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後,眾人又就登基大典的籌備、朝政的交接等事宜進行了詳細討論。
天色漸暗,夕陽餘暉透過雕花窗戶灑在禦書房地麵,形成一片片金黃光影。
商議完畢,眾人起身告辭。
走出禦書房,南宮宴和白玲瓏並肩走在皇宮長廊上。
白玲瓏輕輕歎了口氣,說道:“沒想到父皇竟有如此想法,這皇位的交接,也不知是否能一切順利。
朝堂局勢複雜,各方勢力暗流湧動,太子雖得人心,但仍有諸多潛在威脅。”
南宮宴微微皺眉,神色凝重:“是啊,不過太子為人穩重,又有朝中大臣支持,隻要我們齊心協力,定能確保皇位平穩交接。
我也會暗中留意朝中動向,若有異動,定能及時察覺並應對。
你也莫要過於憂心,一切都會順遂的。”
回到府中,南宮宴和白玲瓏將此事告知府中眾人。
暗一、暗二等人聽聞後,皆是驚訝不已,但也為即將到來的皇室駕臨感到興奮。
暗一說道:“能迎接陛下等人到府中,屬下定會全力以赴,保證府中安全。”
暗二也在一旁附和:“可得把府裡好好拾掇一番,可不能出半點差錯。”
第二日清晨,天色尚未大亮,皇宮的勤政殿內卻早已燈火通明。
隨著一聲聲“皇上駕到”的高呼,皇上在眾人簇擁下步入大殿。
眾大臣紛紛跪地行禮,高呼萬歲。
皇上走上龍椅,緩緩坐下,目光掃過殿下群臣,說道:“昨日朕已在禦書房向皇室宗親宣布,朕決定退位,將皇位傳給太子,從明日起,朕便是太上皇了。
今日朝堂,便是要與眾愛卿商議此事。”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大臣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宰相林宇率先出列,跪地說道:“陛下,這皇位傳承乃國之大事,還望陛下三思啊。
陛下在位多年,國泰民安,臣等實在不舍陛下退位。
陛下英明神武,這些年帶領我朝走向繁榮,如今許多政策仍在推進之中,陛下若退位,臣等擔心後續事宜難以順利進行。”
皇上微微一笑,說道:“林愛卿,朕心意已決。
太子仁厚賢德,且能力出眾,定能帶領我朝走向更輝煌的未來。
朕這些年推行的政策,太子一直參與其中,十分清楚。
他定會將這些政策繼續貫徹落實,甚至能做得更好。
朕也想在這暮年之際,好好享受一下生活。”
這時,吏部尚書李銘站了出來,說道:“陛下,太子雖賢,但這登基大典關乎國體,需得從長計議,精心籌備,方能彰顯我朝的威嚴與莊重。
從大典的儀式流程,到參與人員的安排,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有失。
且新皇登基,各項規章製度或許也需重新梳理,這都需要時間和精力。”
皇上點了點頭,說道:“李愛卿所言極是。
此事就交由禮部和內務府共同負責,務必辦得隆重而周全。
禮部尚書要精心設計儀式流程,確保每一個環節都符合皇家禮儀;
內務府則要籌備好大典所需的一切物品,從龍袍皇冠到宮殿裝飾,都要儘顯皇家風範。”
兵部尚書周武上前一步,拱手說道:“陛下,在皇位交接之際,邊疆防務也不可鬆懈。
臣願加強邊境巡查,確保我朝疆土安全。
如今邊關雖無大規模戰事,但仍有一些小股勢力蠢蠢欲動,臣會增派兵力,加強巡邏,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並采取行動。”
皇上欣慰地說道:“有周愛卿在,朕便放心了。
眾愛卿皆要各司其職,全力輔佐新皇。
新皇初登基,需要各位愛卿的支持與幫助,切不可因皇位更替而懈怠政務。”
眾大臣紛紛跪地領命。
隨後,又有大臣提出一些關於朝政過渡期間的問題,皇上一一耐心解答。
早朝一直持續到日上三竿,才在一片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結束。
在接下來的日子裡,皇宮內一片忙碌。
禮部和內務府的官員們日夜操勞,精心籌備著登基大典的各項事宜。
禮部尚書召集一眾精通禮儀的學者,查閱大量古籍,力求大典儀式完美無缺;
內務府則派出眾多采買人員,奔赴各地,挑選最上等的絲綢、珠寶等物品,用於製作新皇的龍袍和宮殿的裝飾。
太子則在皇上的親自教導下,更加深入地了解朝政事務。
他每日與大臣們商討政務,學習如何處理國家大事,如何平衡各方勢力,如何製定有利於百姓的政策。
皇上將自己多年來處理朝政的經驗和心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太子。
從與大臣的溝通技巧,到應對突發情況的策略,事無巨細。
太子也十分用心,每日早早起床,閱讀奏章,遇到不懂之處,便虛心向皇上和大臣們請教。
南宮宴和白玲瓏,也沒有閒著,南宮宴一邊協助太子熟悉政務,一邊著手安排王府的接待事宜,對王府的侍衛進行調配,確保安全萬無一失。
白玲瓏則憑借細心,將王府的每一處都布置得溫馨舒適,還準備了各種適合,長輩的美食和娛樂活動,力求讓皇室眾人在王府度過一段愉快的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