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答應你。”
薑梨眨了眨眼睛,他總是答應的很快。從一開始的不近人情到現在幾乎是每次都幫忙,薑梨也不曉得姬蘅是如何想的。
思來想去,她道:“此事一過,成王是不是要立刻舉事了?”
“如果永寧和李家在這件事中名聲盡毀,元氣大傷的話,會加快他的動作。”
薑梨又問:“提前的話,會不會對你的計劃有所影響呢?”
姬蘅看著她:“你知道我的計劃?”
薑梨坦然地搖頭:“不知。不過你們身處這個位置,成王的一舉一動,應當會對你有所影響才是。”
“影響不大。”
薑梨鬆了口氣:“那我就放心了。”
“家夥,”姬蘅挑眉,“你好像挺擔心我。”
本來一句普通的話,被他壓低的聲音出來,就好像帶了三分撩撥。薑梨覺得臉熱,隻道:“那是自然的,國公爺還關係著我的身價性命,日後還要多多依仗您。”
姬蘅輕笑一聲:“你知不知道,成王舉事後,皇上會如何派兵?”
“當今朝中有武衛將軍和平戎將軍。”薑梨道:“不是這二人麽?”
“出身行伍之間,年紀輕了些,比起成王的勢力來,未必多有優勢。”姬蘅淡道。
薑梨道:“可先帝在世的時候便重文輕武,以至於朝中武將並不多,這二人已經是佼佼者了……啊,我想起來了,還有昭德將軍,夏郡王!”
夏郡王是先帝同父異母的兄弟,雖然不是一個娘親生的,但先帝當年與夏郡王,倒也是兄友弟恭。可後來又不知怎的,先帝派夏郡王去了西北酷寒之地鎮守邊疆,一年到頭也不能回京。如今夏郡王的兒子,隻怕和洪孝帝差不多大。
這位夏郡王又是極為出名的昭德將軍,手下兵士作戰勇敢。旁人猜測也許正因如此,先帝當年才讓昭德將軍去了西北,而不是貶官。他手下的兵士作戰勇猛,卻也野性難馴,隻有昭德將軍才能將他們管的服服帖帖。
“你還知道夏郡王?”姬蘅有些意外,道:“知道的不少。”
畢竟當年昭德將軍去西北的時候,薑梨還沒有出生。對於薑梨這個年紀的姑娘來,應當極少聽過這個名字。隻怕燕京城的許多人,也早已忘記了這麽個人。
“國公爺想的,是不是就是他?”
姬蘅眸光微微一暗,沒有回答,半晌後,他才慢慢翹起唇角,道:“誰知道呢?”
薑梨瞧著他,姬蘅不知道在想什麽,令他那雙琥珀色的眼眸,顏色也像是深重了許多。她猜不到姬蘅心中所想,卻敏感的察覺出,這個夏郡王,昭德將軍,或許對姬蘅來有深重的影響。
她突然又想到,其實北燕,還有一位驍勇善戰的將軍,就是姬蘅的生父金吾將軍姬暝寒。當年有北金吾,南昭德自稱。論起軍功來,隻怕兩人不相上下。如果姬暝寒沒有不知所蹤,那麽如今應該力抗成王的應當是姬暝寒,而不是千裏迢迢調軍昭德將軍。
姬蘅……也許是想起了自己的父親,薑梨默默地想。
……
那一日在國公府見過姬蘅以後,薑梨接下來,並沒有做什麽。
姬蘅既然已經答應了幫忙,就絕不會是口頭上而已。薑梨曉得,隻要姬蘅的人在右相府裏稍微一挑撥,李家和永寧公主之間的這把火,遲早是要燒起來的。而且之後都不必別人動手,他們自己就能把這把火越少越旺,直到把他們自己都燒個幹幹淨淨。
倒是她離開國公府後,她頻繁的想起姬蘅那一日提起過的夏郡王。姬蘅不會無緣無故的提起這個人,而且對這個人的態度,薑梨以為,姬蘅表現的實在太奇怪了。但夏郡王離開燕京城已經有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足以讓原本認識他的人離開人世,甚至當年讓夏郡王去西北的先帝也都不在了。能知道他的人寥寥無幾,薑梨也沒有任何渠道可以了解這位陌生的郡王。
她不能詢問薑元柏,薑元柏聽她問起這人,未免會想到更多,還會生出懷疑。薑梨卻還有一人可以詢問,便是薛懷遠。她到葉府去看薛懷遠的時候,順便就問起一些夏郡王的事。薛懷遠雖然知道的也不多,到底也知道一些傳言。而且薛懷遠不會問薑梨為何要打聽這些事,薑梨問什麽,他就什麽,態度溫和,一如往昔。
薑梨恍惚回到了從前的日子,蒙受父親的教誨,慢慢長大成人。
這般安靜的時光,轉眼就過了快一個月,一個月的時間,右相府上積攢的動靜,也該到了收獲的時候。
……
右相府中,近來算是有樁喜事。
燕京城人人都曉得永寧公主嫁到右相府上月餘,就有了身孕。這是李家的福氣,也是李家的喜事。皇上都吩咐李家,要好好照顧永寧公主。於是李家的仆從幾乎是要把永寧公主當上的神仙給供起來了,平日裏要什麽有什麽。旁人看了也都得,這公主嫁人就是不一樣,非但沒有一絲一毫的桎梏,反而越發瀟灑起來。
永寧公主住在右相府裏,補品源源不斷的送來,安胎藥每日也吃著,看上去李家對這個孩子也算是關懷備至。但不知怎的,永寧公主總覺得,李顯每次看自己的腹的目光裏,沒有半點溫情,反而透著一股冷漠。
