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話一出。
四周之人皆是沉默起來,其實楊柯所說的道理他們又如何不知,便是王聖都知曉陛下如今所做所為的確是讓大奉變好,可問題是這不是寒門儒家做的。
而是陛下所為!
尤其是陛下擺明了要整頓大奉儒家,要用王陽明的心學來代替他們。
那麼他們又如何能夠什麼都不做?
說到底還是利益之爭,無論是王聖,還是在場的寒門儒家的重臣,皆是有自己的私心跟利益,王聖要的是自家所學的聖人學問愈發昌盛,亦是要讓自己的學問傳播開來,如此方才能夠奪取更多的儒家氣運,最終成就十三境的聖人。
在場的重臣則是因為他們本就是依靠寒門儒家的學問,一步步爬到今日這般地位,可一旦王陽明的學說大肆傳播開來,他們又將如何?難道要轉頭王陽明重新學起來,自家的地位如何保留,自家的勢力又如何保存?!
王聖看向楊柯認真的說道:“陛下行事太過霸道,有些事情還需吾等勸諫,但要做到這點,必需要足夠的勢力,也需要足夠的實力來讓陛下重視吾等!”
這般借口也算是冠冕堂皇。
但實則卻是明顯裹挾私心,更是有些詭辯。
隻是楊柯在麵對這般話語,他也唯有沉默,因為寒門儒家的氣節,他早已是看透了,這些人在尚未成功之時,或許還能冠冕堂皇的說一堆話,可真正的爬到高位,卻有幾人還能不忘初心?說到底終究隻是為了自身而已!
..........
寒門儒家跟世家儒家的動靜。
幾乎是在他們商議完的片刻後,就已傳到了沈楠的耳中。
他聽著高力士的彙報,不免有些冷笑:“且讓他們在鬨騰幾天吧。”
一旦南疆的事情結束。
王陽明歸來後,國子監的設立,必會讓這些人知曉何為真正的手段!
無論是世家儒家、還是寒門儒家。
他們雖是未曾將人分為三六九等那般極端,可終究都一個個忽視了真正的底層寒士,所謂的學問傳承,也一個個藏的極死,就比如昔日瀧師的一個傳承,就想要讓川州的府君為之赴死,這點便能看出儒家傳承藏的多厲害。
可王陽明卻絕對不會藏私。
沈楠所要的也不是世家、鄉紳這些人,而是大奉的萬億子民。
他輕聲念道:“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人人如龍的夢想。
沈楠或許暫時還做不到,但是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卻是能夠做到的。
這也是接連收攏川州、雍州、幽州部分軍鎮的底蘊。
儒家這些人或許隻是看見沈楠掌握了足夠的兵權。
但沈楠最大的殺手鐧卻是收攏而來的田畝,以這些田畝提供的糧食,他完全可以廣開學堂,讓大奉大部分人皆有書念,隻要各地國子監的學堂建立,並且有足夠的人手填充進去,大奉所謂的儒家,不出數年,便要徹底淘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