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奉八百年來。
儒家可是有過不少直接將一位書院大儒驟然提為內閣重臣的操作!
一側的曹正淳低聲說道:“冊封韓立誌的旨意剛剛方才送過去。”
“內閣那邊亦是暫且沒有傳來什麼動靜。”
如今高力士還在武隆要塞熟悉事務,曹正淳依舊還是伴駕左右。
往後的話則更多是韓立誌、高力士、曹正淳三人穿插著來。
沈楠聞言點頭:“多注意點內閣的反應。”
曹正淳剛點頭。
沈楠就又說道:“張角跟拓跋菩薩當是今日抵達吧?”
曹正淳連忙回應:“按照此前傳來的消息當是今夜抵達。”
沈楠看向天工院的方向:“讓張角抵達後,先去一趟天工院。”
清玄做事的效率還是太慢了。
沈楠需要給天工院上一上壓力。
........
在冊封韓立誌為豐州營兵巡撫、清查屯田的旨意傳過來後。
內閣就陷入了一種詭異的沉默。
五位內閣大學士皆是眉頭緊皺,他們這段時間也算是見識到了陛下的手段,亦是知曉陛下的行事風格,隻是無論如何,這般行事也未免太過急躁。
陛下剛剛將川州營兵裁撤,更是將整個川州掌控在手中。
這就開始布局豐州了?!
巡撫營兵?!
這哪裡是巡撫啊,分明是讓韓立誌去收服人心。
在陛下裁撤赤龍十衛以及川州營兵後,各州營兵將領哪一個不是戰戰兢兢。
韓立誌這趟下去,固然是沒有拓跋菩薩、陳芝豹那麼嚇人。
但誰人不知道韓立誌是陛下心腹。
那些營兵將領必是瘋狂的巴結韓立誌。
甚至很可能會直接投效!
至於說會不會有人對韓立誌有什麼動作,或是此舉會逼迫豐州營兵造反?
在場之人根本沒人去想這點,就單純以陛下如今明麵上掌握的實力已是足以蕩平任何一州,不提周林跟孫英帶走的十萬羽林衛,武隆要塞那邊可還有十萬精銳呢,川州更是在陳芝豹等人裁撤後,隨時也能調遣出十來萬軍隊。
更不要說此前募兵後的玄鳥衛跟黑龍衛。
這兩衛加起來也是接近十五萬精銳。
再加上陳芝豹此前一晝夜破七座營兵,拓跋菩薩一拳鎮殺公孫徹的事跡。
哪個營兵將領瘋了,敢造反作亂?!
張旭重重的將卷宗放下,他看向豐黨的魁首劉靜濤:“你如何看?”
如何看?
劉靜濤能怎麼看,他咬牙低聲說道:“決不能讓韓立誌前往豐州!”
這就是他的看法!
豐州是他劉靜濤的基本盤,雖說他並未跟豐州營兵有多少牽扯,但豐州營兵的底細他卻是比誰都清楚,那哪裡是什麼營兵,分明大半都是佛兵!
尤其是豐州的那些屯田,已被佛門掌握大半。
整個豐州營兵多半都是佛門養著的,韓立誌若是下去查到這些。
以陛下的稟性,必然是再現川州那般血腥清洗。
到時候他們豐州的官場也會為之動蕩。
更何況還有一側虎視眈眈的寒門儒家,川州的事情他們得到巨大的好處,若是再有機會,隻怕他們必會瘋狂的衝在前麵,到時候....局麵如何收拾!
張旭倒是不知曉這些,但天下營兵大多都是有些糜爛的。
他也不可能允許陛下這般肆意擴張了:“刑部右侍郎李斯昨日前往楚國公府後,楚國公就又開始聯絡武將勳貴,似是在打聽雍州營兵的消息。”
“陛下這是打算讓楚國公整頓雍州營兵啊。”
“川州已是在陛下手中,雍州又是這般情況。”
“若是豐州...”
張旭的話沒說完,但是在場之人都知曉其意思。
劉靜濤更是語調鄭重的說道:“老夫可率先上書勸諫陛下!”
他為豐黨魁首,自是當衝鋒在前。
張旭又看向其他幾位內閣大學士。
“老夫亦會讓門下之人勸諫。”
“老夫亦然。”
在場之人無一人否定,這次的事情已是牽扯到儒家根本。
他們自然不可能退縮。
而且此次上書也絕非此前彈劾鎮北王那般溫和。
隻是有人遲疑的說道:“楊柯那邊....”
這是在說寒門儒家是否還會當刀子。
張旭沉吟:“川州的利益再送他們一些。”
寒門儒家雖是在這次川州之亂中占了不少便宜,可是世家儒家也是順勢掠奪了不少利益,如今不過隻是將到手的利益送出去一些,讓寒門儒家安分點罷了。
而且張旭也相信,在接連兩次被陛下利用之後。
寒門儒家也未必就還能那般聽話。
最起碼楊柯這個魁首已經沒有那麼大的威望跟權勢壓得住寒門儒家了。
赤龍十衛以及川州這兩次事件皆都消耗了楊柯巨大的威望!
其他內閣大學士皆是點頭認可。
..........
片刻之後。
劉靜濤的奏疏便第一時間送到了沈楠的麵前。
沈楠隨手看了幾眼就冷笑著扔到一側:“看來儒家還是不安分啊。”
其實他倒是能理解儒家的反應。
畢竟儒家就算是再怎麼樣,也不可能任由沈楠肆意掌權。
可惜的是儒家挑錯了時間。
若是川州之前,沈楠或許還需要借助楊柯,又或者是略微隱忍一二。
如今卻是不同。
王陽明這尊聖人足夠將儒家震懾住!
“傳旨內閣。”
“內閣大學士周澤深感老邁,還鄉乞老。”
“朕念其不易,準其還鄉乞老,特賜三千金、賞其子嗣...”
“周澤另推閒野聖賢,儒家聖人王陽明入閣為官!”
“朕欣然準之!”
“著王陽明擔任內閣大學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