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墨卿出發回黎國的時候,韓昭對他說:“墨卿,見到你娘,把我給她寫的信交給她。路上小心,早些把他們接回來。”
他知道爹娘感情深,而且隻有她一人。
他也想像爹娘一樣,找一個自己愛的人共度餘生。
他已經成婚,當初娶洛琬寧並不是他的意思,他想著隻要自己不碰她,等自己征戰歸來,還她自由。
凡事都有意外,他沒想到娘親會在合巹酒裏麵動手腳。
他碰了洛琬寧,就該對她負責。
對她隻有責任,沒有愛。
他們家有家訓。
韓家男人不許拋棄糟糠之妻,也不能納妾休妻。
除非喪偶,不然不得再娶。
還有一種情況,女方不想繼續跟自己過日子,想要和離才能解除夫妻關係。
一般來說,第二種情況很少發生。
他們韓家的男人常年在外征戰,最對不起的就是留守在家中的妻兒。
所以才會對自己的妻子許下一生一世一雙人的承諾。
韓墨卿把信收好:“等我把他們救回來之後,我派人送信回來給你。”
洛琬寧一行人在前往懷臨縣的路上走了三天。
他們沒有遇到村子,晚上都在外露宿。
習慣之後,也就沒什麽了。
今天他們總算看到了村子,而且還立了一塊界碑,上麵寫著懷臨縣。
他們到來懷臨縣的地界,已經是下午了。
洛琬寧說:“今天晚上我們跟村裏的人借宿,明天再出發。”
他們把車子往村裏趕。
這裏地勢平坦,一眼就能看到金燦燦的稻田。
現在正是秋收時節,田地裏到處是村民們忙碌的身影。
他們坐著馬車出現,還是引起村裏人的注意。
對他們來說,馬車不是什麽罕見之物,但是往村裏趕,多少有些好奇。
能買得起馬車的人,除了縣裏和鎮上的大戶人家。
他們租用的田地是鎮上宋家的田地,每年收割的時候鎮上的員外會來村裏收佃租。
村裏的人都認識宋家的馬車。
洛琬寧他們的馬車很陌生,在路邊的村民還以為村裏在外麵上工的人出息了,買馬車回來。
看到是生人的麵孔,村民問道:“你們從哪兒來,要去哪兒?”
胡忠回道:“我們從禦河縣過來的,要到懷臨縣的縣城那邊做生意。剛到懷臨縣,快天黑了,就想到村裏借宿一晚上。”
他們見過宋員外身上穿的布料,跟他們身上穿的差不多,看著就是有錢人。
村民對胡忠說:“現在天還沒有完全黑,村裏沒人。你們想要在我們村裏留宿,要經過我們村的村長同意才行。”
古代村莊都有自己的管理製度,如果村長不同意,外來人是不能在村裏留宿的。
主要是擔心進來村子裏的是壞人,才定下這樣的規矩。
“麻煩大哥帶我們去見村長。”
“你等會兒,我讓我家小寶叫村長過來。”
很快,一位年紀跟胡忠差不多的青年朝他們走過來。
他是烏家村的村長。
一般村長都是上了年紀的人,烏家村還是有老村長的。
他不過是子承父業,成了村裏的村長。