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日後。
幽州靜安鎮外。
軍營外已是有數萬人排著隊開始提領往日虧欠的軍餉。
“姓名、籍貫。”
“吳二狗。籍貫靜安鎮。”
“去歲欠餉三個月,今歲餉銀尚未發放?拿好了,這是你今歲跟去歲的餉銀,拿完後就去軍營外集合,陛下有令,斬蠻莽頭顱者,賞銀三十兩白銀!”
伴隨著一個個對話。
不斷有靜安鎮的牙兵朝著軍營外彙聚去。
靜安鎮雖說是明麵上有十個營,總計近二十萬的入品武夫兵力,可真正達標的也就是十萬入品武夫的精銳,而這些精銳大多都是在靜安鎮外。
這也讓拓跋菩薩、袁天罡他們的發放餉銀跟裁撤變得簡單了很多。
而在軍營之中的議事廳中。
拓跋菩薩高坐首位,他的左右兩側分彆是袁天罡、張遼、韓立誌等人。
在他們的麵前則是十多名拘束緊張的將領。
其中霍家的三少霍穀亦是在其中。
拓跋菩薩眸光掃過這些人,最終落在三人身上。
這三人正是靜安鎮的三個營指揮使。
在今日的發放餉銀之中,也要屬他們的營兵最為齊全,吃的空餉最少。
而且最為奇妙的這三人居然還不算是霍家的人。
其中一人更是鎮北王所派遣過來的將領。
其實這也是幽州九鎮的常態,幽州九鎮雖是說世家武將的天下,可就算是這些世家武將也不能說真正的隻手遮天,就拿霍家來說,靜安鎮他們所能掌握的精銳最多也就是七萬人,其餘三萬人皆是其他將領所掌握,也可以說是其他的武將世家。
而之所以導致這般情況的原因很多,有昔日遺留下來的本地武將世家,也有鎮北王鎮壓幽州之後的落子,還有則是帝都兵家、涼州儒將的布局。
就比如說除卻鎮北王派遣的那位將領之外,剩餘兩人就有一個是涼州的儒將。
不過如果沒有拓跋菩薩等人的出現,這些人想要反抗霍家,幾乎是不可能的,幽州九鎮的那三大家的勢力也的確要遠超普通將領。
“按照陛下的命令,往日的空餉事宜,就不再終究。”
“但是靜安鎮的兵馬必須要重新登記造冊!”
“決不許有絲毫隱瞞。”
“另外....”
拓跋菩薩沉聲說道:“今日發放餉銀之後,必須立刻開拔!”
空餉的事情不處理其實很簡單,因為霍家都已經被抄家滅族了,霍家的家將以及跟他們牽扯極深的將領皆是下獄等候處置,剩下的這些將領固然也有一些吃空餉養家將的舉動,可問題是接下來還需要他們率領部隊前往蠻莽戰場,自然也不可能就此全部處理掉,更何況他們所做的也不過隻是隨大流而已。
在場的十多位將領對視一眼後,皆是拱手說道:“末將領命....”
拓跋菩薩也不再對他們多說什麼。
而是看向一側的張遼:“你打算這次帶多少人去?”
十萬羽林衛大部分都是要鎮守靜安鎮的,這也是原本裁撤的計劃。
沈楠要將靜安鎮的兵力全部調出去。
然後將十萬羽林衛安置下來。
哪怕日後這些兵將回來的時候,也是一切塵埃落定了。
不過在霍家做出那種蠢事之後,很多事情反而無須那麼麻煩,隻不過靜安鎮的兵馬也必須要出去走一趟,這既是篩選,也是為了穩固靜安鎮的情況。
不過隻是讓這些將領率領也是不可能的,此次的統帥隻能是張遼!
拓跋菩薩則是坐鎮此地。
張遼聞言就說道:“三萬羽林衛。”
他此地不止是要征伐蠻莽妖族,更是要順勢整頓裁撤整個靜安鎮的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