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團係主要人物的策動之下,中宣部對此事進行了大力的宣傳,激情了很多民眾的抵抗情緒。
中央針對這件事情也做出了相應的回應,表示此次事件是偶然性事件,不能一棍子打死一片人。在這樣思維的引導之下,民眾對於這件事情的態度也悄然的發生著改變。
中南海,燕園!
淩總看著這些報道正在沉思,這件事情對於團係來說本身就不是一件大事。不知道一個西部地區的投資行為竟然會被這樣無限的放大。
之前淩總也知道了這件事情,還針對這件事情表達了西青市對於處理事情能力上的認可。可是沒有想到事情竟然會愈演愈烈。
而淩總認為這件事情已經結束的時候,沒有想到這件事情會再起波瀾,而且是團係的人在推波助瀾,這不是一個很好的信號啊。
團係的人雖然強大,但是這一次公然的和紅色家族對抗,釋放出來的信號讓人有些難以捉摸了。淩總心中不快,因為這不僅僅是對抗的問題。
總理賀明遠、李宏遠、華國東都被淩總喊了進來,中宣部部長劉建業也是有些忐忑,畢竟這件事情好像淩總真的是非常的生氣。
淩總的眼神也是犀利的看著劉建業敲了敲報紙道:“劉建業同誌,黨報發表這樣的文章到底是想要幹什麽?改革開放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你們這是要給改革澆上一盆冷水嗎?”
劉建業有些慌張道:“這件事情是我沒有考慮周到,總書記,我們隻是針對這件事情做了一個客觀的報道。”
賀明遠氣憤道:“劉建業同誌,說話要負責人滴,客觀的報道?難道你不知道輿論導向的重要性嗎?這個僅僅是一個日商的問題嗎?帶來的影響有多麽的巨大你難道不清楚嗎?”
劉建業擦了擦汗,實際上劉建業心中也罵了娘,這件事情是尹金山授意的,其實他和尹金山的關係並不是上下級的關係,而是朋友的關係。
作為團係的中堅力量,他們之間時常都是配合著來的,可是這一次沒有想到居然會引起如此多的關注度,讓劉建業心中發苦。
不過發苦也沒有辦法,淩總看樣子是徹底的生氣了,賀總現在看的出來也是非常的生氣,這個簡直就是給賀總拆台,賀總上台之後的壓力本身就是很大的。
現在竟然又玩了這一出,要是外商投資的份額減少了,到時候經濟的發展可就是要緩慢了許多,這個就像是長跑的人,你突然停下來歇一會之後在想跑起來就很難了。
李宏遠道:“我看這件事情可不是那麽簡單的吧?據我所知這件事情應該是有人讓劉部長這麽做的吧?”
李宏遠針對這件事情也是比較的生氣,如果不是李天舒當時的表現,恐怕華李兩家的第三代政治汙點就開始形成了,這個顯然是有預謀的行為。
華國東點點頭道:“我們有些同誌就是喜歡誇大事實,明明並不是他的事情,他也要橫插一杠,我真的不知道這些同誌到底是怎麽想的?到底是想要我們發展還是我們後退呢?”
