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喬梁、王浩你們要不要一塊。”王偉兵朝著兩人問道。
“王偉兵,趕緊走了。”跟王偉兵相熟的知青叫他。
“你去忙吧,我們在這裡看看。”王浩拒絕王偉兵想要同行的邀請。
這時,馮玉找了過來,從身後走來,拍了拍曲喬梁的左肩,“喬梁。”然後躲到右邊,隨後故作可愛的來了一聲,“喬梁我在這。”
這一番做作的表現並沒有引起曲喬梁的注意。
曲喬梁看了看馮玉周圍,然後問道:“薑柔呢,怎麼沒有跟你一塊過來嗎?”
馮玉一聽這話,頓時就不高興了,臉一下就拉胯了。
“喬梁,你居然不關心我,我昨天差點就命喪狼口了。”
對於馮玉這一表現,曲喬梁很是反感,,內心吐槽,“那不是你作的嘛!”但也不能說出來,“我們都是來自一個地方的,彼此之間互幫互助。”
馮玉聽了曲喬梁的話,雖然心裡不太舒服,但也挑不出什麼毛病。
另一邊,在王麗的帶路下,三人來到了,一處攤位,將收拾好的板栗、鬆子、野山菌拿了出來。
王麗掀開粗布包袱,露出黃澄澄的板栗和油亮的鬆塔。
野山菌用白樺樹皮裹著,還帶著露水的潮氣。攤位老板是個戴氈帽的老漢,眯起眼湊近打量:“這榛蘑成色倒好,咋賣?”
“三斤換一尺布票。”王麗伸出三根手指,指甲縫裡還留著秋收時的泥漬。
她知道黑市上一尺布票能換五斤玉米,但公社供銷社的布要憑票供應,知青們攢半年也湊不夠做棉襖的量。
而這趕集點雖然不是黑市,但也是有著嚴格的管控,更重要的是每人最多隻能帶兩件物品來此交易。
薑柔他們的幾樣山貨加在一起也才十五斤。
老漢皺了皺眉,似乎覺得不太劃算:“姑娘,這價可有點高。你看這山貨雖好,但如今誰家都不缺這幾口吃的,布票可不好弄啊。”
王麗連忙陪著笑臉說:“大叔,您看看這板栗,顆顆飽滿油亮,鬆子也是精心挑選的,野山菌更是新鮮得很,都是我們知青辛苦上山采來的,您就給個合適的價吧。”
老漢思索片刻,看了看四周,壓低聲音說:“行吧,看在你們知青也不容易的份上,兩斤半布票,不能再多了。”
王麗有些猶豫,薑柔在一旁輕輕拉了拉她的衣角,暗示她不要錯過這個機會。曲喬梁也在旁幫腔道:“麗姐,大叔說得也有道理,現在這東西能換到布票已經很不錯了,再商量下去怕就沒這個機會了。”
王麗咬咬牙,點了點頭:“那好吧,大叔,就這麼定了。”
老漢從懷裡掏出一個破舊的布袋,小心翼翼地數出兩斤半布票遞給王麗。王麗接過布票,仔細地檢查了一遍,然後小心地放進口袋裡。
完成了交易,三人站在攤位旁,臉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王麗一邊把錢和布票小心地放好,一邊說:“這下好了,有了這些布票,咱們可以給每個人做一雙棉鞋了,冬天就不用擔心腳冷了。”
薑柔朝著氈帽老漢問道:“大爺,你知道這裡誰會木匠手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