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沒能從大廚房拿來多少食材。
天山郡天寒地凍,室外溫度零下二十多度。
大家吃的都一樣,每天都是儲備的白菜土豆這些,外加一點新鮮肉類。
葉初棠偶爾會從空間拿出一些綠菜,讓大家解解饞。
所以,當金枝看著廚房多出來的菜時,並沒有覺得奇怪。
她二話不說,立刻開始摘菜洗菜。
葉初棠大著肚子,不方便幫忙,喊了青平和青安過來。
這兩個小廝雖然不會做飯,但打下手是沒問題的。
他們也很樂意幫忙。
因為哪怕在小廚房吃剩飯,也比吃專給下人做的大鍋飯強得多。
祁宴舟回棠舟院時,葉初棠正在房間給孩子繡貼身穿的衣裳。
她其實不喜歡針線活,但實在是閒得無聊。
“阿棠,彆繡了,晚上的光線不好,仔細眼睛。”
說著,就要拿走葉初棠手上的衣料和針線。
葉初棠連忙躲開,“還剩一點就繡完了。”
“我來吧。”
這話驚得葉初棠差點紮到自己的手。
“你會女紅?”
“不會,但我會縫補衣裳。”
葉初棠給孩子縫製的貼身衣裳隻有針腳,沒有花樣和刺繡。
所以祁宴舟才敢攬下僅剩的一點收尾。
他繡都像模像樣,讓葉初棠有點刮目相看。
她打趣道:“看樣子,你以前是真沒有女人。”
這話讓祁宴舟紮傷了手指。
他無奈又寵溺地看著葉初棠。
“阿棠,我除你之外,從未有過,以後也不會再有。”
葉初棠挑眉,“我也是。”
這話取悅了祁宴舟,縫製衣裳的動作更快了。
孫楚是第一個來棠舟院的。
他看著手拿針線的祁宴舟,眼珠子差點瞪出來。
“祁夫人,馭夫有道啊!”
葉初棠翻了個白眼。
“彆,這鍋我可不背,沒女人的男人,動手能力強點怎麼了?”
孫楚還了葉初棠一個大白眼。
“又不是沒銀子買新的。”
“富裕和勤儉,並不是相對立的反義詞。”
孫楚說不過葉初棠,岔開了話題。
“我的酒樓和胭脂鋪子馬上就裝修好了,你覺得什麼時候開業比較合適?”
他想大年三十,圖個吉利。
但又覺得年關沒生意,不是個好的開始。
所以很糾結。
葉初棠想了想,“正月初六或初八,多出幾個活動,吸引顧客。”
孫楚拍著胸脯打包票,“這是我的強項,交給我。”
將現代的促銷技巧用在古人身上,無論在哪個行業,都無往不利!
葉初棠十分相信孫楚的賺錢能力。
不然他也不能在三年之內,富可敵國。
“行,你管銷售,我管產品。”
她從懷裡拿出幾張紙,遞給孫楚。
“這是我最近寫的藥妝配方,你先收著,等開春路通了之後,再進原材料。”
孫楚十分寶貝地將紙收好,放進懷裡。
“得嘞,你不用擔心我忙不過來,有什麼新產品,儘管給我。”
“產品在精不在多,新品一年出一個就行,不然就不招人稀罕了。”
葉初棠的話得到了孫楚的認同。
“這倒也是,產品太雜太亂,也容易出問題,等我摸索出成熟的運作模式,便能用新產品開分店,相互競爭贏利。”
就像綠箭和益達,表麵是競爭關係,實則出自同一公司。
“我也是這個意思,每個店鋪的產品不用多,但一定要做精,有獨屬於自己的特色。”
“嗯,就按照你說的來。”
兩人聊天並沒有避著祁宴舟。
他對兩人的熟稔和想法上的契合,十分不解。
就好像他們認識了很久,熟知對方的一切。
不是親人,卻又很像親人。
他十分慶幸葉初棠隻拿孫楚當合作夥伴,不然他還真不一定爭得過。
因為葉初棠的很多想法,他不能第一時間跟上她的節奏。
可孫楚能!
祁宴舟想到這,對孫楚說道:“孫公子,等我重聚祁家軍,你來幫忙練兵吧。”
孫楚一點也不喜歡軍營和戰場,無聊又血腥。
他剛想拒絕,葉初棠就開了口。
“兩分。”
拒絕的話在孫楚唇邊溜了一圈後,咽回了肚子裡。
如果是一分,他還要考慮一下。
兩分可是大手筆,不賺就太虧了。
“行,我願意幫忙。”
拿下這兩分,他就有五分了。
離自由又進了一大步!
沒一會,宋景寧就帶著崔家兩兄妹來了。
葉初棠再見兩兄妹,明顯感覺到了他們的不同。
身上似乎有種見過世麵之後的豁達和穩重。
崔雲琛和崔舒月向大家行禮。
“崔氏雲琛/崔氏舒月,見過各位。”
葉初棠笑著道:“都是年輕人,無需講這些虛禮,快坐吧。”
孫楚也不喜歡古人拜來拜去的禮儀。
像個主人一般招呼道:“快坐,吃點瓜果點心,這些東西在彆的地方可吃不到。”
他對“鬼盜”實在是太好奇了。
空間?商城?係統?
若不是葉初棠明確表示什麼都不會說,他真得好好問一問,要怎麼才能有外掛?
彆人穿越都有金手指,為什麼他毛都沒有一根!
崔家兄妹並沒有因葉初棠和孫楚的熱情而忘記禮節,做得板板正正。
宋景寧就隨意很多,該吃吃該喝喝。
因都是走南闖北的年輕人,隨便起個話題都能聊很多。
祁宴舟還在縫衣裳,偶爾摻和兩句。
他發現崔雲琛對這個世道的見解,與他不謀而合。
甚至,他對朝堂的剖析也很深刻犀利。
“沒想到百年書香世家的崔家,竟然養出了一位謀士。”
在他看來,隻要崔雲琛想,便能成為上位者幕後的利器,殺人不見血。
崔雲琛看了宋景寧一眼,起身朝祁宴舟作了一揖。
“不知崔某是否有幸,能成為祁公子的謀士?”
祁宴舟頭也沒抬,繼續縫衣裳。
“我現在是閒人一個,崔公子找錯了人。”
“我沒有找錯人,因為我追求的不是權利,而是天下太平。”
“既然如此,那就請崔公子寫一篇治國策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