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人爭得麵紅耳赤,實在爭論不出答案,便不由得段首輔,等著他給一個結論。
“段大人,您覺得如何?”
段首輔沉思了半日,其中心中早有了定論。
“可,我將力促此事。”段首輔果決道。
其他人甚是詫異。
“老師,學生覺得不行!”
“對,您需三思……”
段首輔伸出手,壓了壓,示意大家安靜。
眾人這才靜下聲來。
段首輔喝了一口茶,將茶杯放下,緩緩道來:
“幾年前,我曾去過沂州、涼州、青州一帶。”
“從沂州,途經涼州,再到青州,便見沂州受水患之苦,良田被水淹沒,百姓忍凍挨餓,民不聊生,待到了青州,又見土地幹涸裂開,糧食根本種不下去,多荒地,百姓各個麵黃肌瘦,日日食不果腹。”
“沂州,百姓辛苦半年,眼看要有收成,一陣大水過來,盡數吞沒。”
“青州,旱災嚴重時,甚至易子而食,其慘烈,難以用言語形容。”
“那時,我心中便想,百姓們太苦了,如何能解決兩地百姓的飽腹問題呢?但是數年了,卻一直苦思不得答案。”
“今日,當我在看到那份修建運河的方案時,深受震撼,並為之一喜。”
“這是最好的辦法,既能解決沂州水患,又能解決青州的旱災!若是運河能成,便能解決水的問題,那兩地百姓就不用那般困苦了!”
“當然,我也明白其中之難,建成,勞民傷財,勞民傷財後還建不成,必定埋下禍患,成千古罵名。”
“但是,為了沂州和青州的百姓,我願意一試,若是不成,我便擔這千古罵名!”
段首輔的話擲地有聲。
在場四人都被他說得深有感觸!
他們未曾去過那兩地,所以不知民間疾苦,如今卻豁然開朗!
縱然他們原本各執己見,段首輔此話一出,他們便知該做什麽了。
他們也願意一試,若是不成,一起擔這千古罵名!
“吾等定當向聖上力諫此事!”
……
翌日。
皇帝已經收到修建運河的奏折,便在朝堂上提出此事,詢問眾臣的意見。
其中,反對者眾多,反對得最為厲害的便是趙殊一派。
他們認為此舉勞民傷財,完全不可取!
而以段首輔為首的文官集團,則極力讚成此事。
兩方在朝堂上進行了強烈的辯論,爭得麵紅耳赤。
一日未果,第二日上朝,繼續爭論此事。
最終,還是段首輔這邊占了上風。
皇帝同意了段首輔的意見,同意修建運河!
散朝的時候,趙殊是一副溫潤的模樣,待回到了睿王府,進了書房,將門關上後,臉色頓時變了。
他一個橫掃,便將書桌上的書和信,全部掃到了地上。
他還是覺得不夠解氣,將杯子狠狠地摔在地上。
他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著,眼中盡是戾氣與怒意!
當初,他刻意將沂州水患這樣大的難題推給姓烏的,便是想讓他要麽死在那場水患中,即使沒死,治水失利回來也定當被嚴懲!
誰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
姓烏的居然治理了沂州水患,回來必定是論功行賞,陸深本是他的人,如今郡守的位置也被免了!
兩個月前,他絕想不到,那番算計會是今天這般結果,令他賠了夫人又折兵!
現今,那人又提出修建運河之事,段首輔居然站在他那一邊,他父皇居然還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