“在北京,下個月。“

楊誌強瞪大眼睛:“全國性的?我們這種小機構也能去?“

“小機構?“林曉雯推了推眼鏡,嘴角上揚,“我們現在可是""勞務派遣維權實踐典型案例""。“

老趙推門進來,帶進一股寒氣。他手裡拿著厚厚一疊文件:“好消息!勞動局準備把我們處理的幾個案子編成維權手冊!“

辦公室裡頓時熱鬨起來。陸續到來的誌願者們圍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討論著這些好消息。楊誌強站在人群中央,胸口湧動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溫暖。一年前,他們還是幾個為自身權益掙紮的普通工人;如今,他們的聲音正在被更多人聽到。

“彆高興太早,“老趙拍拍手,“勞動局還給了個任務——要我們在春節前完成工業區勞務派遣用工狀況調研。“

辦公室裡安靜下來。這個任務可不簡單,工業區有上百家企業,勞務派遣工數以萬計。

“我們人手不夠啊。“負責接待的小張愁眉苦臉地說。

楊誌強沉思片刻:“找大學生誌願者幫忙怎麼樣?張教授那邊應該能協調。“

林曉雯已經在電腦上調出聯係人列表:“我這就聯係。還可以發動工友中的積極分子,培訓他們做基礎數據收集。“

計劃很快成型:大學生負責企業走訪和問卷發放;互助社成員負責重點案例深度訪談;工友誌願者則協助聯係受訪對象。

“記住,“楊誌強在分工會議上強調,“我們不是來找麻煩的,是幫助企業和工人建立更和諧的勞動關係。“

調研工作比預想的順利。令他們意外的是,不少企業HR對調研表現出了積極配合的態度。

“其實我們也頭疼勞務派遣公司的貓膩。“一家電子廠的人事經理坦言,“出了問題,工人找我們鬨,實際責任在派遣公司,最後兩頭不討好。“

調研中,他們發現了一個新趨勢: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嘗試“勞務外包“替代“勞務派遣“。雖然隻是一字之差,但法律關係完全不同。

“這算不算規避法律?“大學生誌願者小王困惑地問。

林曉雯翻著勞動法條文:“要看具體操作。合法外包是允許的,但如果是假外包真派遣,就屬於違法。“

調研進行到第二周,他們發現了一個典型案例:某科技公司將整個保潔部門“外包“給一家物業公司,但實際管理完全由科技公司負責,連考勤都用同一套係統。

“這就是典型的""假外包真派遣""。“楊誌強指著收集到的證據說,“工人權益更沒保障了。“

老趙抽著煙,眉頭緊鎖:“老把戲換新花樣啊。得想個辦法應對。“

當晚,互助社召開緊急會議。大家一致認為,必須儘快普及這種新型侵權模式的特征和危害。

“光發傳單不夠,“林曉雯咬著筆帽,“得搞點更直觀的。“

楊誌強靈光一閃:“拍個短視頻怎麼樣?用真實案例改編,在工人集中的地方播放。“

這個提議得到一致讚同。恰好誌願者中有個學影視專業的大學生小劉,自告奮勇擔綱導演。

拍攝過程充滿樂趣和挑戰。老趙扮演黑心企業主管,誇張的表演常常引發笑場;林曉雯則負責劇本,把法律條文轉化成通俗易懂的對話;楊誌強客串維權顧問,指導“受害工人“如何收集證據。

“停!趙叔,你說""這都是合法操作""時不要太得意,要裝出一本正經的樣子。“小劉導演認真地指導著。

“這樣?“老趙板起臉,活像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

“完美!“

拍攝持續了三個周末。最終剪輯完成的視頻隻有十五分鐘,但生動揭露了“假外包“的種種特征和維權要點。首映式在工業區廣場舉行,吸引了數百名工人圍觀。

“太真實了!“一個中年女工邊看邊擦眼淚,“我們廠就這樣,說是外包,其實什麼都得聽廠裡安排。“

視頻結尾,屏幕上打出互助社的聯係方式和維權熱線。放映結束,現場響起熱烈掌聲。

更令人驚喜的是,有媒體記者聞訊而來。第二天,《工人日報》刊登了題為《勞務“假外包“成侵權新套路,工友互助社拍視頻普法》的報道。

視頻在網絡上迅速傳播,點擊量很快突破十萬。勞動局打來電話,要將視頻作為普法材料下發各企業;總工會則邀請他們去給基層工會乾部做培訓。

“我們是不是太出風頭了?“一天晚上加班時,楊誌強突然問。

林曉雯從文件中抬起頭:“怎麼,害怕了?“

“不是...“楊誌強望向窗外,“我在想,我們最初隻是為了討回被克扣的工資...“

老趙推門進來,正好聽到這句:“小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既然點了這把火,就得負責燒下去。“

