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桑原?有信心擊敗這個小年輕麼?”一個頭發潦草的中年男人呼哧呼哧吃了幾口拉麵,含含糊糊問一旁用鹽烤鮭魚下酒的男人。
一旁被叫做‘桑原’的男人正是林千秋這次圍棋大賽的決賽對手,也是當下日本業餘圍棋四天王的五個人之一——四大天王有五個,沒毛病的。
桑原看起來有三十多歲,身材精乾、長相普通,隻有一雙總是沒精打采的眼睛格外讓人印象深刻。正是因為他的這個特征,他在棋壇還有一個‘睡虎’的外號,是說他跪坐在棋盤邊總像是在打瞌睡。但就是這樣瞌睡著瞌睡著,就把對手拿下了。
桑原的下酒菜旁還擺著一張棋譜,是林千秋半決賽下出來的,對手正是吃拉麵的男人。桑原看了看棋譜,抬起頭來給了朋友一個正臉,有些像一個‘囧’字:“沒什麼關係,說到底也隻是一個小孩子而已。”
“喔,可彆因為年紀小就大意了啊...凡是厲害的、有天賦的棋手,十幾歲的時候打敗前輩是很常見的。尤其是我和她下過了,真是非常擅長抓住對手的錯誤...嗯,其實也不算錯誤,隻是一些很正常的應對而已。”
“說實話,和那位‘圍棋美少女’對局時,我有一種感覺,她的圍棋理念和當下的主流都不一樣。節奏太快了,而且過於在乎效率——所有人都很在乎效率,但在乎到她那個地步的,可以說聞所未聞...就像是為了效率,一切都可以不在乎。”
“圍棋本來就是子效第一吧?”‘睡虎’桑原不以為然。
畢竟,圍棋的本質就是要以最少的子,吃掉對手最多的子,這就是個效率遊戲,當然是效率第一!很多時候兩個棋手糾纏了一百多手,來回拉鋸,也就是為了一個先手,而一個先手的價值不過5目半(此時的貼目規則就是先手貼5目半,即2又3/4子)。
但1980年棋壇所說的效率,又怎麼和AI圍棋時代的‘效率’相提並論?看起來都是效率,卻量變產生了質變,帶來了完全不一樣的圍棋。
而這一點隻有和林千秋下過棋,本身又有一定水平的人才能感受到。不然隻看棋譜,始終是霧裡看花,不會明白那種被時代的浪潮一下拍在沙灘上的感覺——林千秋的對手經常會覺得自己完全是被她的棋推著走的,一波又一波的浪潮,洶湧澎湃、應接不暇。
“我看老弟你是嚇破膽了。”‘睡虎’桑原慢吞吞地喝酒:“或許她在同齡人中算厲害的,比棋院特意培養的天才少年更厲害,就像報紙上說的,擁有不可思議的天賦。可她還是太年輕了,也沒有高強度的訓練,缺乏經驗...現實生活又不是少年漫畫,可沒有那麼多奇跡。”
這是桑原的真實想法,在他看來,林千秋是不可能真的具備職業選手的實力的(他的朋友一直在他耳邊強調,她是職業級彆的)。而他自己作為業餘圍棋四天王,職業以下向來亂殺,何況是一個沒什麼經驗的少女棋手?
至於林千秋萬一真有那個實力?笑話!真要有那個實力,那該是從娘胎裡就開始下棋打譜了,不然下棋下得走火入魔也到不了那個水平啊——這種想法不奇怪,此時可不是後來定段新人都十幾歲,甚至更小的時代!此時的青春風暴,也至少要有二十多吧?
普遍認知裡,三四十都是當打之年,是出成績的時候呢!
就抱著這樣多少有些輕視的心情,第二天決賽對局到來了。桑原和林千秋在對局室外碰頭時,還特意多看了林千秋一眼:“是林選手啊,我們剛剛還提到你了...沒辦法,實在是太年輕了,讓人不得不在意。”
剛剛和桑原說話的人是一名記者,現在記者們也都在,就等著采訪兩人...這可以看作是對局前的一場小小‘發布會’。
林千秋一來,等她和桑原這個前輩打完招呼後,幾個記者也過來問她問題。期間拍了不少照片,除了幾張做樣子的、和桑原的合照,其他就都是林千秋的個人照了。沒辦法,眼球經濟就是這樣無情,可愛的美少女怎麼也比眼皮耷拉的大叔更能拉動雜誌銷量。
此前‘圍棋美少女’的花名一出,甚至有人喊出了‘圍棋偶像’的旗號呢!
這種明顯不同的關注度也讓桑原有些不快,他在平常是個很不起眼的人,不知道他在圍棋界名號的人不會分一點兒注意力在他身上。但他不在乎那種‘忽視’,因為他知道一旦拿起棋子,一切就不一樣了,目光會迅速集中在他身上。
現在的情況可以說是對他長久以來信念的‘背叛’...因為這個原因,他更下定決心,一會兒要讓林千秋好看——都是要贏棋,可場麵也有好看和不好看的差彆呢!
