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沅溪縣人心未附,本就不值得冒險去救,屬下有一計獻上,可不費吹灰之力,破得梅花軍陣,為主公再添一員大將。”
原秋此人,品德上麵,雖然是不怎麼行,才學方麵,的確是沒得挑。
這位為求保命,投靠陳平以來,的確是儘心儘力,隻用了不到一個月時間,就把興慶府各行各業,全都規範整頓得井井有條。
以旁人的眼光來看,就是既有雷霆手段,又有菩薩心腸,很好的貫徹了陳平的一些構想。
並且,原秋比那些從興慶府提拔起來的寒門書生更大膽十倍,施政之時,仗著胡勇新練出來的陷陣新軍,那是百無禁忌,頗有一種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味道在裡麵。
當然,手段隻是方法,目標其實是太平。
陳平對他最是感到滿意的是,這家夥手段狠毒,辦事老辣的同時,竟然還沒忘了幫自己這位興慶府大將軍揚名。
說白了,原秋的名聲在興慶府城算是稀爛,很多人都偷偷的說,這家夥就是一條惡狗。
但是,陳平的名聲,卻是絕對的光明。
走到街上,都有百姓痛哭流涕,感恩戴德的前來拜見。
能做到這一點,就很難能可貴了。、
有時候陳平就會想。
假如那位北周十三皇子沒有遇到自己,不曾在得到滄龍印的前一天,被斬殺在幽山深穀這中……
待他起勢之後,很可能真的憑借著手下的文臣武將,把江南八府十一郡搞得兵無戰心,家國之念淡薄。
還真有可能被北周大軍一鼓而下。
投降的絕對比戰死的,要多上十倍不止。
所以,儘管現在陳平憑借著滄龍印,憑借著數戰皆勝的名聲,吸引了一些落魄文人前來投靠,其中也不乏有幾位真才實乾的厲害文士,但陳平還是比較喜歡原秋的行事方式。
此次主動出擊,主打的就是一個侵略如火,以快打快,打掉東木軍三路兵馬的瘋狂氣焰,必然不能堂堂正正的大軍交鋒,陳平就把這位帶在了身邊,隨時問計。
“原先生有何計策,儘管講來,若是能破得此陣,算你一功。”
透過薄霧,陳平以飛在天空上的小青鳥目光,看到沅溪縣的城池影子的時候,陳平揮了揮手,五千騎停了下來。
借助小青鳥的獨特視角,他看到了,此時清江蜿蜒,田野蔥綠,一片平闊原野之上,正有著黑壓壓的軍陣,以及沅溪城內慌亂失措、喧鬨不休的情景。
這時,探馬回報。
一員騎兵,身著皮甲,身上插著兩支箭矢,疾馳而來,見著騎陣,連忙滾落下馬,拜伏在地,“將軍,小的已經探明,白梅將梅羽已然試探性攻過一次城,差點就已破城。
還有,沅溪縣尉方繼領八百騎出城邀戰,梅羽單騎出陣,交手不過一合,刺死方繼,破八百騎。聽說,逃入城中之人,隻餘五百……”
難怪,城內人心惶惶,竟然連戰意都沒有了。
但是,剛剛從小青鳥的視線中可以看出,城內至少還有著三千到五千著甲士卒,其餘民夫丁壯不計其數。
沅溪縣的兵力,其實並不弱,如果死誌守城的話,麵對東木軍攻擊,阻擋個兩三日一點問題也沒有。
“我可記得,當初興慶府吳同知頒下緝盜文書,沅溪縣還曾經響應,那次,我經過此縣之時,此城兵馬也算精銳。”
陳平想起當日自己帶著花臉兒經過此地,不但遇到春水劍派趙老倌兒攻擊,事後,更是滿城江湖人士以及城內兵丁圍殺,好不容易殺了不少人,才衝出城去,投宿荒野。
由此可見,沅溪縣令的思想傾向很成問題。
“沒錯,沅溪縣令趙士誠心向北周,早就與北周十三皇子眉來眼去,不但是他,城內三家大戶,兩家商行,全都與趙家聯通一氣。
他們不願投靠東木軍,是因為看穿了東王公此人,不管再怎麼兵雄勢大,總是脫不了流寇裹挾那一套,並非明主,很難成事,一旦占了此城,身家性命難保,因此,必然會拚死反抗。”
原秋侃侃而談,停了停又道:“趙士誠此人才學還是有的,尤其擅長吟詩作對……不過,此人有些看不起江湖草莽之輩,還是忽略了清水幫那些討生活的苦力漢子。”
“怎麼說?”
陳平來興趣了。
“清水幫雖然沒甚高手,幫主和副幫主都隻是堪堪練到開奇經三四脈,但是,這個幫會卻是人員眾多,頗有一些對官府不滿的江湖人士藏身其中,如今東木軍攻城,他們就是最大的隱患。”
“你的意思是?”
