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擠!不要擠!大家一個一個來……”
鄉政府大樓前的空地上,人聲鼎沸,擁擠不堪。
劉鐵生在下方努力維持著秩序,不過眼前都是跟他爸一個輩分或更高,他態度也不敢太過強硬。
“劉承業,十二畝……這裡按手印……”
“好,下一個,劉承東,十二畝……”
每個按下手印的人都興高采烈,仿佛甩掉了什麼燙手山芋。
當然,對於這些頭發花白的老人來說,名下土地確實如燙手山芋一般。
以前種糧食是農村人唯一出路,現在不一樣了,家中壯勞力都外出打工,一年到頭就回來幾次。
十幾畝地都得這些老人獨自操持,有的腰都彎成了九十度,還要頂著炎炎烈日下地乾活。
不是他們缺這點錢,而是不舍得!
沒有從那個時代走過來,體驗不到那個年代農村人對土地的感情。
“哈哈哈,這下終於不用擔心人沒了,地也跟著荒……”
“這新來的鄉長確實有本事,徹底解決了咱們的心病……”
“是啊,地不用咱種,然後咱每年還能分錢,多好……”
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憂,地雖然不用自己種了,但政府也要從中分走一部分利潤。
這無可厚非,就算是不掙錢,運營成本總要收回來吧?
“哎呀行啦,沒聽人小趙書記講嗎?雖然咱們隻分八成,但因為是大規模種植,像農藥化肥采購之類的成本,可以節省很多,分到咱手頭上,跟自己種,利潤也差不了多少!”
“對對對,還有收完糧食再賣,價格也比咱們自家賣高!”
“那是,以前是外地收糧的下鄉,咱們是量大,直接對接糧庫,中間可沒有二手糧商賺差價!”
這也是他們積極響應趙楚風號召的原因,反正是差不多錢,他們何必去費這麼大力氣?
農村人最清楚,種地有多麼累,現在還好些,收割、打地、播種都有機器了。
以前可全靠人力,收麥子,一把鐮刀,彎著腰,地這頭割到地那頭,一天來回好幾趟,都不如機器一個小時效率高。
另一邊,趙楚風站在遠處看著,欣慰之中帶著些許驚訝。
他本以為今天來的鄉民,有五分之一就不錯了,可一眼望去,全是人頭。
且這些人頭都有一個共同點,頭發花白,臉頰黝黑。
黑正常,在農村,你要是白白淨淨,都算不上地地道道的農村人。
全是白發老人,這是時代發展導致。
近四十年來,大夏經濟騰飛,農業產值占全國GDP的比例逐年降低,導致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重視農業發展。
最直觀表現,就是大批農村青年湧入城鎮,不願在地裡刨食。
“趙鄉長,現在萬事俱備,隻欠東風了!”
一直忙到大下午,劉鐵生拿著登記名單找來。
“放心,錢不是問題!”
因為要發展機械化農業,那自然少不了各種農業機械。
當然,前期可以租賃,但有幾項不可避免要政府來乾。
例如打農藥,以往都是人背著藥桶,一點一點打過去。
可那隻有十幾畝,一個人勤快點,兩天就能乾完。
可如今可是幾千畝,這要雇多少人?用多少個打藥桶?
“購買無人機的事談好了嗎?”
“談好了,因為咱們一次性訂購十架,所以給了九折優惠。”
沒錯,在國外的機械化種植模式中,打農藥一般使用飛機,但這成本太高,一架幾百萬,十年也收不回來這成本。
無人機就實惠許多,價錢相差幾十倍,效率卻差不了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