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提筆,蘸墨,在白紙上寫了起來。
他的字很好看,端端正正的,很秀氣,但是卻很有風格。
這場考試整整三個時辰,從清晨到下午,才結束。
當鍾聲響起的時候,所有人都停下了筆。
考生們的答卷被收了起來。
宮人們給貢生準備了點心和茶水。
貢生們便在殿中等著殿試的結果。
這等成績的時間是最難熬的,學子們都胃口,緊張地等候著。
衛子昂的肚子餓了,拿起一塊糕點,若有所感般轉過頭,便看到許玨正看著他。
“如何?”許玨用口型問道。
衛子昂點了點頭。
“你呢?”衛子昂也用口型問道。
許玨的下巴微微揚起,露出一個自信的笑。
衛子昂也笑了。
再看卓舒,卓舒的臉發紅,但是並沒有皺眉懊惱,估計發揮也不錯。
內殿中。
周帝坐在首位。
下方有翰林官員數人,正在閱卷。
他們將出色的答卷選出來,交由皇帝審閱。皇帝再從優秀的答卷裏,選出一甲三人。
翰林學士將十餘份答卷,放到了皇帝的麵前,其中三份另外放。
“陛下,這三份您看看,臣看了許多遍了。”翰林學士眼睛發亮,明顯很喜歡這三篇文章。
皇帝先將其他的看完了,才看那三篇,他拿起其中一篇。
“好!這篇甚好!”周帝忍不住誇讚道。
這種治國之策,許多學子會引經據典,老生常談,但是這第一篇便令人耳目一新,可見這考生很有想法。
周帝繼續拿起第二篇,本來覺得會遜於第一篇,但是讀完之後,卻又覺得比第一篇還要好。
第一篇的想法很好,但是和第二篇一比,就覺得有些飄浮,不如第二篇來得踏實。這第二篇共提出治國三策,每一策,都是基於現狀,鞭辟入裏。
周帝再拿起第三篇,這第三篇隻提出一策,但是這一策寫得相當詳細,方方麵麵都考慮到,完全不像一個考生、未入仕的貢生寫出來的。
周帝將這三篇來回的看,最終選定後兩篇,又猶豫許久,不知將哪一篇定位一甲第一。
最終,周帝將第三篇放在最上麵,第二篇放在中間,第一篇放在最下麵。
從上到下,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
周帝突然想起一件事。
那衛子昂和許玨,和老六走得很近……
衛子昂和許玨不僅是烏愛卿的養子,他們的外公,還是顧將軍。
若是這狀元出自其中,那烏家和顧家也是風光無限。
而老六本就有梁家,再加上烏家、顧家……
他知道,老三和一個涼州學子走得近,那涼州學子才華出眾,之前與那衛子昂一場辯論,不分勝負。
所以這狀元,究竟是誰呢?
考生們的考卷,為了公平,名字都是蓋住的。
周帝拿起他選定為狀元的那篇文章,打開了掩蓋的名字……
衛子昂。
周帝陸續看了榜眼和探花的名字。
許玨、秦昭。
周帝沉思片刻,老三的眼光還是不如老六啊。
周帝伸出手,想將第一與第三調換個位置……
他的手頓住。
他一直覺得老六母族太強,不適合做皇帝,所以想將皇位交給老三。
但是老三這段時間很讓他失望,若是處處要靠著他出手相助,扶了一個無能之輩登上了皇位,大周也沒辦法繁盛。
老六若真的有本事,能利用梁家、顧家,還有幾大世家相互製衡,說不定能比老三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