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這十幾頭大大小小的野牛,就這麽被幾百個人給製服牽回了穀外帳篷區,成了清水村人不用花錢買的耕牛。
在抓牛的過程中,因為牛在泥坑裏滾過,全身上下都是或濕或幹的泥,大家撲到牛身上,那些泥自然也沾在了大家的衣服上。
還有些牛尾巴亂甩,把泥巴都甩到了大家的身上、臉上,好多人成了花臉貓。
走在路上,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看著對方狼狽的樣子哈哈大笑。
這時候,不管是清水村人,還是工匠們,亦或是王府和大將軍府的侍衛和下人們,都不分彼此,熟稔得就跟一家人似的,互相說笑著,開開心心地一起牽著、推著牛回去。
回到帳篷區,留守的老人們和下學回來的孩子們看到這十幾頭野牛,頓時都樂開了花。
“哇!好多牛!咱們有牛了!”
“還有小牛崽!好可愛的小牛崽!我要去割草喂它們!”
“我也要去!我也要去!等著我回家拿鐮刀!”
孩子們都開心地嚷嚷著要去割草喂牛,有膽大的孩子走上前想要摸一下這些健壯的野牛,卻被大人攔住了。
“狗蛋兒,別過來!這是野牛,可不是家裏養熟了的牛,它會用牛角頂人的!”
小孩兒一聽,嚇得趕緊後退幾步,盯著那牛,眼睛裏都是恐懼。
喬苒拍了拍身旁一頭身高還不到她腰際的小牛犢,對那孩子道:“狗蛋兒,大野牛不能摸,你可以來摸這小牛犢。”
孩子一聽,眼睛頓時又一亮,怯怯地看了眼剛才說話的大人,那人笑著對他點點頭:“嗯,隻能摸小牛犢。以後要離大野牛遠一點,等以後養熟了才能靠近。”
孩子這才歡喜地走了過去,伸出手摸了摸小牛犢身上那還有些軟的毛毛。
其他孩子見了,也紛紛跑上前想摸小牛犢。
小牛犢沒有牽繩,母牛走到哪它就跟到哪,不會到處亂跑。
村民怕母牛發怒傷了孩子,將小牛犢用手推遠一點,讓一群孩子挨個摸了下小牛犢。
這頭看起來出生沒多久的小牛犢還有些憨憨的可愛,不像大野牛那麽抗拒人,任由孩子們在它身上摸著。
一下子擁有了這麽多的野牛,大人小孩臉上都是笑意。
老村長發話道:“好了,大家快動手,趕緊蓋幾座牛棚來,把這些牛先關起來。注意牛棚要結實點,別讓牛衝出來傷了人。”
大家答應一聲,也顧不得剛才抓牛時被牛身上的汙泥蹭了滿身都是,除了牽牛的十幾個人,其他人都紛紛開始動手蓋起牛棚來。
現在用磚頭來蓋牛棚肯定是來不及了,光是挖地基、運磚頭石灰等就需要時間。
因此,大家就地取材,選了合適的木頭來搭木棚子。
當初挖隔離帶的時候,砍下來不少的樹,每次收工的時候大家都會拖一些樹回來,曬幹了當柴燒或者過一段時間用來燒製木炭。
因此帳篷邊上的雜草灌木叢裏堆了不少的木頭和樹枝。
牛棚的地點選在了小溪邊的那塊草地上,那裏的土地鬆軟,比較好打樁子,而且地方也夠大,又離帳篷區有一段距離,牛的糞便不會影響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