春節前夕,調研報告終於完成。厚達兩百頁的報告詳細記錄了工業區勞務用工現狀,分析了七大典型問題,並提出了十條建議。

勞動局專門為報告舉行了發布會。楊誌強作為代表發言時,手心裡全是汗。台下坐著政府官員、學者、企業代表和媒體記者,閃光燈晃得他眼花。

“...勞務派遣本應是補充用工形式,但在某些行業卻成了主流。“他照著準備好的稿子念道,聲音越來越穩,“這不僅損害工人權益,也破壞了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發布會後,一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走過來遞上名片:“楊先生,我是華創電子的HRD。貴機構的報告很有見地,不知能否請你們給我們管理層做個培訓?“

這隻是一個開始。隨後幾天,陸續有五家企業發出類似邀請。最讓他們意外的是,其中兩家正是當初他們維權時百般阻撓的企業類型。

“太陽打西邊出來了?“老趙叼著煙,一臉不可思議。

林曉雯翻看著邀請函:“可能是真的意識到了問題,也可能隻是公關策略。“

“不管動機如何,都是宣傳勞動法治的好機會。“楊誌強說,“但我們要堅持原則——培訓內容必須真實全麵,不能變成企業的遮羞布。“

他們精心設計了針對企業管理層的培訓課程,不僅闡述法律風險,更強調合規用工的長遠利益。課程名稱就叫《合規創造價值》。

盛夏的陽光炙烤著工業區的柏油馬路,熱浪扭曲了遠處的景象。楊誌強站在“工友互助社“新辦公室的窗前,望著樓下匆匆走過的工人們,額頭上滲出細密的汗珠。新辦公室位於工業區服務中心三樓,雖然隻有六十多平米,但比起之前的倉庫已經好了太多。

