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已經習慣了上朝。
他在自己的位置上站著,身形筆直,自帶氣場,誰都想不到,他曾經是個山野漢子。
群臣陸續來了,將整個太和殿站滿了。
衛擎的對麵,站著的便是大理寺卿顧懷年。
兩人目光對視,點了點頭,便算打了招呼。
整個大殿突然靜了下來,皇帝來了。
衛擎站著,垂首,姿態恭敬。
那大殿上坐著的皇帝,便是衛擎的生父。
幼年時候,他與生父的相處時間並不長,對方似並不喜歡他,兩人的感情很淡。
衛擎曆經逃亡,在千裏之外的李家村從稚童成長至青年,樣貌舉止都與小時候極為不同。
因此,父子倆其實是見麵不識。
這也是蕭三郎放心讓衛擎入朝為官的原因之一。
衛擎對於這生父也沒什麽感情,第一次上朝的時,見到他,便猶如陌生人一般。
早朝很冗長。
群臣們侃侃而談。
直到提出一個問題的時候,朝堂上突然安靜下來。
“陛下,沂州水患,有兩縣受災,今年的水位高於前些年,恐像五年前一般,有滔滔水患,臣以為該派出欽差大臣,處理此事。”說話的是當朝首輔。
“各位愛卿覺得誰合適?”周帝問道。
沒有人做聲。
這欽差大臣可不是那麽好當的。
沂州是大周兩條大河的交匯處,每年一到這個時候,就會有水患。
水患有大有小,小的便挨過去,大的就要治水,否則會令無數百姓流離失所,哀鴻遍野,民不聊生。
這治水的難度太大了,以五年前的例子來說,這是吃力不討好的差事。
那一場水患,前後派去了三個欽差大臣,兩個淹死在大水中,一個則逃回了京城,命是保住了,但是前途盡毀。
為了平民怨,很多相關之人都受到嚴懲,人人自危,生怕牽扯其中。
所以,這種事,是沒人想攤上的。
“陛下,臣有一人選。”就在這時,睿王趙殊開口道。
皇帝看向趙殊:“說。”
趙殊朝著衛擎所在的位置看了一眼。
顧懷年察覺到他的目光,眉頭皺起。
衛擎一直低垂著頭,仿佛沒有感覺到趙殊的目光。
“臣覺得刑部烏侍郎很適合,臣與烏侍郎早就相識,烏侍郎極為智慧,能隨機應變,定能處理好此事。”趙殊道。
這種苦差事,一有人出來推薦人,其他人都會紛紛附和,以防這種差事落在自己頭上。
頓時,有四五個大臣出來,誇讚著衛擎,說他是如何適合這件差事。
縱然,其中有兩三個,都沒和衛擎說過話。
“烏愛卿?”周帝道。
朝臣太多人了,實際上,周帝連這烏侍郎是誰都不知道。
衛擎走到了中間,朝著皇帝恭敬行禮。
“陛下。”
皇帝看著他,確實是身形偉岸,很高大,這水患之事,必定要挑個健壯的大臣,免得人還沒到沂州,就病倒了。
“烏愛卿,那朕就命你為欽差大臣,前往沂州,處理水患之事,處理好了,朕必有重賞。”皇帝道。
衛擎拱手:“臣遵命。”
趙殊的嘴角勾起一抹得逞的笑。
顧懷年的眉頭則皺得更緊了一些。
早朝結束。
群臣們陸續離去。
衛擎邁步朝著太和殿門口走去,顧懷年走了上來,與衛擎並排。
“這件差事不好辦。”顧懷年道,“你怎麽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