淩總皺了皺眉,這件事情其實他並不知道情況,而且最讓他皺眉的是華李兩家什麽時候穿一條褲子了?不過淩總很快的就想明白了其中的環節了。
華李兩家看上去勢不兩立,實際上他們爭鬥最主要的戰場就是在西青市,而這一次西青市出事之後竟然會出現這樣帶有傾向性的報道,這裏麵的文章可就多了。
政治經驗如此豐富的淩總自然明白,這個是有人要搞鬼啊,而且搞鬼的人還是自己團係的人,本來和華李兩家人說好了,團係的人充當裁判角色的。
現在這個裁判的角色顯然並沒有做好,甚至還有有意做出一些舉動來誤導別人的嫌疑,這個嫌疑就有些大了,要是摘不清楚的話,華李兩家的反擊應該是相當的犀利的。
怪不得今天華國東和李宏遠竟然也要過來,原來是這麽一回事。
淩總瞬間做出了決定問道:“劉建業同誌,這件事情到底是怎麽一回事?”,淩總的目光望向了劉建業,似乎要一下子看透了劉建業的內心。
劉建業有些無奈,這件事情本身就不應該是自己來說的,其實淩總心中有了一個輪廓了,不過今天必須要給華李兩家人一個交代。
如果單純的是第三代之間的交鋒那自然是沒有任何的問題的。但是小孩子打架,你們大人上去拉偏架,這個顯然就是有些說不通的了。
絕對不能讓這樣的事情發生,這個是底線也是原則。淩總可不希望這麽好的局麵被這樣一件事情給打破了。
劉建業沉思了一會道:“這件事情本身的宣傳力度並不是這麽大的,不過尹金山同誌認為這件事情可以壓一壓外商那種高高在上的習氣。現在的外商的確也是這樣的,到哪裏去都是趾高氣昂的,在這件事情上我和尹書記的看法是一致的。”
賀總道:“說道這個事情其實很難弄,外商憑什麽來幫助咱們華夏發展?如果沒有足夠的政策和優惠,他們寧願去到其他的地方發展了。發展是一個相互的過程,發展中肯定要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我們可以想辦法著力的解決問題,而不是一味的對抗,尤其是你們中宣部的文章不是代表著某一個部門或者某一個地方政府,你代表的是中央政府!”
劉建業低下了頭,剛才的話實際上就是在給自己找理由而已,這件事情誰不知道尹金山的想法?
淩總一聽到尹金山就知道了尹金山的想法,他這個是要為他兒子鋪路啊,可是你這樣的做法不是有些欺負人麽?
華國東冷笑道:“劉部長的話聽上去好像是有理的,但是有一句話叫做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我們地方上很多同誌為了發展不遺餘力的做著事情,他們都是擔心地方發展不上去,所以對於外商的態度好了一些,這個也無可厚非嘛!裏麵存在的問題是很多,但是這樣破壞招商引資的行為,我看是非常的惡劣的。”
劉建業道:“華主席,我們既然存在問題也可以糾正一下,這件事情我知道我做的有不對的地方,請華主席批評指正。但是地方上更多的人是為了什麽?是為了政績,他們為了政績出賣了多少人民的利益?為了政績讓出了多少本來不屬於外商們的那些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是什麽?就是吃人民的肉和人民的血!”
淩總一拍桌子道:“夠了,你們這個是菜市場吵架嗎?真理不辨不明是不錯,但是也沒有你們這樣臉紅脖子粗的。”
賀總道:“劉建業同誌的說法也是不錯的,中央已經明確規定了很多的事情,但是到了他們那邊的執行力度就是不夠,因為什麽?就是因為他們的政績。政績有些時候是能夠促進地方的發展,但是有些時候卻也成為了許多人卑躬屈膝和欺上瞞下的一個動力了。”
李宏遠道:“外商的事情其實是好解決的,不過好解決也有分寸,有些時候我們為了經濟的發展是要犧牲一部分利益。不過犧牲的這些利益還不是為了人民能夠更好的過上好日子?劉建業同誌的話我是認同的,不過在這件事情上的做法我是不認同的。有些人拿著這些幌子幹的事情不要以為可以瞞住天下人的眼睛!”
淩總看了一眼李宏遠,其實他知道,李宏遠等人已經看出來了這一次團係的行為。
淩總道:“改革是生產力,是我們華夏發展堅定不移的目標,這一次西青市的領導班子處理的還是很有水準的。尤其是李天舒同誌表現是令人讚歎的,我們黨和人民就需要有這樣的同誌,能夠在關鍵時刻敢於擔當,敢於做出自己正確的一個判斷。”
華國東有些不太滿意,不過他真的也不能說什麽,淩總這一次讓劉建業過來是為了什麽?還不就是為了給劉建業一個機會?讓劉建業能夠平息一下華李兩家的怒火?
