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一日,係統刷新的日子。
蘇澤拿出上個月準備好的奏疏,將這份奏疏塞進了手提式大明朝廷裡。
《請設金瓶掣簽清源法王承續疏》。
這份奏疏的內容其實不複雜,就是在烏思藏法王去世後,使用金瓶掣簽的方法,來決定繼任法王。
而金瓶掣簽,就是鑄造一個金瓶,將各方尋得的轉世靈童寫在紙條上,扔進金瓶之中,然後再從中抽簽!
用抽簽決定下一任法王,聽起來自然是有些荒謬。
但實際上這個製度的重點,不在於決定法王的過程,而是這個抽簽的過程。
按照蘇澤的奏疏,這個金瓶掣簽要在京師舉行,也就是說每次前任法王去世,烏思藏各方都要齊聚京師,在參加這個金瓶掣簽的儀式。
除此之外,蘇澤還在奏疏中提議,派遣一大員為駐藏大臣,負責調解烏思藏內部的爭端。
——【模擬開始】——
一天後,《請設金瓶掣簽清源法王承續疏》送到內閣,高拱張居正票擬讚同下,奏疏送入皇宮中。
兩天後,《請設金瓶掣簽清源法王承續疏》被皇帝留中不發。
——【模擬結束】——
果然,內閣能通過,但是皇帝猶豫了。
這項製度疑似有些太先進了,隆慶皇帝一時之間沒辦法接受。
但是蘇澤估計,以隆慶皇帝的政治水平,看不出金瓶掣簽這項製度的好處。
金瓶掣簽,看起來是增加了一個抽簽過程,實際上是讓明廷擁有了法王繼任的最終確認權。
而派遣駐藏大臣,則是加強對藏地的控製,讓明廷可以進一步乾涉藏地的事務。
作為變法派的政治家高拱和張居正,自然對蘇澤的這份奏疏大加讚同。
這項製度也不是蘇澤原創,後世清朝就是用這一套製度控製了藏地,甚至這一套製度延續到了蘇澤穿越前的時候。
不過沒關係,蘇澤也是有係統的人。
【是否消耗50點威望值,確保《請設金瓶掣簽清源法王承續疏》一定被執行?】
50點,果然阻力不小,但是蘇澤看著自己積攢的威望值,果斷的選擇了“是”。
緊接著,蘇澤就喊來署吏,由通政司官員送到了內閣。
內閣。
這些日子為了籌備皇太子冊立大典,張居正和趙貞吉在內閣中把嗓子都吵啞了。
你以為的高端的政治鬥爭,草蛇灰線布局陽謀。
實際上的高端政治鬥爭,閣老扯著嗓子吵架。
張居正和趙貞吉這兩位,都是少年高中的頂級卷王做題家,趙貞吉又是心學大家,張居正的經學造詣也不差。
又都是熟讀典章製度的名臣,吵起來自然是引經據典,好不熱鬨。
高拱在自己的位置上坐下,拿起小吏遞過來的茶水。
高拱是河南新鄭人,隆慶皇帝專門從皇家貢茶中,挑選了同為河南的信陽茶賜予內閣。
這件小事足以可見隆慶對於高拱的敬重。
這些日子高拱的心情很好。
趙貞吉升任後,他再也沒有掣肘,狠狠的清理了吏部中的徐黨殘部,將他們逐出重要的部門,牢牢掌握了吏部。
李春芳入閣後一言不發,也就搞搞講學活動,這讓高拱對他十分鄙視,朝野已經開始稱呼這位首輔為“青詞宰相”,說的就是他靠著一手好青詞,才得到先帝嘉靖皇帝的提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