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匡話音一落,現場就變得十分寂靜,沒人接腔。
這個盟主既是個燙手山芋,也是個十分榮耀的職位,一般人不敢接。
想接的人,又沒這個身份地位,場中就有兩人眼光閃動,神情激動。
蘇辰站在喬瑁身後,並沒有座位,隻是按劍眼觀鼻鼻觀心,不發一言。
事實上,他也沒有資格發言。
正當他認為眾諸侯會互相討論一會,再做決定。耳中就聽到一聲雄渾笑聲,卻是曹操說話了。
他站起身來,滿麵笑容道:“袁本初四世三公,門多故吏,漢朝名相之裔,可為盟主。”
此言一出,立即就有十餘人齊聲附合:“正該如此,盟主之位,非本初不可,我等心服。”
幫腔附和的有點多啊。
蘇辰看了一眼,就見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郡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喬瑁、山陽太守袁遺徐州刺史陶謙等人都在使勁慫恿。
這些人有些是與袁紹本人交好,有些是袁家故舊勢力,更有一些是祖上曾經受到過四世三公的恩惠。
袁家接連幾代人都當過大官,提攜的世家子弟有點多。諸多牽親帶故的,總不能不還個人情,這時就見著威力了。
隻是,袁術眼睛睜得老大,快要凸出來了。他死死的盯著袁紹,完全不敢相信對方會有如此威望。
這位當然是不同意的了。..
按嫡庶之分,袁術身為袁家嫡子,論及名望,卻讓袁紹這位庶子比了下去,沒人把自己放在眼裡,這種情況很是難受了。
就連蘇辰也覺得這位喜怒形於顏色,儀態實在不好,被諸侯嫌棄也是應該。
若非身後文士在使勁扯他衣服,恐怕這位當場就得翻臉,好在他也知道今日會盟是大事,忍著沒有發作,也許是害怕被人看了他袁家的笑話。
除了袁術,還有冀州刺史韓馥也是不同意的、眼睛看向一旁,滿臉不以為然。
這一位,名義上是袁紹的主官,渤海屬於他冀州的地盤。袁紹頗不安分,他自然沒有去支持屬下的道理。
北海太守孔融、北平太守公孫瓚等人也是不同意的,但這些人沒有出聲,偶爾有人想要發表不同意見,也淹沒在了眾人的口水中。
鬨哄哄的,袁紹謙讓再三,終於在眾人的堅持之下,答應接下盟主之位,當下就整衣佩劍,慨然而上
他焚香抽劍,割破手指滴血酒壇之中。眼中落淚泣道:“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紹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當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誌。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後土,祖宗明靈,實皆鑒之!”
他連主盟誓詞都已經準備好了。
蘇辰暗暗好笑,知道這個盟主之位,其實早就內定。
剛剛的一切喧鬨,隻不過是走個過場。
這就是歃血為盟了。
袁紹早年能有如此大的名聲,天下都稱其為英雄俊傑之輩,的確很能蠱惑人心。
他形貌俊逸,身材高大,既有著儒生仕子的高雅,又有著武將的威嚴氣度。
一眼看去,還真的有些人主之象。
凡能享大名者,不管是不是真的雄才大略,至少有著可取之處,至少顏值是很不錯的。
就連號稱平平無奇的曹操,其實也是精氣逼人,英武不凡,奪人眼目。
劉備就不說了,那家夥有一種氣質,隻要看一眼,就能讓人把他當做好朋友,厲不厲害?
文采上不用說,這幾人都是靈魂壯大,各有風彩,蘇辰也不去仔細察探他們的煉魂修為達到哪一步。
武道上麵,他卻是看明白了。
無論是袁紹,還是曹操、劉備,其實都已經突破了五階煉罡的門檻。
比起那些天下名將或許還有諸多不如,但怎麼看都不是弱手,算得上是大大的高手。
難怪他們不懼鋒矢親自上陣殺敵
也對,若是本身實力太弱,在東征西討之時,早就不知會死在哪個山丘。
曹操年輕時做過刺客,後來帶兵征戰,也敗過幾場。到處逃竄著,多少大將都死掉了,他就是不死。
而劉備呢,他前半生就是在打打逃逃,跟無數將領交過手,並沒有受到嚴重傷勢,更沒有身殞戰場,沒有幾把刷子,是怎麼也無法做到的。
天下人都低估了他們的武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