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實話李家的危機,目前基本上是一個死結,如果不是因為李天舒知道這個事情的話,可能李宏遠一點點的機會都沒有了。
但是現在李宏遠知道,如果這件事情是一個真的事情的話,那麽他對國家的貢獻就非常的大了,如果因為這件事情然後還被下了副總理的職位的話,恐怕就真的說不過去了。
李宏遠這樣的人自然知道這個裏麵的價值是非常的大的,其實從內心角度來講,這件事情對於李宏遠來說必須要重視起來。
即便是不為了自己的前途考慮,也要為了整個國家經濟的環境考慮,因為他已經已經到了國務院副總理的層次了,這個時候他需要的就是為國家多出力。
否則的話,他這個國務院副總理難不成僅僅是為李家服務的麽?如果真的是這樣的格局的話,他會被提拔上來?中央也不是瞎子,不可能提拔這樣的人的。
李家並沒有其他人知道這件事情,說實在的,李係受到打擊,對於郭家和陸家也是不太好受,不過他們目前沒有太多的辦法,隻能看著李家獨自奮鬥。
秦副總理已經退休了,而且影響力正在不斷的降低,而李家現在也是風雨飄搖,很多事情都已經有一些身不由己了。
很多人對於李宏遠的問題上已經把他看成是一個快要下馬的人了,如果李宏遠真的是隻幹了一屆就下去的話,到時候政治影響力肯定是降到了一個冰點。
這個其他人也知道,根本就不用去想的事情,李家為此正在努力,究其原因就是因為李老的突然離世。如果李老在能夠支撐兩年左右的時間的話,情況將大不一樣。
七月一日,香港回歸普天同慶的日子,很多人都沒有想到,遠在東南亞一個叫做泰國的地方,第二天竟然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大事。
李宏遠在國務院工作會議上將抵禦可能已經迫近的金融危機變成了頭等大事,中央有一些同誌對於李宏遠這種有些過度敏感的神經提出了批評。
不過有一些人選擇了沉默,實際上他們將李宏遠這一次的事情看成了李宏遠最後的掙紮,他們覺得李宏遠這個人實在是沒有什麽品味。
既然中央已經決定讓你下來了,你還折騰個什麽勁呢?金融危機是你說來就來的麽?整整一個月的時間,李宏遠的壓力是巨大的,華共高層對此緘口不開。
李宏遠已經和淩總通過氣了,淩總對此也是非常的重視,實際上如果說這件事是李宏遠看出來的,淩總反而覺得有些不靠譜,李宏遠雖然說宏觀格局不錯,但是能夠這麽細致的看出問題顯然有些不太靠譜的樣子,這些應該都是經濟敏感性非常強的人才能夠看得出來的。
淩總當時還跟李宏遠說了,很多的經濟學家認為即便是要爆發大規模的金融危機,至少也過了九七年,目前的行情還算是比較的穩定的。
不過李宏遠卻和淩總說的實話,當然這個實話隻有淩總和李宏遠兩個人知道,李宏遠說了這個分析是李天舒分析出來的。
淩總自然知道李天舒是多麽的能折騰的一個人,最為主要的是李天舒的眼光一直都是非常的好,從海灣戰爭到蘇聯解體反正很多事情他都能夠看的非常的準。
尤其是李天舒還受到過南巡首長的肯定,現在李宏遠說這件事情是李天舒告訴他的,淩總自然就開始重視起來了,這件事情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事情,淩總作為國家的領導人,他知道如果真的爆發金融危機的話,對於大陸的影響相對而言還不是那麽的大,但是作為資本主義的香港它的危險就巨大了。
而且李宏遠也說了李天舒的分析,李宏遠為什麽要將這一切告訴淩總?其實第一點就是要表明一個態度,那就是李家擁護淩總的決心。
第二個就是表明李家並不是沒用,而是非常的有用,淩總當然也知道李宏遠的另一層想法,說實在的,淩總其實也不是很同意李宏遠就這麽撤去常委的。
畢竟淩總並不希望華家又出現一家獨大的局麵,正是因為這樣,雖然李宏遠提出用自己的犧牲換取改革的成功,但是淩總覺得沒有必要。
國有企業改革其實已經進入正軌了,李宏遠因為自己提出的觀點被接納,現在受到了一些人的打壓。這個時候唯一能夠保住李宏遠的辦法,就是幹出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
但是這件事情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必須要發生,現在的一切隻不過是空談,空談誤國的道理誰都懂。
淩總相信在未來,隻要真正的爆發金融危機,華夏必將是受到衝擊的,隻有做好更多的準備才能夠行之有效的地域金融危機。
香港是絕對不能夠出任何的問題的,隻有讓香港人民看到了中央的決心和保護他們的行動,才能夠穩定局麵和人心。
要知道台灣還沒有收複,澳門還沒有回歸,如果香港剛回歸就出現了這樣的事情的話,到時候誰還敢回歸祖國?沒有希望一回歸華夏就變成了這個樣子的。
淩總之所以不吱聲,就是因為一旦這件事情成功了,黨內支持李宏遠的呼聲就會高漲起來,這件事情促成,李宏遠在黨內的地位就穩固了。
隻要李宏遠在黨內的地位穩固了才能夠談到其他的事情吧?所以淩總現在是選擇的靜觀其變,不過國務院的秘密命令也是讓央行非常的緊張。
雖然央行覺得這個好像是有些空穴來風的意思,但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啊,這件事情既然國家已經下達了政策,他們就需要每天關注。
就在香港回歸的第二天,也就是1997年7月2日,泰國宣布放棄固定匯率製,實行浮動匯率製,引發一場遍及東南亞的金融風暴。當天,泰銖兌換美元的匯率下降了17%,外匯及其他金融市場一片混亂。在泰銖波動的影響下,菲律賓比索、印度尼西亞盾、馬來西亞林吉特相繼成為國際炒家的攻擊對象。
經濟一爆發,香港股市就受到了猛烈的衝擊,不過因為國家強有力的資金保證,才使得香港穩如泰山,東南亞各國已經是亂成一鍋粥了。
華盛集團利用各種太平洋島國的的公司,開始大肆的將資本席卷進入亞洲市場,不僅在裏麵圈錢,而且還擔負著秘密保護香港股市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