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雲瑤便讓阿正帶著將軍府的大夫登門去給對方診了脈,重新開了藥方不說,還給了一筆藥錢。
知道那鐵匠性子剛烈,薑雲瑤沒說銀錢是白給的,隻說是借給他們的。
留待日後他們有了銀錢,再還就是。
對於身家豐厚的薑雲瑤來說,這隻不過是舉手之勞。
但對那快要走投無路的鐵匠一家來說,卻是活命之恩。
聽聞薑雲瑤要做鍋具,那鐵匠幾乎是立刻就表示他給恩公做,不要銀錢。
鐵匠鋪子雖然被燒了,但一些工具和原材料還在。
因著王鐵匠的打壓,他們一家別說重操舊業了,連想出去找個活計都被攪和了。
庫房裏存著的那些工具和原材料,都快要落灰了。
若不是有薑雲瑤伸出援手相幫,他們這輩子大概永無出頭之日。
恩公有需要,他們絕對義不容辭!
不過薑雲瑤可不能占他們這點便宜。
她本打算按照先時和王鐵匠定下的契約價,照價支付給他們。
結果卻被告知,那個價格太高了。
若是按照正常家用的大直徑且厚實的地鍋算,價格還算合理。
然而薑雲瑤需要的鍋具口徑小,且為了方便鍋能快速燒熱,鍋壁的要求也很薄,原材料的消耗量很低。
如此算下來,本錢實際用不到要價的一半。
就這王鐵匠還對價格不滿,不履行契約,還坐地起價。
著實貪得無厭!
薑雲瑤便和那個鐵匠重新談了個雙方都滿意的價格,重新定下了契約。
惱人的王鐵匠沒了,總得有新的鐵匠開鋪子做生意。
薑雲瑤原本隻是找個靠譜的,手藝還行的鐵匠,作為火鍋店的鍋具製造長期合作者。
卻沒曾想,因為她的一時善心之舉,給自己帶來了多麽豐厚的回報。
...
王家的朝官被押入了大理寺,家也被抄了。
家眷悉數被流放偏遠苦寒之地。
比當初盛家被流放去的丹陽縣更加偏遠艱苦。
恐怕還沒等到地方,王家人就不知道要折進去多少。
聽聞流放之地定下後,接到消息的太後就當場厥了過去。
皇帝扳倒王家用的手段如何狠辣,太後也是恨毒了他。
但王家所犯之事證據確鑿。
就算她是太後,也沒有無視證據,硬扛著滿朝文武不滿也要把王家人從大理寺撈出來的本事。
否則的話,到時候怕是連她自己也得折進去。
皇帝說不得就打著這個主意,等著她失態呢!
太後理智上知道自己暫時動不得皇帝,王家雖然折了,但她還在。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但在得知王家家眷被流放發配的地方後,太後還是不禁悲從中來,急火攻心暈厥了過去。
盛家當初雖然被流放,卻隻是流放一地,並沒有把他們充作勞役。
王家家眷悉數被流放偏遠之地不說,還要充勞逸去修城牆!
養尊處優的王家人別說幹這種辛苦活了。
光是那遙遠的路途,不許任何下人跟隨,累都能在路上累折幾個。
再等到了流放之地,繁重的勞役又不知能壓垮多少。
表麵上看,皇帝仁慈。
王家犯下如此大錯,數罪並罰,卻沒有要了王家所有人的命,隻是把家眷悉數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