對局室外花了一些時間後,林千秋作為後輩,也作為‘下手’,先進了對局間(嚴格來說,上手、下手的概念更常見於職業選手,業餘圍棋中沒那麼嚴格,不過也無所謂了)。
這時林千秋在棋盤一邊等待,一邊也做一些擦棋盤之類的小活兒,這算是圍棋禮儀的一部分。即使工作人員肯定做過這些事了,禮多人不怪,也不妨礙棋手們照做。
稍後對手‘睡虎’桑原也進來,兩人相對跪坐好——跟在桑原身後進來的還有攝影師,他們擠進這不算很寬敞的對局室,其實就離棋盤、棋手們很近了,方便拍攝特寫照片。
“桑原選手可以側臉過來一些嗎?這樣更有氣勢!”
“啊,林選手笑一下吧,雖然不笑更有棋手風範,但笑起來實在太可愛了!”
隨著攝影師的提示,照相機拍照的聲音響起,林千秋和桑原都擺了一些姿勢讓攝影師拍攝。其中甚至包括兩指夾住棋子,瀟灑落子的照片,畢竟真正的對局中一般是不允許拍攝的,當然都是提前擺拍啦......
拍照算是賽前最後一份工作了,完成之後攝影師滿意地出去,工作人員這才主持棋賽開始。
不同於桑原心裡不少雜念,林千秋雖然完全是奔著獎金來的,可當她坐在了棋盤邊、拿起了棋子,反而心無旁騖了——這是她的天賦使然,專注的時候能迅速沉下心來。也是上輩子全力以赴學棋留下的寶貴財富,麵對一張十九路棋盤,立刻進入到物我兩忘的狀態,簡直就像是本能一樣。
“‘鬆下日本·業餘圍棋大賽’,決賽正式開始!比賽采用標準規則,黑棋貼五目半,每方限時3小時,比賽現在正式開始!”工作人員宣布道。
然後就是猜先,林千秋猜先正確,執黑先行...考慮到這個時代先手才需要貼五目半,可以說是重大利好了。
‘啪嗒’隨著棋子敲擊棋盤的清脆聲響,對局真正開始了。林千秋是此時和後世都挺常見的星小目開局,這種開局的特點是地勢結合,速度快,容易進入中盤戰鬥——對於喜歡戰鬥、擅長戰鬥的棋手,當然是求之不得的。
桑原對此的應對是不假思索地分投,這在此時的圍棋理念中基本是‘隻此一手’的。不過等到後世就不是了,分投反而比較少見...當然,也不是說分投就怎麼樣,圍棋理念幾十年間是有變化,卻也沒有‘開局定勝負’的說法。現在不過是各做各的選擇,各經營各的局麵而已。
而麵對白棋分投,林千秋的應對卻不是此時常見的‘逼’,而是一手右上高‘掛’。這甚至不是AI圍棋的下法,隻能算是之前就有的發展是,林千秋小時候學棋時就學到的——畢竟林千秋現在是在1980年下棋,殺雞焉用牛刀?
這也不是‘輕敵’,而是殺1980年的雞,很多時候確實是小刀更好用,用AI招數反而生搬硬套了。屬於是拋媚眼給瞎子看,吃力不討好。
......
隨著棋局的進行,對局室裡的棋譜不斷傳到外麵,有關注這局棋的棋手、記者和棋迷就等在外麵(能進來內部的棋迷,一般就是經常追比賽的,和圍棋界非常熟,類似後世粉絲俱樂部的頭頭了。熟悉的情況下,他們哪兒都能進)。
其中棋手人不多,畢竟隻是一個業餘比賽,職業棋手沒什麼功夫關注,業餘棋手則少有職業棋手各處湊熱鬨的餘裕。不過,因為大阪是關西棋院的地盤,而大阪本地的職業棋賽又比東京少得多,這裡一些業餘比賽,有幾位職業棋手來看也不奇怪。
就有一位職業棋手看著局麵的發展,忍不住道:“為什麼?為什麼啊?”
什麼為什麼?無非是白棋局麵大壞了!不是說白棋不能局麵大壞,而是現在才到五十多手呢,一般的棋局到這裡陣勢都還沒徹底擺開,戰鬥也沒有正式打響——又不是一流棋手欺負實力不止差了一截的三流棋手!
更何況,他看白棋之前的應對,平心而論也挑不出什麼毛病啊。讓他自己來下,或許不會下同樣的位置,可現在下的位置他也能同意。但為什麼就這麼規規矩矩地下下來,稀裡糊塗就虧得下不下去了?
可怕的不是輸,而是輸都不知道輸在哪兒...這對於職業棋手簡直是恐怖故事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