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左邊的方安說道:“我是專門研究宋元明清古家具和漆木類器物的,一聽你這名字我就覺得親切。”
“嗬嗬!宋老弟!你爹是不是研究曆史的呀?這名字起得有學問。”
梁久成又接口調侃了一句。
“沒有!沒有!我這名字就是老人隨便起的。按家譜算,我這輩是元字輩,就隨便接了個明字,我就叫宋元明了。”
聽幾個人邊說邊調侃,我也有點兒忍不住笑了。好在是側對著那一桌,笑笑也不至於讓他們生氣。
這時候,楊老板已經吩咐陳姓的夥計把先前點好的東西都上來,還要了一瓶二鍋頭。
“來!彆客氣,大冷天的咱們邊吃邊喝邊聊。”
倒好酒,招呼著幾個人吃喝起來了。
“老三!上次你給我看了那隻盒子後,我回去就把照相給兩位老師看了。他們非常的感興趣,就跟著我一起來了,想當著你的麵,深入研究一下實物。”
楊老板敬了幾個人一杯酒後,把話頭引到了正題上。
我一聽他們似乎在談論古董文玩的事兒,也就放慢了吃喝的動作,豎起耳朵仔細聽著。
“那隻盒子是我家老一輩人兒留下來的。紅木的,但表麵沒縫沒孔沒鎖沒扣。唯獨頂上一麵有八十一塊能夠移動的木片,看著像是一幅龍鳳圖案。我覺得這幅圖就是開啟盒子的鑰匙,隻要能夠把移動的木片拚接好,盒子也就能打開了。我嘗試了很多次,雖然也完整拚出來了,但還是沒打開。”
宋元明介紹了自己的傳家之寶。
“嗯!東西我們從照片上看,應該是明代的。做工相當考究,看著像官造的。不過,這都要我們看過實物後才能確定。”
梁久成咽下一口肚領後,說出了他的見解。
“至於說,是不是把盒頂的圖案拚湊完成後,盒子就能打開,這個也不好說。古人的智慧和技藝遠超我們現代人。”
“所以說,老三!隻有我們見到了那隻盒子,才能幫你的忙。”
楊老板話語中無不透露出,他要急切地看到那隻盒子。
宋元明顯然是個有心計的人,城府很深。
“來!楊老板!兩位老師,不管怎麼說,我萬分感謝您老幾位大老遠地跑北京來。我敬你們一杯,這頓算我給你們接風。你們等我一天,容我回去和家裡老爺子商量一下。明天,明天上午我就給你們信兒。怎麼樣?”
貨主都這麼說了,楊老板幾個人也不好強迫。也就點頭答應了。
接下來,幾個人就開始聊一些古董行兒裡有的沒的往事傳說了。
眼看著也聽不到什麼有用的,我也吃完了。付完錢轉身就出了“爆肚馮”,溜溜達達地到了胡同口。
一邊走,我在心裡一邊盤算著,“那東西我得上手看看。”
直覺告訴我,那隻盒子一定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