淩總當真是不知道尹金山的事情?其實不然,淩總自然知道這件事情,隻不過有些事情真的不太好說,華李兩家如果真的聯合起來的話,到時候淩總的阻力會更加的大。
當然了,也可能沒有阻力和風險,但是淩總絕對不能冒著這樣的風險,這樣的風險實在是太過的大了一些。
淩總自然要充當一下和事老了,這件事情華國東和李宏遠過來就應該知道了這件事情,團係的事情真的有淩總想知道而不知道的麽?
這個之前肯定是電話已經溝通過了,否則的話怎麽可能變成這樣一副局麵呢?賀總不過是淩總找過來平衡一下的人。
賀總自然也看得出來,這件事情團係做的有些過分,而且並不是淩總點頭的,劉建業做戲還是做的不錯的,讓人誤以為這件事情很突然。
淩總為了此事也是很生氣,尹道良是在培養機製中不錯,但是尹金山這樣的做法會引起很多人的反感,人家華李兩家的爭鬥實際上是團係最為樂意看到的局麵。
尹金山你出來破壞了,到時候雖然好像是便宜了自己,但是團係的力量肯定會大打折扣的。這樣的事情淩總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
賀總道:“我看這件事情還是要正麵的宣傳,我聽說西青市的事情已經解決了差不多了,西部大開發已經成為了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能夠解決西部地區貧窮落後的問題?我看這些年輕的同誌們正在探索中發展嘛,西青市的發展已經形成了初步的規模,聽說西青市建設了一個新城區?”
李宏遠道:“這件事情我聽說過的,西青市的新城區規劃非常的龐大,注入的資金也很多。我相信西青市畢竟成為青河省的龍頭,不斷的帶動著整個青河省產業的發展。”
淩總道:“西青市的發展和穩定至關重要,我們要給一些同誌時間去適應,四年吧,再有四年時間我們看看西青市到底是發展的如何?看看我們這些年輕人能不能夠挑起大梁,接下來中央的政策會進一步的傾斜青河省乃至整個西部,為這些同誌們開辟一個良好的環境!”
李宏遠和華國東對望了一眼,其實華國東是非常的清楚的,這件事情本身就是華家理虧造成的。
隻不過尹金山突然橫插一腳讓華家有了一些想法,這個時候是立足華家的一個好時機,既然團係做出了這樣的時機,整個局麵就開始向著有利的方向發展了。
原本理虧的華家這一次變成了有理的人了,整個侍寢的發展變成了一個反方向發展的思路,這個讓淩總有些鬱悶。
這件事情要是*作的好的話,團係的力量會進一步的鞏固,可惜的是尹金山為了自己的兒子,硬生生的把整個團係陷入了被動之中。
本身每一家勢力都是互相牽製的,如果因為這個問題讓其他人變成了聯盟的話,團係將舉步維艱,淩總隻能來滅火了。
淩總答應了政策的傾斜也是沒有辦法的,其實說是整個西部政策的傾斜,倒不如說是西青市這一個地方,隻要政策傾斜了,到時候政績不就更加容易出了麽?
尹金山這個是偷雞不成蝕把米,他沒有想到自己的舉動變成了鉗製自己的一個禁製。
西青市委常委會上,針對這一次的事情,石開雲也是有些惱怒,因為最後居然被團係大佬點名批評了。
石開雲原本是聽著尹金山的話才有所行動的,可是後來沒有想到竟然變成了這樣,他以為是淩總授意,卻沒有想到是自己的老書記自己的個人行為。
一瞬間石開雲就想明白了,李天舒和華立民是什麽人?人家是根正苗紅的第三代競爭者啊,而尹道良呢?他是團係第三代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