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盛知衡留下治水,心下已經有了規劃。
這也是給盛知衡攢資曆的機會。
治水所需的時間可能很長,至少需要好幾年,但一旦治水成功,等他重回朝堂,直接官至一品都師出有名。
盛知衡也不負所托,在洪水退卻後,他一邊忙著救治災民,幫助受災百姓重建家園,一邊忙著到處請教精通水利之人,並查閱各種資料,研究治水。
每年祁月國內都會有一定程度的高強度降水。
這也是水患頻發的最重要的原因。
盛知衡在和諸多精通水利之人經過反複商討過後,最終確認了一個計劃,寫成折子遞交到了朝堂。
很快,因為盛知衡的這張折子,在朝堂之上引發了數輪爭辯,不同的勢力持不同觀念,甚至差點大打出手。
好在高坐皇位之上的皇帝,是認同盛知衡他們想出的法子的。
還有孟閣老和蕭晉榮等人坐鎮,有他們幫忙在朝堂之上舌戰群儒,靠事實駁辯的那些持反對意見的人啞口無言。
如此拉鋸了一段時日後,最終章程還是定下來了——
修建運河。
此事重大,尤其是在剛剛受到水患重創的祁月國。
皇帝做下這個決定,也是頂了極大的壓力的。
但為了百姓不再頻受水患之苦,這個運河,必須修建!
而且修建運河,不隻是能幫助排水聚水,有利於在暴雨期減小水患發生的可能性。
還能連同各地,發展水運。
隻是因為國庫常年空虛不甚豐盈的緣故,修建運河的壓力還是蠻大的。
最重要的是,持反對意見,在朝堂之上跳腳,甚至大不敬對著皇帝都敢吹胡子瞪眼的那群人,也算有理有據。
他們是擔心,南邊剛剛經曆過水患,無數災民失去了家園,哀鴻遍野。
皇帝下令在這種時候征人修建運河,恐會引來百姓的不滿和反彈。
還是薑雲瑤幫忙出了個主意,由盛知衡轉告了皇帝——
以工代賑。
剛剛受災的百姓們,現下連吃飯住宿都是問題。
光是靠著一時的救濟,解決不了問題。
修建運河這麽大的事情,純靠人力完成,要詳細規劃合理路線,還要加築堤壩,沒有個幾年功夫根本完成不了。
如果雇傭當地百姓做工挖運河,以工代賑,也算是給他們一個謀生的手段,有一條生路。
此舉不但不會讓皇帝背負罵名,甚至還可能會給他帶來聲望。
皇帝又不傻,在蕭晉榮把這件事給他詳細分析過後,連他也意識到了以工代賑的好處。
雖然如此一來,國庫的壓力就更大了。
但皇帝卻能給自己迎來口碑,並能不費吹灰之力,就把民間那些針對他的各種不利言論一掃而空。
等運河修建完成,於他又是一項能寫入史書的大功績。
就衝著這個,他咬緊牙關勒緊褲腰帶省吃儉用,也不能苛待了修建運河的百姓!
有了皇帝的準許,很快,盛知衡就公開招募工人去挖運河做工。
男子每日二十六文錢,女子每日二十文錢。
前期日結。
幹夠一個月後,全體提價,按月發工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