“主公派了混元武館衛遲接管沅溪兵馬,事實上,他並沒有做到這一點,一到沅溪縣,就被控製了起來,雖然未曾被殺,卻也寸步難行。不過,前兩日此人曾經傳信過來,說是已然掌控城北水道……”
陳平這段時間忙的事情有些多。
主要心思都花在興慶府府城內部,周邊十三縣隻是下了召令,讓人調集兵員,提供糧草,並且,還派出十三位混元武館弟子前去掌控兵員武力。
十三座縣城,也隻有羅橋縣王凱和伍青山兩人來信,說是已然上任,掌控大部兵馬。其餘十一縣並不曾理會,而且,糧草和兵員也沒有運到。
如衛遲、王凱和伍青山等人,就是陳平親自從數十位混元武館外門弟子之中提選出來的優秀弟子。
在他親自教導之下,總計有八位外門弟子從混元鐵身中期提升到鐵身大成的地步,算是筋骨強橫,血氣健旺,稍加曆練也能領兵作戰。
陳平請示過自家師父之後,把這八位外門弟子提拔成親傳弟子,並且,還把自己五位師兄,也派了下去。
在他的設想中,如今奪取興慶時日還短,也沒什麼親近人選,最信得過的,當然是混元一係,有韓無傷和司馬柔鎮著,這些人多少還算是可靠的。
隻要武力還過得去,陳平當然舍得放手。
隻要再過一段時日。
等到原來的長空武館弟子與風雷、十方武館的弟子們,也會慢慢的選擇其中高手為將,這事得一步步來。
當然,並不是陳平比較親睞這些武館弟子。
而是在這個時代,能夠花費銀子去武館學武的,家中多少都有點餘財,至少,間三差五的,還是能吃上肉的。
而且,武館弟子們,大多數都是認字的。
他們的人品道德,有著武館師父教導,總也不會偏到哪去。
比起江湖上那些混在幫會之中,整日裡殺人放火偷蒙拐騙的自然要好上太多。
至於各家豪門的家丁和親信,也有一些人才,陳平暫時還不敢用。
在自己根基未固之時,一旦用了這些人,就不知道,到底他們會忠心於誰。
“你的意思是,混入城中?”
陳平大致上了解了原秋到底是出的什麼計謀了。
說穿了其實一文不值。
如今城外白梅將領騎兵八千,步卒一萬五,結成方陣,絕不輕動。
自己這五千騎與其正麵衝鋒硬戰的話,倒也不是不能贏,就算能贏,以少打多也很可能會損失很重。
當然,慈不領兵,死個一兩千騎兵,隻要勝得此戰,甚至兩三千騎,都沒問題。
事後收攏殘軍降將,還是有得賺。
但是,帳不是這麼算的,如今自己剛剛立下根基,兵員,尤其是精兵,實在是太少了。
彆看兵力總數達到兩三萬,實際上,其中新丁占了一半。
見過血腥,經過操練,有著戰鬥力的兵馬,能挑出一萬五千,就很不錯了。
一戰折損數千,對陳平來說,損失就很殘酷了,搞不好,軍心都會微微動搖,日後又要花費很多時間,很多精力來練兵洗腦,這又何必呢?
所以,他不但要勝,還要完勝。
把手下的精銳兵馬,越打越多,越打越強,儘量少折損,才是最佳戰略。
“沒錯,就是混入城中,不去衝其大陣,隻是小陣交鋒,以主公的本領,對上白梅將,是擒是殺,自然是無比輕易。”
原秋正容一禮,沉聲道:“東木軍四靈八將之所以如此有名氣,就是因為這十二位將領對軍陣十分精通,已達到運陣二層通意境界。
如果主公真的想要以五千騎衝其大陣,很難速勝,用奇計出奇兵就成為必然,初戰用謀,事關重大,還請主公三思而後行。”
陳平心中一凜。
他剛剛也不是沒想過,以戰代練,先與對方拚一拚大陣,如果看到機會,就直接碾壓斬殺,看看勢不可為,損失太大,就撤下來另想他法。
原秋這麼一說,他回頭望了望韓小茹以下諸弟子以及那些殺氣騰騰的騎兵,看到他們麵上的渴望和興奮,心情就有些複雜。
‘這些人果然還是極信任我的,相信我能領著他們大勝而歸,倒是並不急著練兵。至少,不應該在我親領兵馬出戰的時候折損。’
原秋所說的運陣二層通意境界。
現在的陳平自然是明白的。
此方世界戰陣交鋒,不但有著人馬合一之術,真氣和氣血增幅馬匹力量和耐力這是基礎。
組成大陣之後,主將更能凝聚軍氣,增幅本身戰力,能迎戰高出自己幾個層次的對手。這是對付武者高手的不二良方。
因為此方朝廷對於軍陣之法,並沒有大加控製,所以,大陣人人會布,就算是山賊土匪,也會用出一兩手殘缺軍陣來,戰力大增。
尤其是連年戰起,隻要是軍中出身,基本上都會一手陣法,能練出屬於自己的軍陣。
戰陣弱一點的,就如當初的宣武衛都尉張連山,運陣的水平就隻達到聚氣。
也就是說,能夠把麾下兵力血氣聚集起來,衝上一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