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舊是張旭的府邸。
隻是不同於此前儒家之人皆是因為王聖、瀧師抵達的亢奮情緒。
如今的氛圍極為壓抑。
尤其是在王聖說出陛下的態度跟意思後。
在場的儒家臣子皆是為之悚然,他們無論如何也沒想到,兩位亞聖當麵,陛下竟是會以這般態度對待,難道陛下就真無視天下儒士官員以及兩座書院的底蘊?
有人低聲說道:“莫非是儒將那邊投靠陛下了?”
他們根本無法理解一尊十三境的聖人有多大的能力,在他們的理解之中,若非是創立大汝書院的王舒,這位儒將的魁首投誠陛下,陛下如何能有這般底氣?!
陛下如今舍棄的絕不是兩尊亞聖這麼簡單。
而是將大奉八成的儒士、官員皆是舍棄!!!
陛下甚至明目張膽的告訴這些人,日後要出手整頓!
這是何等誇張的舉動?!
隻是王聖、瀧師尚未開口,就有人立刻反駁:“怎麼可能!且不說涼州那邊一直未曾有所動作,就算是王舒真想要投誠陛下,恐怕涼州那些將領也不會同意!”
“陛下接連裁撤川州、雍州營衛,又是對幽州霍家抄家滅族。”
“這些涼州將領沒鬨出動靜都已是萬幸,他們怎麼可能會立刻投誠陛下?”
王舒能夠建立大汝書院,形成跟江州書院、白鹿洞書院並肩的成就,絕非是因為他本人就是儒家十二境亞聖,亦非是因為傳言,他似是已突破十三境聖人境。
更大的原因還是他所創立的儒將體係,對於兵家是一種互補。
以往兵家皆是因為煞氣太過凶溢,因而難以長久。
可在儒將體係誕生後。
涼州的兵家新一代皆是朝著儒將轉變,也讓兵家能夠更加長久,更是因為儒將的緣故,他們甚至在廟堂也占據了一定的地位。
比如說兵部尚書李素,便是儒將體係的受益者!
在這般情況之下。
王舒所創立的大汝書院,與其說是儒家的,不如說是站在兵家的立場!
就從陛下登基以來對兵家將領的手段,儒將如何能夠允許大汝書院的投誠!
最先開口那名儒家臣子聞言,也是瞬間縮了回去,他倒是忘記了大汝書院的基本盤是什麼,按照這種推算的確是不太可能,哪怕涼州的兵家將領是由宣國公為首也是不可能的,正如同幽州以鎮北王為首一般,兵家將領可不是那麼容易掌控的!
王聖搖頭:“無需過多猜測,僅憑內閣那位聖人一人已是足矣!”
“那位是真正的古之聖賢!”
“已然悟道,有了獨屬於自己的儒家精神理念!”
這話一出。
在場儒家之人皆是為之一怔,他們自是知曉這是什麼意思,這是代表王陽明已是真正的成為當代聖賢,亦是有了真正的開設一派的底蘊!
這絕非是昔日張旭所說的瀧師傳承那麼簡單。
而是真正的掌握聖人大道,並且還是一條全新的道路!
這對於儒家之人而言,絕對是一個巨大的誘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