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舒離開汪秉國的辦公室之後就直接回到了恒梁縣,恒梁縣的一切工作似乎都照舊進行著。畢竟現在隻不過是大家的猜測而已。
李天舒根據和汪秉國的談話中得到一個訊息,那就是這件事情僅僅是個開頭。
“書記,我們現在是不是直接回縣裏麵?”胡翠華問道,顯然這件事情最擔憂的人並不是李天舒,而是他。
李天舒想了想道:“恩,咱們先回縣裏麵吧,恒梁縣的工作不能夠因為這件事情而拖著。先讓財政局的人將拖欠工人的款子打過去,解決一下工人目前激動的情緒。”
胡翠華點點頭,記錄了下來之後道:“書記,財政局那邊恐怕有些難辦,現在縣裏麵餓財政有些緊張。”
李天舒道:“財政緊張也不可能拿不出這麽點錢。我聽說縣裏麵還要派出一部分人去歐洲考察?嗬嗬,這幫人啥也不幹就知道花縣裏麵的錢。尤其是招商局的人,他們去考察連個意向都沒有簽署的下來,令人發指啊。”
李天舒其實很生氣這件事情,恒梁縣的財政本身就緊張,可是在這麽緊張的情況下,去年的預算裏麵竟然有一千兩百萬的公款出國考察。
考察什麽?中原是農業大省,是礦產大省。他們竟然要去考察一些不知所謂的東西。
胡翠華道:“這個是縣裏麵去年就定下來的事情。去年厲書記也出國考察一些項目的。恐怕這件事情真的要追究的話……”
胡翠華的意思這些事情肯定是要充分考慮到這些老同誌的想法的。
李天舒道:“出國考察是好事,但是必須要有成績,否則誰都可以出去考察了。誰都可以出國遊玩了,這件事情是歪風邪氣,招商工作本身就是有難度。如果再不自己努力,好好的把握機會的話,我們恒梁縣的工作就是被動的。”
李天舒知道,國企改革的事情,雖然現在鬧的挺歡樂,實際上壓根也沒有任何的壓力。這件事情牽一發而動全身,大家都是知道的。
現在李天舒提出來的隻不過是針對恒梁縣鋼鐵廠一家的事情。又沒有提出整個國家改革的事情,那些人也不敢跳出來幹什麽。
至於汪秉國等人說的事情,其實李天舒為何如此的硬氣?那些都是李天舒早有計較的事情。如果不真的硬氣一下的,那麽這件事情就無疾而終了。
李天舒不可能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的。恒梁縣鋼鐵廠的改革必須要進行的。
李天舒雖然說新官上任三把火,可是真正的第一把火還沒有燒起來。如果這件事情處理不好的話,以後李天舒的威信何在?
所以要想真正得到別人的尊重,那就不能左顧言他,一心一意的要做好這件事情。
李天舒現在可謂是頂著炸藥包往前衝,這個時候後退其實就是等於推翻自己的言論,更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表現。何況,現在能夠動李天舒的人能有多少?
所以外麵估計也是雷聲大雨點小,不過李天舒也知道,這個時候爺爺恐怕已經知道了自己的事情了。李天舒不擔心爺爺會生氣,因為爺爺是睿智的人。
國企改革本身就是一個勢在必行的趨勢,爺爺能夠看得出來,但是看得出來和做得到不是一回事,很多人都知道體質有弊端,但是要想動就要牽扯到很多人的利益問題。
李天舒不是那種愣頭青,他知道這個時候最需要的是冷靜。他隻想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到時候國家也是有理可循的。李天舒的實際想法就是做改革的先鋒,讓恒梁縣變成國有企業改革的試點。
當然了,這件事情說出來就沒有任何意思了。隻有真正的做到這一點,到時候才能夠順其自然的幫助到國家。
李天舒現在知道外部壓力雖然很大,但是站在暴風中心的人卻是相對安全的。
自古有保守派就有改革派,李天舒的背後未必沒有人力挺。很多人,尤其是關係不到國企改革利益的人,他們肯定是改革的急先鋒。
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須是取舍,想讓所有人都認同你,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李天舒尋求的就是一個未來的發展方向,堅持改革的這幫人,最終活躍在政壇之上很多很多。
國企老總們希望改革的也不是沒有,有些人的眼光就是非常的獨到。不過很多人就把國家的企業當成了自己的自留地,才出現了國家改革出現那麽大的阻力。他們堅持的是自己的思想嗎?不是,無非堅持的是自己的利益。
李天舒回到了辦公室之後,就讓馮奎武到自己的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