“空調遙控器在哪?“林曉雯的聲音從文件櫃後麵傳來,“熱死人了。“

楊誌強從抽屜裡找出遙控器遞過去:“剛搬進來,什麼都找不到。“

冷氣很快充滿房間,兩人坐在嶄新的辦公桌前,開始整理從舊辦公室搬來的資料。牆上掛著那麵“工友之家&bp;維權先鋒“的錦旗,在雪白的牆壁映襯下格外醒目。

“注冊材料都準備好了嗎?“楊誌強把一摞文件夾放進櫃子。

林曉雯推了推眼鏡:“張教授幫忙審核過了,就差最後簽字。“她拿出一份表格,“基金會要求我們提供詳細的項目計劃書。“

楊誌強接過表格,眉頭微皺:“這麼多要求?“

“畢竟是要長期資助我們。“林曉雯打開電腦,“我列了個大綱,你看看。“

屏幕上是一份詳儘的規劃:工人權益熱線、企業合規谘詢、勞動法培訓課程...每個項目都有明確的目標人群、實施步驟和預期成果。

“太專業了!“楊誌強讚歎道,“你什麼時候做的?“

“昨晚熬了個通宵。“林曉雯揉了揉發紅的眼睛,“既然要正規化,就得拿出專業態度。“

正說著,辦公室門被推開,老趙風風火火地闖進來:“好消息!勞動局要把我們那個勞務派遣調研報告印成手冊!“

“真的?“楊誌強跳起來,“什麼時候?“

“下個月。“老趙抹了把汗,“劉監察員說,要發到各個企業去。“他環顧四周,“這辦公室不錯啊,比原來那個倉庫強多了。“

三人相視而笑。是啊,從陰暗潮濕的倉庫到明亮的辦公室,從幾個人的小團體到即將注冊的正規組織,這一路走來,每一步都充滿艱辛,卻也收獲滿滿。

注冊前的準備工作繁瑣而細致。除了基金會要求的項目計劃,他們還需要製定章程、選舉理事會、建立財務製度...這些對幾個普通工人出身的年輕人來說,都是全新的挑戰。

幸好有張教授的團隊幫忙。每周三下午,法律係的研究生都會來辦公室,手把手教他們如何填寫各種表格,如何製定規章製度。

“社會組織也要像企業一樣規範管理。“負責指導的研究生小陳說,“特彆是財務透明很重要。“

王麗主動請纓負責財務工作。這個曾經膽小怕事的女孩,如今已經能夠自信地向大家解釋預算表上的每一個數字。

“我們第一年的運營成本預計28萬,“她指著投影儀上的圖表,“其中60%來自基金會資助,30%靠服務收入,還有10%是零星捐贈。“

楊誌強看著侃侃而談的王麗,心中感慨萬千。一年前,她還是個被公司威脅就倉皇逃回老家的普通文員;如今,她已經成長為能夠獨當一麵的財務主管。

“關於人員編製,“林曉雯接過話題,“我們計劃招聘兩名專職人員,其餘靠誌願者支撐。“

會議持續到晚上八點。散會後,楊誌強主動留下來整理資料。窗外,工業區的燈光次第亮起,照亮了夜歸工人們的路。

手機震動起來,是李師傅發來的消息:“小楊,我兒子大專畢業了,學的是勞動保障專業,能去你們那兒實習嗎?“

楊誌強立刻回複:“當然歡迎!我們正缺專業人才。“

放下手機,他走到窗前,深深吸了口氣。新鮮血液的加入,意味著他們的隊伍正在壯大,也意味著那份責任越來越重。

注冊前的最後一個周末,互助社全體成員來到辦公室,進行大掃除和布置。小李——李師傅的兒子——也來幫忙。這個靦腆的年輕人話不多,但乾活特彆認真。

“小李,把那個文件櫃再往左挪一點。“老趙指揮著,“對,就這樣!“

林曉雯和幾個女誌願者在貼牆上的宣傳畫;楊誌強則負責調試新買的電腦和打印機。小小的辦公室很快變得井井有條,充滿生氣。

“越來越像個正經機構了。“老趙滿意地環顧四周,點了支煙。

“趙叔,室內不能吸煙。“林曉雯提醒道。

老趙訕訕地掐滅煙頭:“規矩真多...“

大家都笑了。是啊,要成為正規組織,就得遵守各種規章製度,這對習慣了自由散漫的他們來說,確實需要適應。

中午,大家圍在一起吃盒飯。小李鼓起勇氣問:“楊叔,你們當初是怎麼想起做這個的?“

飯桌上一時安靜下來。楊誌強放下筷子,目光掃過每個人的臉:“很簡單,就是不甘心被欺負。“他簡略地講了在鑫輝電子的經曆,“後來發現,像我們這樣的工人太多了,總得有人站出來。“

“我爸爸常說,要不是你們幫忙,他一輩子都不知道自己被克扣了那麼多錢。“小李的眼睛閃閃發亮,“所以我選專業時就報了勞動保障。“

老趙拍拍小李的肩膀:“好小子,有出息!比你爸強。“

歡笑聲中,楊誌強注意到林曉雯若有所思的樣子。飯後,他悄悄問她:“怎麼了?“

“我在想,“林曉雯輕聲說,“我們是不是該記錄下這些故事?成立一個案例庫什麼的。“

“好主意!“楊誌強眼睛一亮,“不僅可以用於培訓,還能讓更多人知道工人的真實處境。“

兩人立即著手規劃,決定在注冊後啟動“工友故事“項目,收集整理工人們的維權經曆。這些鮮活的案例,比乾巴巴的法條更有說服力。


最新小说: 殺生道果 橫濱像素模擬器 被逼替嫁傻王,嫡女怒卸戎裝殺瘋了 愉悅精靈就變強?那不當訓練家了 八零軍婚甜蜜蜜,前夫後悔火葬場 遮天之楚天帝 淩晨三點,車站前的地雷係 女俠們的香裙 雪霧王座 知青腰軟撩人,三天被糙漢寵成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