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分鐘後。
季自在坐在寬大的皮椅裡,身上那件不知從哪淘來的T恤已經換成了特事局的深色製服,上衣的下擺順著椅子邊緣垂下,讓她瞧上去像是坐在了一團凝固的墨雲當中。
電腦屏幕的冷光映在季自在的臉上,如果醫療部的人在旁,多半會覺得季部長近來貧血嚴重。
傅守中正恪儘職守地向上司彙報工作:“您有來自核心城的私人通訊,相關影像文件已隨郵件發送,請注意及時查收;三角榕市在安全監察部的巡回優先級有所上升,上級城市希望能從本市增調一批訓練有素的調查員過去進行居民區維護;據調查,今年副本出現的頻率比往年更高,原有的應急預案已經不適用,需要及時更新;內城區裁決所有多項申訴涉及特事局,並對我們的工作發出抗議;……”
季自在捏了下鼻梁。
她的動作打斷了傅守中的後續話語。
傅守中雙眉不易察覺地皺起:“您的狀態看起來很不正常。”
季自在:“不要緊。”然後道,“回複說三角榕市人手緊張,目前已經有了擴招計劃;應急預案你跟何文帶著調查部的人一塊做;至於裁決所那邊,暫時不用理會。”
那句“不用理會”讓傅守中的眉心跳了跳。
內城區那些大家族才是一座城市的統治者,如果季自在不是出身核心城,本身又具備特殊價值,很難做到如此強硬。
傅守中:“還有您今天要求調查的副本情況——金財商城周邊安裝的[抑製器]已經失去效用,無法有效降低副本出現的概率,建議立刻裝配能源。竇文舉確認未從副本中離開,金財商場目前還在封鎖當中,派遣小隊的人還在搜尋,看能否發現他的屍體。”
季自在轉著筆,忽然開口:“竇家那邊有什麼反應沒有?”
傅守中:“沒有。竇文舉的伯父一月前出了事,此後他就成了家族的邊緣份子,不算什麼重要人物。竇家那邊,估計得過兩天才會要求我們對此次意外做出答複。”
這並不是說內城區不想抓住為難季自在的機會,主要是竇文舉現在太過不起眼,隻要特事局這邊不加急通報,竇家未必能及時發現他的死亡。
季自在點了下頭。
——沒了長輩庇佑的竇文舉,在家中的地位完全取決於他自己,不過在季自在眼裡,這個年輕人顯然並不聰明,畢竟季自在當時的外表可能因為過於中二讓人很難將她跟特事局中成熟的季部長聯係在一起,但用的名字卻是真名。
季自在:“既然竇家還沒做出反應,那麼竇文舉手上應該沒有[生命呼叫儀]。”
[生命呼叫儀]是用來確認攜帶者身陷特殊區域時存活狀態的道具,因為造價高昂且缺乏足夠戰鬥效果,算是一種奢侈品。
傅守中:“沒有。本來有一個舊款,在他伯父死後,就被家裡人收走了。”
季自在笑了下:“好久沒過去內城區逛了,那邊還是這麼具有人情味。”
……
大天災對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尤其是天氣,有時一天之間的溫度就會產生劇烈波動,緒燈鳴今天早上剛出門時還穿著厚外套,等抵達校園時,就改成了長T恤。
緒燈鳴雙手插兜,目光依次從邊抓頭發邊狂背書的路人甲、腳步虛浮目光呆滯還在不斷喃喃自語的路人乙、邊迎風流淚邊試著在人工湖裡釣魚的路人丙等具備代表性的學生身上掃過,感歎:“有些日子沒回來,學校還跟以前一樣海納百川兼容並包,十分重視培育人才的多樣性。”
王雁行:“……”
其實她們學校在外城區算是很不錯的大學,一開始是專門為了那些出身內城區卻因故需要在外城區讀書的年輕人而建,前些年才逐漸放鬆了要求。
校園路上學生不多——自從建設好新校區後,E大就逐漸將師生往新地址遷移,位於老城區的舊校區這邊,占比最高的就是為了論文跟就業而努力的準畢業生們。
緒燈鳴能理解,畢竟現在才上午十點,對於很多大四學生來說,十點的太陽還不足以將他們從床鋪上喚醒。
王雁行:“招聘會在三號樓,有點遠。”
三號樓位於靠近南門的位置,地方相當偏僻,而且長年處於維修狀態,本校學生都很少會過來。
好在外麵特地掛了一行“耐斯特公司招聘會”的指示幅,讓有心求職的同學不至於弄錯方位。
緒燈鳴兩人走進一樓的階梯教室後,已經快到通知上宣講會開始的時間,但教室內的人遠沒有想象中的多,讓人油然生出“莫非如今找不到工作的隻剩我自己”的悲涼念頭。
王雁行湊過來,跟緒燈鳴小聲交流:“感覺人來得挺少,所以要麼是這個公司不怎麼樣,要麼是薪水不符合預期。”
緒燈鳴深以為然。
兩人坐到後排,剛開始還是耐心傾聽,奈何台上主持人說話內容過於引人入睡,大段大段都是對公司的誇張介紹,還有對公司未來前景的展望,屬於忽略過去也不會有任何損失的部分,沒過多久,王雁行的腦袋就開始一下一下點了起來,顯然快要進入夢鄉。
緒燈鳴跟著打了個哈欠。
學生們態度不夠熱情,台上的主持人像是習慣了似的,完全沒有受到影響,依舊在滔滔不絕地展示著自己對公司的熱愛:
“……耐斯特公司會儘所有努力,培育、篩選出最優質的產品……”
主持人的聲音逐漸化成了某種毫無含義的嗡嗡聲,仿佛接觸不良的雪花屏,緒燈鳴困倦中最後往台上望了一眼,高台上的人物影像格外模糊扭曲,她慢慢趴在了桌子上,緊跟著同學的腳步,一塊陷入沉眠。
……
“啪,啪,啪。”
緒燈鳴醒來時,聽到的就是一陣清脆的拍手聲。
耐斯特公司最開始那位主持人不知什麼時候已經退場了,此刻站在講台上的是一位年輕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