這令她十分不安,總是疑心李顯發現了這孩子的身份。梅香一直在寬慰她,隻若是李顯真的發現這孩子不是李家的子嗣,怎麽會這般照顧永寧公主的身子。李家得了消息,定然會討個法,畢竟李家沒錯,絕不會忍氣吞聲。
永寧公主想想,也覺得有道理,便安心的養起胎來。她摸著自己的腹,道:“再過幾日,這孩子就三個月了。”
三個月,看起來像是很短的一段時間,但永寧公主可算是好好地經曆了一番事。先是發現自己有了身子,然後是求皇帝賜婚不成,反而嫁給了沈玉容。新婚之夜想方設法蒙混過關,之後戰戰兢兢總算是給這孩子的出現編造了一個完美的理由。這裏的每一件事做的都不輕鬆,她總是提心吊膽。
永寧公主自來沒什麽好怕的,但這段日子實在難以放心,總是輾轉反側,加之麵對沈玉容的無情,還有懷了身子的不適,短短幾月時間,嬌豔的容顏也枯萎了,顯得憔悴又虛弱,不複以往的美麗。
她攬鏡自照,不由得喃喃自語:“這個樣子,沈郎看了,怕也是會嫌棄的吧……”
她突然想起薛芳菲來,起來,薛芳菲私通一事之後,被禁足在府裏,生了場“大病”,日日用藥澆灌著,也憔悴起來。她去見薛芳菲最後一麵時,薛芳菲已經不複從前的明麗了,然後她的臉上,沒有一絲自怨自艾,甚至於連一絲絕望也沒有。她平靜的同自己話,眼神明亮。
也許就是那份從容,卻更加激怒了永寧。
永寧看著鏡子裏自己狼狽的模樣,想到那個到了絕境卻越發淒豔的女人,心中陡然生出一股無名之火,她把鏡子一摔,莫名的發怒道:“不想呆在屋裏了,出去走走吧。”
“好。”梅香趕緊過來攙扶她。
右相府裏的下人看見永寧公主,都要紛紛行禮的,但永寧公主今日看見人便覺得煩悶,隻覺得來來往往的人晃得眼花,越發覺得惱火。而且不知怎麽的,出了屋子後,她總覺得心跳的很快,像是要發生什麽事情一般。
她讓梅香扶著她往李顯的院子那頭走去。
李顯的院子雖然偏僻,好在很安靜,那裏沒有別的下人。隻有關了一個書房的啞巴,啞巴不會話,況且她也可以不進書房,就在院子裏走走,也能暫時清淨一會兒。
李顯的院子不知是不是被李顯特意安排好的,走了一段時間的時候,便一個下人也看不到了。再走十幾步遠,大約就能看到李顯的院子。永寧公主道:“李顯倒是會挑地方。”
梅香正要話,突然間,身後的草叢裏,突然跳出一人,梅香還沒來得及反應,便被那人一手刀劈向後頸,暈了過去。永寧公主大叫一聲,那人又伸手狠狠地一推永寧公主,草叢的後麵是裝飾用的台階,約有五尺高,永寧公主被這麽一推,一下子跌到下去!
她大叫一聲,隻覺得眼前一黑,頓時昏了過去。
……
右相府在這個和平日一般無二的夜裏,突然忙碌了起來。
宮裏的太醫得了消息,急急忙忙深夜便往右相府上趕。這可是成王的妹妹,永寧公主,肚子裏的孩子也是帶著皇家血脈的,要是出了個三長兩短可如何是好。但替永寧公主把過脈後,這太醫也隻能搖頭,對著李顯長長歎氣。
李顯就明白過來,永寧公主肚子裏的孩子,沒了。
他立刻做出一副沉痛的表情,仿佛一個字也不願意多。還是李濂和李仲南將太醫送走的,他坐在永寧公主塌前的凳子上,看著永寧公主,幾乎要抑製不住嘴角的笑意。
這一個月來,李顯準備了無數種辦法,想讓永寧公主肚子裏的孩子“不心”滑胎。可無論他怎麽做,永寧公主最後都安然無恙。那些潑在地麵上的油,熏香裏點著的可使人流產的藥,以及吃食中不動聲色添加的藥材,通通都沒有用。想來是永寧公主實在很緊張肚子裏的這個孩子,任何東西都不假手於人,以至於那些都沒有派上用場。
李顯覺得很頭疼,他不能用明目張膽的表現來剝奪這個孩子,否則皇家會怪責他們照顧公主不力。但就這麽一直找不到機會下手,永寧公主的孩子就會越來越大,孩子越大的時候,流產就越危險。雖然所有的李家人都不會為永寧公主的死傷心,但現在這個時候,他們還需要永寧公主來維持和成王的關係,讓成王以為欠了李家而對李家心懷愧疚,從而補償他們。
因此永寧公主不能死。
本來還在為此事焦頭爛額,不知道要用什麽法子才能神不知鬼不覺的讓永寧公主落胎,沒想到今日突然聽到他院子附近傳來人的尖叫。等跑過去後下人才發現,永寧公主和她的婢女倒在地上,婢女昏迷,永寧公主倒在台階下,身下全是血跡。
起初李顯還緊張了一刻,以為是府裏進了刺客,永寧公主這是沒命了。但太醫來後仔細地檢查過,永寧公主除了跌倒以外,並無任何傷痕,是流產了。
李顯打心裏的愉悅極了,李濂也許是永寧公主在散步的時候不心跌倒,所以滑胎。但周圍昏迷的丫鬟卻也不清。李顯一直希望的是以一種溫和不被察覺的方式讓永寧公主失去這個孽種,因此如何讓永寧公主跌倒,必然不是他吩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